分享

弘一法师:这两个字,才是人生最通透的活法

 辣农报告 2022-12-06 发布于湖北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在福建省泉州市温岭养老院逝世。

说起民国最著名的佛法大师,弘一法师被众人所熟知,有的人是因为朴树对《别离》的评价,也有人是见到了弘一法师的箴言后深有感悟。

弘一法师在临终前留下四字:悲欣交集,算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01/

为什么选择佛门,为什么能够苦修?

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只停留在看到“李叔同出家成为弘一法师”的世俗传说的层面。

当然,仅仅停留在这里,并不能显示弘一法师留下伟大精神财富的价值和对当今中国人人生的启示。

李叔同选择出家选择最为严苛的律宗,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充满了不可思议。

李叔同是在1918年出家的。此时,国家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旧正在交替转型之时,涌入了太多新的思想。

作为高知学者的他选择的是最传统的解脱方式,剃发出家。

要知道当时大多数人都处于接受新思想启蒙,让自己蜕变的阶段,李叔同反而和别人走了不太一样的路。

有人说他这是退缩了,是不愿意接受新的改变。

其次,佛教经过明清的禅净合流,加之晚清民国当时世俗势力的打压和改造,佛教变得非常庸俗。

那个时候的佛教地位并不高,若不是有太虚大师等人的极力支撑,佛教在国内也难以为继。

02/

出家后,弘一法师也对当时僧人素质参差不齐感到难过。

还有人说李叔同放着自己学者、艺术家的身份不做,去做和尚,其中意思大家也能理解得到。

大众印象中,出家人都是因为对生活没有了期盼,对俗世有了太多的烦恼,又或是实在是无可奈何,才会选择出家。

那时的李叔同,无论是人脉、地位、名声、收入、家庭、爱情等等都超越了狠毒哦人,他似乎没有理由出家。

当年释迦牟尼也是拥有了一切,仍然选择出家,但李叔同对大家来说更亲近现实一些,所以才觉得不可能。

03/

李叔同出家正是说明了人生与信仰的关系。

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判断,幸福与否都是主观感受,不是外在的评价。

在外人看来,可能你已经很幸福了,但对你个人来说,可能内心过的很痛苦。

所以,信仰就好似喝茶一样,只有自己体会最为深刻。

但是,由于中国缺乏宗教传统,中国人对真正的信仰往往比较陌生,所以很多人就算对自己的信仰也会心声算计。

但是一旦思虑的过于复杂了,那算不得信仰了。

世纪著名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说过:“任何既不过诗化生活又不过宗教生活的个体是愚蠢的”,对弘一法师来说,诗化生活还不够,因此他必须选择宗教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说,弘一法师的出现,是对追求信仰最好的诠释,也是对所有误解信仰人的善意提醒。

真正的信徒没有理由,只有信仰。

是信仰让他们的内心真正安定下来,才能使得脆弱的个体度过浩大而漫长的一生。 

04/

对于不理解弘一法师的人来说,觉得这种做法就是不太正常,甚至觉得弘一法师就是想做一些不太正常的事情,让自己显得特殊,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

但事实上弘一法师给自己里了三条规矩,第一就是不固定寺庙。第二就是不担任任何职位。第三就是不收弟子。

他对寂山长老说:“弟子出家所谋非为衣食,而为生死大事。”

李叔同之所以会选择佛教,而不是其他教派,最重要的是他认同佛教的理念,也符合他的个人个性。

他性格孤傲,讨厌复杂的人际关系,佛教可以让他守住自己的本心。

选择律宗,虽然规律严苛,但是他可以保证自己尽可能完成,修行是一个人的事情,只有能在闹中取静,人才会真正的解脱。

04/

弘一法师出家后,视死如归,他在永嘉庆福寺闭关时,写下“虽存犹殁”贴在窗户上。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掩关静修,念佛待死”。

弘一法师的生死观就是如此,他曾说:小病从医,大病从死。

从杭州到永嘉再到南闵,在他20多年的修炼生涯中,几度病重接近死亡,但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看法。

看遍世间万物,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彼岸,这样他就会坦然接受世界上的任何东西。

所以,当死亡真的来临时,他写下了发自内心的“悲欣交集”,此生无憾。

正如著名学者周宁教授在其《世间草木》一书中描述弘一法师圆寂时的情形:

也许在那最后一刻,大师心中涌起无穷自信的安定与喜乐。他看到一个期待已久的美丽洁净的世界。神明静候着他,慈爱庄严,迷濛的薄雾散去,梵天好大光明;他听到亲切悠远的妙音从天际飘来,回旋在云端,越来越近,像是从自己内心响起,回环往复,不觉得流出感动的泪水。

又或如研究佛教思想史且有禅修经历的成庆博士所言:

世人皆觉其苦,但少有人知其法乐所在。

信仰,是属于少数人的。

作者简介:奈先生,95后自由撰稿人,寻求比五官更正的三观。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要时刻保持正念,正心,用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在这里你会发现文字的魅力,和一颗充满真诚的心。在这里,你会有一个可以对话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