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学博士翁飞解读何为安徽文化、徽文化、徽州文化……

 长啸_cx 2022-12-06 发布于北京

“安徽文化、徽文化、徽州文化……”这些名词你搞清楚了吗?

一提到安徽文化,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徽文化,甚至有人直接概念混淆,将二者混为一谈。

今天,请跟随小编一起聆听安徽省社科联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研究员翁飞的解读,重新认识安徽文化以及徽文化。

图片

小编:安徽文化和徽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翁飞:安徽,简称皖,“皖”字的本义,有如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意思;“徽”字的本义,也是美好善良,同时还含有团结的意蕴。无论皖文化、徽文化,还是安徽的各种亚文化,都是发生发展在今天安徽省域这片土地上的,都属于安徽文化的大范畴。

安徽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由于淮河、长江两条大河自西向东横贯省境,把安徽自然区分为淮北、江淮之间、江南三大地理板块。

这三大块地域,在各自的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经济水平、发展状况和居民观念形态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因此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北向南,逐步演化并形成涡淮文化、皖江文化、新安文化(或曰徽州文化)三大文化圈,也可以称之为三大文化板块。它们都是安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安徽文化总体下的亚文化形态。

其中,新安文化亦可称为“徽州文化”或“徽文化”,因它所指示的特定区域——隋朝设立的新安郡,两宋设徽州、明清置徽州府(辖六县:歙县、休宁、绩溪[今属安徽宣城]、祁门、黟县、婺源[今属江西]),故有此名。这一安徽亚文化板块所显示的,是该特定区域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并具有学术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

图片

安徽合肥风光图  万戈摄

小编:什么是徽文化?

翁飞:黄山脚下的古徽州,青山绿水,阡陌纵横,白墙黛瓦,书声朗朗,“虽十户之家,不废诵读”。文化的传承及其对于世道人心风俗礼仪的浸润,于此可见一斑。“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古徽州是充满财富之气的地方,从而引起人们对这一块风水宝地,也是对徽文化的发源地的无限向往和遐想。

徽文化植根于徽州本土,随着“徽骆驼”——徽商的足迹伸展于中华大地,尤其遍布于江南(苏南、浙东)和淮扬地区,并以芜湖、安庆、武汉、临清等城市为基地拓张,形成所谓“无徽不成镇”的徽商势力网,而徽文化就是通过本土徽州与徽商势力网的互动交融,通过徽商经营理念、价值观、文化观的整合融汇、再加以输出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徽商是徽文化的“酵母”,徽文化的形成,是儒、商相结合的产物。

徽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包括徽州宗族和土地制度、徽商、新安理学和皖派朴学、徽州教育、徽州科技、徽派建筑、徽州文房四宝、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戏、徽菜、徽州方言、徽州民俗、徽州文学、徽州工艺和徽州经籍、徽州人物研究等。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各个层面。

因此,徽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这份文化遗产所做的研究——徽学,已经成为与藏学、敦煌学并立的中国地方学“三大显学”之一。

游人在安徽省黟县宏村风景区欣赏雪景。 施亚磊 摄

小编:徽文化有何当代价值?

翁飞:一、拥有数量极为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纷呈,魅力无限。

自上世纪初尤其是80年代以来,20多万件反映徽州民间社会实态的文书契约的陆续发现,其内容包罗万象,契约字据、公文案牍、书信手札、乡规民约、鱼鳞图册、宗教礼仪、财务账本、手写稿本等,应有尽有。甚至有一家一户历经数百年几个朝代而不绝如缕的家族“归户”文献,用“源远流长”来形容绝不为过。这些原始文献,由于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和文物性的品格而弥足珍贵,堪称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大内档案之后的第五大发现,也是学术界一大盛事。

另外,还有3000余种徽州典籍文献和l000余种族谱传世,足可与上述原始文书契约互相参证。形成宋、元、明、清以来汉民族文化遗产中数量最庞大、体系最完备的文献资料群。

再就地表文物来看,古徽州号称一府六邑五千村,由于相对的闭塞和隔绝,文物遗存极其丰富,现据调查统计有5000余处,文物也有20多万件,其中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住宅、庙宇、祠堂、牌坊,以及惊绝一时的花山谜窟等。天下名胜黄山和古村落宏村、西递,均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按照王国维先生治学的“二重证据法”,这些丰富的文物遗存,可以帮助解读、印证文献典籍和文书契约的记载。

正是这些极为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使得整个徽州文化在总体上精彩纷呈,魅力无限。足够后人精研、享用、传承、开新。

呈坎古村村民在晒场上晾晒农作物。 施亚磊 摄

二、处在中国社会转型前夜异军突起的徽商及其“商道”——经营之道和经营理念,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徽人经商的历史,见诸文献记载可以远溯至东晋。但作为一个以乡族关系为纽带的大商帮,徽商崛起于明中叶,鼎盛于明清两代,而这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发生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转型前夜。

明嘉靖、万历之际,成群结帮的徽州人,沿着故乡的河流走向四方,尤其顺新安江东下可直奔杭州湾,走向东部沿海。而此时,跨越欧、亚、新大陆的“海上丝绸之路”出现了。徽商抓住这一时期海洋贸易带来的机遇,使海上贸易与盐、布、典、木、茶等行业相结合,并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网络,赚得“第一桶金”,逐步形成了徽州海商集团。

就其成功的经营之道和经营理念来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善抓历史机遇,超常规发展商贸,迅速增值财富;“业贾遍天下”,“无徽不成镇”——坚忍不拔的“徽骆驼”精神;“贾而好儒”的优良传统和“诚信不欺”的经营理念。

黄山许村舞大刀 樊成柱 摄

三、徽文化的价值,更表现在,由于尚文重教的传统,使得徽州地区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徽文化是一种即具有高度凝聚力又高度开放的文化。它并不因为高山大川的地理阻隔和徽州村落的聚族而居显得封闭。徽州地区是一个高移民社会,在不断迁徙而来的名门望族中,不乏缙绅冠带,硕学鸿儒,乱世中相对偏安的环境,使得中原汉文化得以在这里保留和传承;随后由于徽州商人和求学士子的大量外出,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客观上又对徽文化起了传播、交流和吸收外来新元素的作用。

从另一方面看,徽州虽然号称“程朱阙里”,“东南邹鲁”,但徽州文化的兴盛,主要凭藉着徽商经济力量的强力支撑。在徽商长期的商业活动中,程朱理学已被熔铸于商人文化之中,渗透在徽人的日常人伦之中,渗透在徽商的组织和经营活动之中,并被徽商作了改铸和新的阐释。而到了清代经学大师戴震提出经商要“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呼声,已经是“民本、民富”思想的强调,是当时这种商人文化的时代最强音,反应出了封建时代民主思潮的萌动。

因此,徽文化的本质特色,在于它既是一种高度开放的移民文化,又是一种充满着活跃的“革命因素”的商业文化。

这样一种文化,从它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又形成了浓郁的“尚文重教”传统,它的外在表现就是“商成帮(即'贾而好儒’的徽商),学成派即('徽学’),人成群(即徽州历史人物群星荟萃贡献突出)”,从而使得徽州地区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其中不乏名臣能吏、富商大贾、学者名儒、文坛才俊、艺苑名流、科技群彦、能工巧匠、隐士名僧、名媛闺秀等等,有文献可征而为之作传者多达5399人。

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徽文化的价值,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去奋斗,去开拓。而在丰蕴灵秀的江淮大地上诞生出来的徽文化,势必也会在安徽崛起的新时代起跑线上,燃烧出足够的光和热,助力着江淮儿女风驰电掣,加速向前。

黄山市屯溪河街    屯溪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