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评梅:爱过有妇之夫,命运多舛,不幸早亡,但她才华横溢,是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女神书馆 2021-12-08

沉静的读书人

做一个

在喧嚣的世界里

优雅    品位    教养    尊严    见识    独立

灵魂的高贵

在于阅读

主播:留声

中央电视台配音员

这是女神书馆 民国女子50期文章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文| 香蕉鱼

她的生命短暂,仅26载春去秋来。

她的初恋,是一个花言巧语的有妇之夫。

男方用谎言编织而成的恋情,成为她人生中黑洞般的存在。她一靠近,便被吸进其中,连同时间、空间、物质一起被碾得粉碎,四散在荒芜的黑洞边缘。

她发誓要独身一辈子。

誓愿才许下不久,就食言了。

高君宇也像初恋一样,也是“有妇之夫”。

那是应媒妁之言操办下的祸事。

新婚当夜,他想逃。他大喊大叫:“宁肯死,也绝不拜天地,绝不入洞房。”结果父亲被气病了。无奈,他只好成婚。刚跨进洞房,他便吐了一大口血,一病不起,差点丧命。

两人心心相印,可她却裹足不前。

高君宇去世后,悔恨与思念成了她心头再也拔不出的血刺,加速燃烧着她的生命。

她总说,她是在高君宇死后才认识他的。可是,她再也无法拥有恋人,她只会在失去他,永远在失去他,无法挽回。

日日夜夜,思念如脱缰野马,搅得人不得安宁。她再也别想安生。每个星期天,她就独自走到陶然亭的君宇坟前,痛哭,感怀。

她还不想走出他的世界,她根本没打算这样做。

生前没能给予他的爱情的回应,如今说了他能听见吗?

她真的希望世界上阴阳之间能有一扇门,她真的希望那扇门是玻璃的,是透明的。让她靠近时,能看见他在那边也活得好好的,让他看见她的心从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开始,就只为他跳动。每一帧心电流的弹出,都是为了他。

说,他是听不见的。

或许,写,能让他看见。

为了他,她写下了那首旷世恋曲:

我爱,我吻遍了你墓头青草在日落黄昏;

我祷告,就是空幻的梦吧,也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石评梅生于山西桃河平定县城姑姑寺8号。

父亲石铭是清末举人,在省立图书馆做过事务员,也在太原的多所学校里担任过国文老师。父亲虽然是老封建出身,却少有重男轻女的旧观念。

他非常疼爱石评梅,视为掌上明珠。为给女儿取个好名字,他翻遍了各种字典,想要找出一个雅致的名字。

他找到了,汝壁。

石评梅长大后,觉得汝壁这个名字太过小家碧玉,小桥流水了,她爱梅花的高洁,更喜欢在雪天里看腊梅浴雪怒放,于是就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石评梅。

她从小聪慧,才思敏捷。再加上父亲爱怜,两岁就认字了,四岁就能熟读三字经、千字文。也喜欢读古文古诗,有一定的国文基础。

石铭觉得女儿聪慧好学,便送她去了省城求学。小学毕业后,她升入太原女师。在学习里,她是学习最好的那个,公费生录取,由校方承担生活费及学习的费用,也提供宿舍居住。

时代的新风尚像一股清风似的吹进学校里,五·四运动的呐喊声更是直接传到全国各地的学生耳朵里。新时代里的跌宕起伏,全新的变化,让她激动不已。她经常借阅《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报刊阅读,以获得最新思潮的洗礼。

当时,“北平”对她而言,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那里只要一有新鲜事发生,就立即传到全国各地。各种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各种进步人士在那座城市里,过着或穷或富的日子,但怀揣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这就是她想去的地方。她报考了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哪知国文系当年不招生,她只好改考体育系。

顺利录入后,她开始了远离家乡,异地求学的新生活。而她写作就是在大学里开始的。

她阅读,她积累,但她从未想过要写东西。

有一次,学校里请来了李大钊为学生们讲授《社会学》与《女权运动史》。他时间紧迫,事务繁多。

在学校里,他是临时的教书先生;在社会上,他与陈独秀相约,以北京和上海作为活动地点,准备建立党组织。1920年,三月他在北京大学组织了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与会者就有后来与石评梅相知相恋的高君宇。

石评梅听了李大钊的演讲,非常激动。她该用什么方法报效祖国?

生活费是学校提供的,学习费用也是学校提供的,住宿也是学校提供的。她这样有志气的穷学生该怎么办?后来她想到了:写作。

她可以写的。此时,她不仅有理想,还有爱情。这两项都是既能使人热情高涨,也能使人迸发才华的必备品。

她初次来北平上学,父亲石铭托人照顾,就找到了北京大学学生吴天放。

吴天放对石评梅殷勤备至。与她一起谈诗词,谈时代发展,谈个人生活。不仅如此,在生活上他也经常照顾石评梅,渐渐地,石评梅把他当成了最值得信赖之人。

她曾说,“我们一旦相爱,不管今后彼此的命运如何,道路如何坎坷,我将终生不再爱第二个男人。

最初的胡乱试笔之后,她的新体诗《夜行》于1921年冬发表在《新共和》上。来年四月,她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这是谁的罪》。

此后,她的作品都被陆续发表在各大报刊与杂志上,名震一时。有人评论说,“她不仅是诗人,还是剧作家。”

就在她意气风发之时,却发现吴天放是个有妇之夫。

她来到他寄宿的公寓里,想要分享文章发表的喜悦,结果却发现,吴天放携妻子、孩子,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地在屋子里谈天说地。

她质问吴天放为什么要欺骗她。可问了又有什么用呢?她许下的不爱第二个男人的誓言瞬间变为讥讽,正释放出刺耳的尖叫声,在她的耳朵里嘲讽她,讥笑她。

生活还在继续。1923年,石评梅毕业后,校长与体育系主任一致同意,让她留校任教。她此时内心里伤痕累累,乐意听从安排。九月,她搬到了师范学校附属中学的教师宿舍。

教师宿舍是一间古庙,已荒废多年。她独居于此,一边企图忘却过往的情感纠葛,一边不管不顾地实行着自己的独身主义——她打算在这热闹的废旧古庙里,过有滋有味的生活,写作、养花、会友、了此一生。

(高君宇)

她把心思用在了工作上,悉心教导每年新来的学生,为他们的心头注入新的思想。

她结交新朋友。作家庐隐是古庙的座上宾。陆晶清也经常来。高君宇还送来了《陋室铭》条幅,为她丰富精神生活。

工作上的刻苦,朋友之间的情谊,高君宇的钦慕,似乎并没有让她从感情失败的抑郁中走出来。有一次,她刚回到古庙,接到了父亲的信,父亲关怀她,告诉她少年时代的好友吟梅去世了。

可没想到,这个消息犹如五雷轰顶,一下子把她给击倒了。她心情非常糟糕,悲伤喷涌而出,几天几夜神色恍惚,紧接着身体上也有了反应,她开始呕吐,全身红斑隐现。她昏迷了三天。

幸亏高君宇及时赶到,帮她找了大夫,送她去了医院。

诊断结果是她被传染了“猩红热”。

一个多月的治疗,让她备受煎熬。高君宇时常的探望就成了她唯一的心灵慰藉。

她很感激他。

她记得,自己家里还保留着去年他写给她的信。他说他想要了解她。但信里似乎是他一时激动写下的词句,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简直搞不懂他要干什么。

石评梅病愈后,应校长林砺儒的要求,入住到校长家里。“到我家去住,你一个人住在这里,我不放心。

住在校长家的岁月是平静的。尽管她有一腔的恨意与彷徨要表达,但毕竟当着别人的面,她总是腼腆。

她把对世事的见解和思考,写成了一百首新诗,交给朋友孙席珍。孙席珍没作多想,拿着她的诗集,取了个标题,就发表在了《文学旬刊》上。

因此,她的生活既有每月教学的固定工资,又有稿费收入,活得非常独立自主。

她在外的名头越发响亮。《京报·妇女周刊》的编辑欧阳兰邀请她一起参加“蔷薇社”,一起编辑《妇女周刊》,朋友陆晶清正好也是编辑之一,积极鼓动她参加。

欧阳兰自己倒是工作积极,总是一腔热情,可她却总是抄袭别人的作品,事情败露后,她被迫辞职。《妇女周刊》成了石评梅与陆晶清的天下,石评梅便以刊物为窗口,发表了很多时评文字。

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与高君宇个人的志趣、理想不谋而合。他本来喜欢她,再看了她写的东西,更觉得石评梅就是他的战友、是他革命路上的忠实伴侣。

这一次,他不像多年前写信那样胡言乱语了,很严肃地表明了心迹:

昨天是我们游陶然亭的日子,也是我们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我们一边走一边说话,太阳加倍放一些温热送回我们;

我们都感谢那样好的天气,是特为我们出游布置的。

吃饭前有一个时候,你低下头织衣,我斜枕着手静静地望着你,那时候我脑际萦绕着一种绮思,我想和你说;但后来你抬起头来看了看我,我没有说什么,只拉着你的手腕紧紧握了一下。

他告诉石评梅,“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以前,他寄红叶给她,如今他依旧寄红叶,只是相思情更浓。

石评梅不是无动于衷,可是她觉得接受了爱情,就是跃入了雷池。一次打击还不够,还要来第二次?就算这次真的是两情相悦,真像他所说的那样他与原配只是按照媒妁之言行事,那又能如何呢?

美好开端,就能注定最后的圆满?

庐隐曾劝她,“稍纵即逝的青春与爱情,你应当用全力去捉住它,系住它。”她苦口婆心地提醒评梅:一旦与爱情失之交臂,你一定会遗悔终生的!

可她始终觉得,爱情是再碰不得的了。她怕伤害,也依然纠结着自己那早已物是人非的誓言——这“不爱第二人”誓言还在滋滋作响,放肆地讽刺着她。

高君宇的真诚像一把斧头,破开了她心底的千年冰封,可是融化还需一段时间。

然而,造化弄人,他们已经没时间了。

(1925年,石评梅在高君宇墓畔)

1924年,高君宇就因肺病缠身,住院治疗。后又拖着病躯参加了无数的会议。这些会议比他的命还重要,他必去。人不到,形同病死。

1925年,高君宇病重。石评梅接到电话,让她速去看他。她看见了,吓了一跳。面前的这个人已经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眼睛像两颗弹珠一样在僵硬的眼眶里一动不动。

3月4日,她抵达医院。3月5日,他去世。

陪伴的时间,24小时都不到。

他昏迷不醒,她默不作声地守在病床边。一句话也没说上。

沉默。她总是沉默,他也是。他像一块浅蓝色纯洁无暇的冰,费尽力气,在干燥的冰面上擦出了火花,辗转千里送到她心里,想要融化另一块冰。

可这样的迎来送往,是幸福也是煎熬。

幸福是他们相爱,煎熬是他们从未在一起。

高君宇去世后,她终于懂得她从未违背誓言,爱上另一个男人。他就是她爱的唯一的男人,吴天放早就不算在内了。

她再次来到陶然亭,将他的骨灰埋在锦秋墩。

她将他的诗刻在墓碑上: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

也将自己的字刻在了墓碑上: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从此,阴阳相隔。

这一次,她被击垮了。

当时庐隐的劝导还历历在目,她犹豫了。如今,她连犹豫的资格都失去了。

三年后,她正在做午间体操,忽然感到头痛,送至医院被诊断为急性脑炎。

从发病到离世,仅仅七天。

朋友们根据她的遗愿,把她葬在高君宇墓旁。

她的诗歌,瑰丽炫彩,与平凡而孤寂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许,在她的心里,爱情的模样也是如此,万丈光芒,无可匹敌。

是否这样的恋曲,需要用生与死来摆渡?是否这样的涟漪频动,都需要用无端造化来操控?

她早已明了情感是把利刃。可她是否也知道,相知相许能化利刃为暖风,允她一世安康?

她是明白的,只是生命短暂,来不及了。

馆长说

这里没有鸡汤,

没有空话与大话,

只有文艺的语言,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叙述。

在文字的流淌间,

多年以前的传奇,一个接一个地复活在你面前。

我们一起,打卡阅

每日黄昏时分

女神书馆

置顶

如果你喜欢,

欢迎置顶我们的公众号,

并推荐给你的朋友与家人,

让优质的内容传播得更远。

这一点,我们需要你的帮助,谢谢大家!

以文艺之笔

以详实的史料

以悲悯的视角

再现一个又一个传奇

女神书馆

陪你一起

做一个内心丰盈的读书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