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毛烧鸡:用一生坚持做一种味道

 蔚蓝色淼 2022-12-08 发布于河北

近日

《走进邯郸学非遗》

第八集

《跨城跨县 只为吃上这只鸡》

上线

其中

全面介绍了我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毛烧鸡制作技艺

一经播出

就受到了广大美食爱好者的关注

播放量节节攀升

戳视频了解详情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二毛烧鸡

历史传承

大名县在宋朝时是都城的“陪都”

被称为“北京大名府”

悠久的历史

也孕育了多彩的“美食文化”。

△旧时的大名府

二毛烧鸡由王德兴创始于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王德兴当时社会地位低下,人送浑号“二毛”,又因他在煮烧鸡的锅里放有二个石猫,所以故里乡亲称颂“二毛烧鸡”。

第二代继承人王国珍以自己名中的“珍”字为首,并取“珍品,积研,成名”之意,于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更名为“珍积成烧鸡”沿袭流传至今。虽然改了名,但人们仍习惯称“二毛烧鸡”。

1956年“二毛烧鸡”并入国营。有二毛的第三代孙王良田和第四代孙王宪生(长门长子)任“珍积成烧鸡铺”的私方经理兼厨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实行改革,王宪生父子四人承包营业,称“国营大名二毛烧鸡铺”。

“二毛烧鸡”虽然改成了“珍积成”,但人们仍习惯称“二毛烧鸡”,因此在近几年来以第四代传人王宪贞、王宪维为首的王氏家族经营者们把“二毛烧鸡”与“珍积成烧鸡”同时做为门面的招牌。

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味道不变,经久不衰,居邯郸“八大地方风味美食”之首。中国河北邯郸正宗(中华老字号)食品,被载入国家级史册《辞海》:“八大地方风味美食”;大名“二五八”之首,邯郸市十大名小吃。

制作技艺

精选生鸡,加工精细。不收病、残、死鸡,不收白条鸡,选用当年生长一二斤左右的雏鸡,然后宰杀放血,褪毛去爪,解剖造型。加工后的白条鸡,要求鸡皮光洁,色泽鲜正,腹内干净,翅、腿、颈等部位安放得当,造型美观。

配料适当而齐全。在煮鸡时主要配料有:砂仁、桂南、良姜、肉桂、陈皮、白芷等十几味药料和上等酱油。

煮鸡方法讲究。用火文武兼施,蒙油盖顶,火候掌握适当,一般要煮三四小时以上,至药料入味透彻为止。因鸡汤的味道极为鲜美醇厚,故有现用“鸡汤”还是开业以来沿用至今的“老汤”之传说。

二毛烧鸡制作技艺也在2013年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味特点

“二毛烧鸡”用老汤加香料,草药煮制而成,香嫩鲜亮,口味较重,典型的北方口味。

“二毛烧鸡”的色、香、形、质量具佳,其特点是:透熟离骨、肉嫩且烂、咸香清纯、回味鲜美。

1966年周恩来总理来大名视察时,品尝了继承人王宪生烹制的烧鸡后赞不绝口。

二毛烧鸡传承人王宪维先生说

“到我这个年龄接近70了

不仅仅是我在做这个生意

未来还要保质保量

延续下去

为了顾客迟到好烧鸡

一直做下去

让下辈人做的还要更好

不能失传”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

也不论食俗如何变化

他们用一生坚持做一种味道

那时人们熟悉而喜爱的味道

编辑:薛志朋 | 审核:冯军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