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0年,北京房山,三个青年来到一佛塔下 突然发现地面青砖松动

 唯我英才 2022-12-08 发布于河北
1990年,北京房山,三个青年来到一佛塔下。突然发现地面青砖松动,他们徒手刨开几块砖头后,竟然发现下面藏有深坑。几个人壮着胆子下到地宫,竟然被眼前一幕惊呆了。

位于北京房山,韩村河镇天开村南山坡上的天开塔,唐朝初建,在辽代重新修缮。但到了民国后期,战乱频发,天开塔没有躲过炮火洗礼,终于倒塌。从起初的15米变成如今不到3米的残塔。

这天,3个年轻人途经天开塔。就在他们看着眼前残破不堪的塔身唏嘘不已时,其中一人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急忙招呼两人过去。

他们在残塔底部,发现几块青砖似乎有松动的痕迹。出于好奇,他们徒手扒开这些砖头后,神奇地发现,下面竟然有座地宫!

这个发现不得了,几个年轻人赶紧上报了有关部门。很快北京文物管理所的专家来到此地。

经过全面发掘,专家发现地宫离地表仅有0.6米。地宫入口有一圆拱形券门,高1.3米,宽0.8米,仅容一人弯腰通过。

进入地宫后,空间瞬间宽敞起来。整个空间呈八角形,高2.55米,每面宽1.04米。穹隆似的屋顶上绘满了花草壁画。在房间中央则竖立着,一座高1.9米砖石结构的小塔。

看到这里的专家不由得一喜,根据以前考古经验,佛塔地宫大多都供奉着佛祖舍利。而面前这座砖石塔内,也极大可能藏有珍贵的舍利子!

果然不出所料,在塔底须弥座上有这样一段刻文“大辽乾统九年……(良乡)知县郭比部便来洞内顶戴烧香毕,开觑舍利一十五粒存在。……郭比部亲自送舍利一十五粒赴朝廷”。

并且在塔身中腰部,也有一行刻字“大辽燕京良乡县金山乡乐深村西约一里地有古严陵洞………”。塔中间有一个石雕莲瓣座承托的方形石函。石函四面均刻有楷书铭文“请到放戒,内更有释迦佛舍利壹拾颗……。”另外还有几位捐赠人的名字。

通过对须弥座上的文字解读,此地宫为辽代乾统九年(1109)年建立,由当时燕京(北京)良乡县知县郭比部,迎来释迦摩尼佛祖舍利15颗,放置地宫石塔内。

但是,这边研究石函的专家却发现,石函上将佛祖舍利说成了10颗!

如此重要、严谨的事情,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误差?专家一时无法判断,只好打开石函,期待能找到答案。

专家小心翼翼打开石函,发现里面是一铜函,但是铜函上锈迹斑斑,一碰就碎掉了。除去铜函,一个泛黄的银函露了出来。只见在银函两面各雕刻一龙、凤图案。打开银函,一个塔状的水晶瓶映入大家眼前。

瓶内5颗颜色灰白,如黄豆粒大小的佛祖舍利,静静地躺在那里。

大家惊喜之余,不禁感到更加疑惑。先前须弥座上明明写着15颗舍利,可石函上却刻着10颗,然而瓶子中却只有5颗舍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解开疑惑,专家翻阅了大量辽代宫廷记录。里面有一段记述,郭知县送往朝廷15粒舍利子的事情。而正好和须弥座上刻着的内容相符。

有了史料佐证,须弥座上篆刻的内容是真实有效的。而石函上的10颗,也许只是刻工师傅的疏忽所致。但为什么,最后水晶瓶内却只有5颗舍利呢?

专家通过对先前三个年轻人的询问得知,他们发现地表青砖翘起,有明显的松动痕迹。并且,在专家到来前,其中一人下到地宫里,发现了几枚脚印。很显然,此地宫很早就有人进来过。

据此推断,那个人很可能打开了水晶瓶,因好奇,便把里面的东西倒在手心里查看。由于舍利子颗数众多,他一个不小心,就掉了10颗。

因为地宫光线昏暗,舍利子又接近土色。导致那人无法寻回。索性只把剩下5颗装回去。由于裸露在外,掉落的舍利子随之也风化殆尽。

得知真相的人们不禁唏嘘不已。不过,令人庆幸的是,地宫里除了这些佛祖舍利外,还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

有木器、铜器、铜镜若干;银器、银筷一双;瓷碗等共计30多件。其中一件辽代木桌椅的现世,成为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木器家具。它为后世研究辽金时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