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劲力和筋膜

 衆妙之門 2022-12-09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劲力通常被认为是由人体肌肉收缩所产生。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人体筋膜也具有主动收缩功能,也可以给人体提供动力来源。有人通过考察古人拳经中的论述、个人劲力的发放体验以及比较劲力的发放特点与筋膜的构造特性后发现,劲力的产生有可能来自人体筋膜主动收缩而非肌肉主动收缩。

劲力,古人称之为“劲”,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根本要素之一,通常只在师徒之间口传身授,是习练者终身所追求的目标。与西方拳击等不同,劲力的习得似乎能突破时间的限制,没有止境。习练者在练到高功夫阶段时,甚至还会表现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能力,运用现代生物力学理论似乎也不能完全解释清楚。因此,学术界关于劲力的研究充满许多未解谜题和诸多争议。但基本上,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劲力的产生来自人体肌肉主动收缩。在此,本文将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即劲力的产生有可能是来自人体筋膜主动收缩,而非肌肉主动收缩。理由如下。

文章图片2

一、最新研究显示,人体筋膜也具有主动收缩功能,也可能会给人体提供动力来源

传统生物力学理论认为肌肉收缩是人体动力的来源,而筋膜只起到传递肌肉力量、稳定脚部、限制脊柱活动度等作用,完全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国内学者普遍持劲力的产生来自肌肉收缩这一观点。事实上,据近些年来的最新研究,人体筋膜也具有主动收缩功能,也可能会给人体提供动力来源。神经生物学家Robert Schleip关于筋膜的研究为我们揭示出了这一点。

他在2003年的论文中首次提出筋膜具有独立收缩功能并可以影响肌肉、骨骼力学性能的假设。该文主要提到了以下三点依据:1、筋膜中存在大量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和自主神经,其中包括高尔基腱器官(感受肌纤维牵张)、帕西尼小体(感受压力)、鲁夫尼小体(感受剪切力)和间隙神经末梢(感受上述所有,尤其是疼痛)。2、筋膜中存在平滑肌细胞。3、筋膜受到按压后的结构改变不符合其结构力学特征,推测其可能能够通过神经控制而主动收缩。在这之后,Schlei又通过一些理论推导和相关辅助实验证明了筋膜具有主动收缩并影响肌肉骨骼动力学特性的可能性。他说:“正如首次在本刊指出的那样,几行推理和实验结果支持如下观点:筋膜能够积极收缩并因此影响肌肉、骨骼动力。这一新观点最初只是作为合理假设提出来的,而现在它却被几个实验室的研究反复证实。”

文章图片3

二、古人拳论中本来就有“劲由于筋”的说法

武学经典《易筋经·总论》说:“筋者,劲也。”《太极拳谱》说:“劲由于筋,力由于骨。如以持物论之,有力能执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如以全体之有劲,似不能持几斤,是精气之内壮也。”能持数百斤者,是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先传递到骨,再由骨作用于外物,所以是“力由于骨”,而以全身之有劲者却持不动几斤之重。用“力”和用“劲”所举起的重物的重量要相差百倍之多,若劲是肌肉主动收缩产生,便很难解释为什么前后所举起的重量有如此大的差别。

那么,古代拳论中所说的“筋”是否就是指现代所说的“筋膜”呢?《易筋经·膜论》对“筋”这样描述:“髓骨之外,皮肉之内,以至五脏六腑,无处非筋,亦无处非膜。”而现代解剖学认为筋膜是一个包绕全身的整体网络,它包绕骨头,包绕肌肉且深入其中,包裹、固定、整合内脏系统等等。总之,筋膜遍布全身,“包绕、深入我们所有的细胞、组织、器官及我们自身”。所以从这一点看来,古人拳论中所说的“筋”与现代“筋膜”的含义是基本相符的。此外,由解剖学可知,除了在心脏中存在肌肉组织外,人体其他四脏是不存在肌肉组织的,这就排除了拳论中所说的“筋”是肌肉的可能性。

文章图片4

三、个人的用劲体验也表明了“劲”是人体筋膜主动收缩而非肌肉主动收缩所产生的

一代武师李仲轩老人关于劲力的理解及发放体验有如下几段话:

“有人从力学角度分析尚式形意的架势……可惜尚式形意用劲不用力,从力学上分析,是错动了脑筋。”

“劲就好比一个网兜,将一堆散橘子似的人体拎起来砸出去……只有不用力才能练出劲,因为劲关系到周身上下,一用力便陷于局部。”

“跟常人的感觉不同,那时候出拳就不是出拳了,觉得两臂下的空气能托着胳膊前进,没有了肌肉感;两个胯骨头,能牵动天地;一溜达,万事万物乖乖地跟着……”

李仲轩老人所谓“从力学上分析,是错动了脑筋”,其意应该是说用过去传统生物力学理论所认为的肌肉收缩是人体动力来源来分析“劲”是解释不通的。而把“劲”比喻成“一个网兜”,这恰恰暗合了人体筋膜是一个包绕全身所有机体组织的纤维网的这一特点。“只有不用力才能练出劲”,这是练劲的基本原理,如果用劲是肌肉主动收缩产生的原理来理解便很难理解这句话,反之,若假设劲是筋膜主动收缩产生的便很好解释:即在运动过程中至始至终让肌肉保持松弛、不用力,而以筋膜主动收缩所产生的力来牵引四肢运动,这样便能起到训练筋膜也即训练劲的作用。而所谓“没有了肌肉感”可以理解为:由于用劲时四肢的运动是靠筋膜主动收缩来牵动的,而肌肉不再收缩用力,所以出拳时自然就“没有了肌肉感”,以致会让人产生“两臂下的空气能托着胳膊前进”的感觉。

文章图片5

四、劲力的发放特点与筋膜的构造特性是相吻合的

1、劲力的主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发力的整体性,拳论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骨。”“……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而现代一些研究者指出:人体实际上是一个张拉整体结构,由筋膜这张连续不断的弹性纤维网包裹在人体骨骼上,同时这张网又深入到五脏六腑中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网络,其中筋膜是张力元件,骨骼是压力元件。由此可知,筋膜网就像一个内部是蜂巢状的弹性气球,球体表面任意一处受力,该力都会传导至整个球体。所以筋膜发力必然是通身整体发力,而这正符合劲力的整体性特点。

2、当劲力练至一定阶段时,就能够做到全身任意部位都可以发力,王芗斋先生所说的“遍体弹簧似”便是表达了这一原理。由前文可知,筋膜网类似一个蜂巢状的弹性气球,因此筋膜自然可以做到任意一处收缩发力。两相比较很容易看出两者的一致性。

3、与肌肉僵力相比,劲力具有更快的传递速度,所谓“力滞而劲畅,力迟而劲速”。研究者发现,筋膜这张纤维网是依靠“身体周围的张力及收缩力联系,在力学上通过'震动’以音速传输……比神经系统快三倍”。肌肉的反应依赖于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自然慢于筋膜的反应速度,所以正符合“力迟而劲速”的说法。

4、劲力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在拳经中劲力的这种敏感性被描述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现代研究发现,“在包裹肌肉的筋膜中本体感受器的数量可能会达到肌肉自身感受器的6倍之多……肌肉其实是比较不敏感的……”此外,筋膜是一个全身性的网络系统,在研究者看来,任何比羽毛还轻的触碰,便能接触到此网络的一部分,亦即不论我们有意或无意地,皆会对其产生影响。这正印证了拳经中关于劲力的敏感性描绘。

文章图片6

5、肌肉若长时间废弃不用,或者随着年龄增长等,便会出现体积变小、萎缩的情况,筋膜则不会出现此情况。正如一位研究者所指出的:“在年轻时培育筋膜弹性很可能会帮助他进入老年期后仍然能够拥有此特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劲力一旦习得就可以终身保持不退转。如果习练者练习不辍,功夫就可以一直长下去。老一辈武者就说过:“郭云深这代、李存义这代,功纯心纯,功夫快过了岁数,撑到过世前几年都是随便打年轻人。武行常态,跟西洋田径、拳击不同,小辈人没法跟老辈人竞争,晚生十年,就一辈子追不上了。”

最后,还需要补充两点:(1)Schleip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人体筋膜可以在一个从数分钟到数小时的时间周期范围内通过主动收缩来调整其刚度,从而积极影响人体肌肉骨骼动力。这似乎与我们所认知的劲力是迅猛、快速、有力的印象不同。这或许是因为Schleip关于筋膜的研究数据通常都是来自未经过筋膜训练的常人或是非健康的病人,因此其筋膜强度自然也就达不到像习武者那样收缩迅猛有力了。(2)虽然本文努力试图证明劲力的产生是来自人体筋膜主动收缩而非肌肉主动收缩,但这毕竟缺乏来自科学实验上的最直接的证据,所以只能作为一种假说存在。但通过本文的论述,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筋膜与劲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这一点在过去是一直被研究者们所忽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