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力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但是,从宏观的层级上看,可以大致上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接触力和场力。接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力,比如摩擦力和支承力;场力则是通过场的方式传递的力,它不需要相互作用的物体有任何接触,比如万有引力和电磁力。不过,从本质上看,宏观上所感受到的接触力归根到底起源于场力,它们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电磁力的宏观表现。
结合重力的表达式 (1) 式和地心引力的表达式 (2) 式,就可以得到重力加速度的理论表达式: 当一个物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形状发生改变时,它内部的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就会产生一种恢复原来状态的趋势,这种抵抗外界的作用,力图恢复原始形状的力被称为弹性力,典型的例子是弹簧因为被拉伸或者被压缩而产生的力图恢复原长的力。所谓弹簧的原长指的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影响的自然状态下,弹簧原有的长度。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外力较小时,相互接触的物体并没有相对运动,这表明必定有阻碍物体作相对运动的力与外力抗衡,这种阻力被称为静摩擦力。在这种状态下,相互接触的物体虽然没有相对运动,但是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与外力在接触面上的切向分量数值相等,方向相反。随着外力的切向分量不断增大,静摩擦力的数值也不断增大,直到外力达到某个数值时,物体开始做相对运动,这时候,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它与加载在接触面上的外力的法向分量成正比: 其中 被称为静摩擦系数, 是作用在所研究物体上的正压力,即外力在接触面上的法向分量, 则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开始作相对运动时,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并随即骤然而降,这之后,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相似,滑动摩擦力与加载在接触面上的外力的法向分量成正比:
严格地说,滑动摩擦力是随速率而变的。随着速率不断增加,滑动摩擦力会缓慢地减小,并在某一个速率处达到最小值,之后,滑动摩擦力转而随速率增加。由于在速率较小时,滑动摩擦力随速率的变化很慢,可以近似地认为它们不随速率改变,因此,在日常工作的速率范围内,可以把滑动摩擦力的数值当常数看待。 在双原子分子的两个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个力被称为分子力,它是原子内部的静电力的剩余效应。实验表明,对不同种类的分子而言,这个力并不相同。但是分析显示,它们满足同样的规律: |
|
来自: cosmos206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