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光松 小组合作互动创新教学艺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昵称15221501 2022-12-09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现代教育科研理论》2018年4月

小组合作互动创新教学艺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周光松         邮编:445000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该方法的优点有: ①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 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③ 有利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成功关键:合理分组、适时开展、精当指导、有效组织、强化学习方式训练
  本学期我任教的高三年级12、13两个班,从2011学年起,在学校的大环境下,主要在高一年级试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高三也有几个班在尝试。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我了解到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合作学习有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需要从头学起,在摸索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还包含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家长的参与,合作的延伸及评价制度的制定等一系列的问题,我想只有充分认识并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化解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真正使合作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进一步拓展为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人际关系合作互动中,充满着人的感情渗透,有利于营造人际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信心、学习兴趣等,促使其智商和情商同步发展,开展学习活动,消除学生学习焦虑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与探索和思考,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优化小组结构,挖掘组员潜能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教师学会合作学习,真正做到自己角色的转变。找准教师的课堂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小组合作学习走上正轨,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小组间巡回指导,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甚至完全抢占话语权,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光会记录和对答案,不去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能力较弱的学生参与合作,重视他们的发言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做真正的“促进者”,“管理者”“顾问”“参与者”。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新的“学习共同体”,例如,我们上课时要学会弯下腰同学生交谈,要经常走动,走下讲台,穿梭于学生中间,跟学生一起说、唱、跳、表演或者是做游戏。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我们把学习能力差的和能力好的、会表达的和不善于表达的、性格活泼的和性格内向的同学有机结合,按4-6人成一组的座位进行编排,这样有利于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其次就要小组划分与座位编排力求科学、合理。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为每个学生提供交流合作机会的原则,恰当的进行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既能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有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率才能全面提高。但也要注意培养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为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小组自评,为小组学习提供有益地反馈,帮助各小组学会怎样更好地合作。
  二、 加强家校交流,促进学生成长
  由于新旧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着矛盾,或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家长对教师新的教学方式可能不理解,这是我认为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教师有责任向家长解释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及自己的改革意图,以便学生在新的氛围中学习时,家长不至于感到困惑和生疏。在刚开展合作学习时我们就遭到少数家长的质问:“学生分成小组了,侧身看黑板很容易伤到眼睛”“什么都让学生来做,来讨论,来合作,还要你们老师干什么?”我们通过个别家访,家长会,专题讲座和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老师究竟是怎么教的,为什么那么要这样教,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实效,化解了家长的疑问。
  三、 把握合作时机,引进竞争机制
  老师们到昌乐二中学习观摩时注意到,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合作,合作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阶段,其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英语课文的预习为例,将编制的词汇练习作为共同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将正误判断、问答练习、概括课文大意等作为不同的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小组则共同完成课文理解能力的任务。
  另外,并不是一种学习方式会适合于每个人、每种情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倾向;不同的学习内容要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有人必须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才能专心学习,而有人却喜欢在音乐的陪伴下学习,还有人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有效地工作和学习,有的学生为获取家长许诺的奖励而学习,有的学生却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也有人偏爱合作学习。
  因此,在实际运用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责任越具体、分工越明确,效果就会越好。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强调“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则可以发挥出这种学习方式最大的优势。
  四、 科学合理评价,促使良性循环
  勿庸置疑,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小红花、小旗子、五角星等,并配套有奖励机制,如多少颗星星可以兑换一件礼物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互帮互助;另外,教师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开展经验交流,提高改进学生学习策略的意识和方法。奖励分是根据小组全体成员的表现来定的。如果小组中的全体成员达到或超过教师预先设定的标准,那么每个人获得一个奖励分。在周测中我也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小组最终得分 = 各大题最高分人数 + 成员及格人数 + 班级前三名(分别加3,2,1分)-不及格人数。每个人都有机会为小组做贡献。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体现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供了一个学习发展自我的平台,教师们有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来研究和实验合作学习。尽管我们仍面临很多困难和困惑,我相信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