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正宏 多角度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昵称15221501 2022-12-09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中国教师》2018年3月

多角度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中学    邓正宏    邮编:444324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来看,其中承载着许多具有先进行的知识,运用科学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帮助教师在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深化德育教育。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渗透教育的特点,从多方面来论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人格品质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也正是建立正确的三观的重要阶段,面对着外界众多的不良因素,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于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揣测学生的思想,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循序渐进的思想灌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洗礼。并且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品质与人格得到有效的磨练。那么我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浅谈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1、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会

人类都是具有情感的动物,也正是因为情感,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在生活中有许多情感是值得学生来体会的,尤其在青春叛逆期,学生正是因为缺乏对情感的体验才造成种种矛盾。于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会,就以《背影》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父亲那无言的厚爱。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敏感,常常认为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他们的爱,也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疏远。那么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再过多地纠结于字词的教学,而要通过一步步地深化,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发现,父亲年轻时那伟岸的背影已经不在了,那到底是什么压垮了父亲的背呢?学生这时会思考,其实父亲并不是不爱我们,而是有来源于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必须要更专注地投入工作,为家庭的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学生就这样一点点地理解父母那些无言的爱,不是不爱,只是厚爱无需多言。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结合自身的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情感的力量解决青春路上的各种困难。

2、引导学生养成爱国情怀

学生担负着国家建设的大梁,是国家的接班人,可以说青少年的发展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命运。于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养成爱国情怀,能够心系祖国,肩负祖国发展的重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很多诗作都是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爱国情怀。于是教师可以从这些作品出发,开展一次主题探讨会。教师将主题定为“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情怀”,学生则要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收集,全面地了解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又体现了怎样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探讨会上,学生可以进行即兴的演讲,上讲台来讲一讲自己阅读了哪些材料,又从其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爱国情怀,这便是深化理解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的知识,而是深入其中进行探究,领悟其中爱国情怀,感染自身获得力量。

3、引导学生提升自身修养

开展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修养,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大纲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优秀人物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优秀品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就以《陋室铭》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中的名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强调了自身的修养相比外在的环境更加重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美德,而不过分将就外在因素。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这一句名句作为教学核心,开展主题教学。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陋室铭》的创作背景与中心思想,并且全面地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而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则不再过于重视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同时结合古代良好的风气,借助作品的引证,向同学们展示古人注重内在的良好品德。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结合时代背景,要求学生谈一谈现代学生要怎样做才能提升内在修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深化了核心思想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的品质,提升自身修养。 

4、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的道德素材优势

在重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基础上,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所选篇目中字里行间都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课文中无论是文言文、小说还是散文,其中所反映的人生信念、生活哲理、崇高理想、道德情操等,无不蕴涵了语文学科中丰富的德育因素。语文教材所选取的都是文质兼美、积极向上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听说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培养和完善。所以在学校教育中,除了从正面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

4.1 在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中进行引导作品中隐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应该在讲解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具象化,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道德熏陶。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芦花荡》,作者通过描述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表现我国人民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讲解此文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中,了解抗日时期我国人民为了民族解放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英雄身上的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再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的,其中《散步》这篇书写温暖亲情的文章就蕴涵了许多德育因素。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温暖的情感氛围,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亲情,从而引起学生对亲情的深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整个世界”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了解“整个世界”中的“人、事、情”,最后引导学生寻找“家庭幸福秘诀”。通过解读课文,学生从正面感受家庭的和美与珍贵,懂得亲人之间应相互理解与尊重。

4.2 在作家的人格魅力中进行引导教材中选用了大量优秀作家的作品,他们具有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可以在讲解文章的同时,引导学生透过作品来品读作家身上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和教师一起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使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比如,《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中,作者虽然被贬,路途坎坷,但是他眼中的月却是那么美好———“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由此可见作者是旷达之人。教师在带领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挖掘作者即使在逆境中也时刻保有旷达的心态和淡泊一切的人生态度。在学生欣赏这些名句名篇的同时,使学生对作家身上的道德品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在初中教学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完善人格魅力与养成与品行的端正。而初中语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让学生接受文学作品中正能量的洗礼。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可用资源,采取科学的策略渗透德育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思想的端正与品质的培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