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后庄公吕光:大臣妻不可欺,追求刺激的下场就是一命呜呼

 梦想童年594 2022-12-10 发布于江西

(齐灵公吕环 形象)

公元前554年,齐国的第二十四任国君,齐灵公吕环死了。

灵公这位老同志,治国水平不怎么样,个人爱好倒是有一大堆,比如:闲着没事儿喜欢看女子穿男子的衣服,结果使得齐国上下都刮起了一股女扮男装的风潮。

再比如:齐灵公上朝的时候无精打采,但只要一下了班,立刻就往后宫里跑,被自己的宠妃戎姬迷的是不要不要的,甚至被戎姬蛊惑,废黜了儿子吕光的储位,改立了儿子吕牙为储君。

齐灵公废长立幼,很蠢,而在齐灵公耳边吹风的戎姬实则更蠢,因为吕牙根本不是她的亲生儿子,而只不过是个养子。

结果,趁齐灵公病危之际,齐国大夫崔杼联合公子吕光发动政变,抢先即国君之位,眼见大臣作乱的齐灵公愤恨难当,又急又气,居然活生生呕血而亡。

恨命运不公,恨臣子不忠,恨世事无常,恨上天给他的时间不够多。

齐灵公什么都恨,但按作者来看,他最应该恨的,应该是那个纵情玩乐,没有好好理政治国的自己。

老国君死了,公子牙也在政变中遇害,崔杼联手公子光,在一场血雨腥风之下,揭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齐后庄公 形象)

公子光,我们一般叫他齐后庄公。

老实说,齐后庄公这位仁兄,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他爹齐灵公,因为这位国君的身上有一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好色。

《酒色财气歌》中曾说“色是刮骨钢刀,无色路断人稀”,意思是说人如果过分喜好美色,又总是纵欲过度,那么必然会导致身体出问题,这样的人,往往很难成就大事儿,但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情色的欲望,那么人类也就无法繁衍,搞不好就会因此而灭绝了。

所以这句诗的主旨是:男人好色可以,但是要节制。

不过很可惜,齐后庄公是个十分不懂得节制的人。

当时的齐国,有一位大夫,叫做棠公,棠公有一房娇妻,叫做东郭姜。

这位东郭姜,可以说是名动齐国的大美人,一颦一笑,夺人心魄,美得那是没边了。

棠公病逝之后,这位美人不甘心就此守寡,所以改嫁了当时的齐国权臣崔杼,也就是助力齐后庄公上台的那位仁兄。

死丈夫的死丈夫,娶新妻的娶新妻,原本这事儿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之所以要拿出来说一下,是因为东郭姜嫁给崔杼后不久,齐后庄公就和东郭姜搞到了一起,时常私通,有了不正常的男女关系。

(东郭姜 形象)

齐后庄公十分大胆,他秉持了“既然要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的态度,不仅私通,还跑到崔杼的家里去私通,不仅跑到了崔杼的家里去私通,私通过后还把崔杼戴的帽子给拿走了,不仅拿走了崔杼的帽子,还公开在朝堂上要把崔杼的帽子当做礼品赏赐给臣下。

齐后庄公要赏赐帽子,大臣们纷纷劝阻,表示崔杼是权臣,你跟人家媳妇私通就挺不好了,你现在要借着赏赐帽子的由头把这事儿给挑明了,这实在是不太像话,真要把崔杼给惹恼了,到时候可不好收场。

没想到齐后庄公越被劝越来劲,居然叫嚣道:

《左传》:“不为崔子,其无冠乎?”

难道不赏赐崔杼的这顶帽子,我就没有别的帽子可以赏赐了么?

意思言简意赅,崔杼当权,我大可以罢免崔杼,自此再不用他,从而启用别的大臣,我就不相信,没有崔杼,地球还就不转了。

这句话很快传到了崔杼的耳边,而得知齐后庄公如此猖狂,甚至要罢免自己的消息后,崔杼没有犹豫,他果断地起了杀心。

(崔杼 形象)

你的国君之位,那是我当年风里来雨里去替你挣来的,你不好好对待我,我认了。

我新娶的一房娇妻东郭姜,你身为国君,觊觎臣妻美色,与她通奸,你不嫌丢人,给我戴绿帽子,我也忍了。

但你现在口口声声说要罢免我,让我下台,那我实在是忍不了了。

君主杀大臣,那很容易,因为等级秩序就在那儿摆着呢,我要你死,你不得不死,但臣下想要杀君主,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想要杀害齐后庄公,崔杼必须想个万全之策。

狡黠的崔杼不是莽撞人,上朝的时候拿着把刀直接把齐后庄公给宰了这种事儿并不现实,想要拿下齐后庄公,还要智取。

齐后庄公这个人,除了好色,还有一大缺点,那就是脾气不太好。

他的一位近侍,叫做贾举,就时常受到齐后庄公的责难。

《左传》: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

(贾举 形象)

齐后庄公发起脾气来,经常抡着鞭子抽贾举,而贾举怀恨在心,很快就和崔杼合谋,打算一起谋害齐后庄公。

那时节呢,齐国的国力,虽然比不上齐桓公小白九合诸侯,威震天下时的高峰,但总体来说,还算不赖,赶巧碰上老对手晋国国力式微,于是齐后庄公当即举兵讨伐晋国。

齐国以东,有一小国,叫做莒国,一听齐国要讨伐晋国,生怕牵连自己,到时候顺手再把自己给灭了,立刻来齐国朝见,想来探一谈虚实。

面对别国的国君到访,齐后庄公表现得还是十分热情的,他在齐国国都的北城带领齐国的文武百官摆下筵席,对莒国国君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这次筵席,齐国的大小官员,几乎有头有脸的人都到场了,只有崔杼推说自己有病,不能赴宴。

宴会一结束,齐后庄公立刻火急火燎地跑到崔杼的宅邸,表示自己要来探望一下崔杼,看一看老崔病啥样了。

表面上,这是国君关心臣下,但实则,齐后庄公的意图十分明显,他是想要借着探病的由头,去和崔杼的妻子东郭姜私通。

结果,齐后庄公前脚进了崔宅,后脚东郭姜和崔杼就关上了内宅的房门,闭门不出,齐后庄公一看东郭姜不出来,还以为是在和自己调情,于是他便大摇大摆的站在庭院之中,一边用手拍打柱子,一边合着敲击柱子的声音唱歌。

(庭院杀机)

《史记》:崔杼妻入室,与崔杼自闭户不出,公拥柱而歌。

声音清脆悦耳,可以见得,齐后庄公唱歌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但他不知道,彼时的欢歌笑语,马上就会成为悲鸣的丧钟。

他在庭院里唱歌唱得正起劲儿,结果侍从贾举就带着崔杼的门徒们一哄而上,斩杀了齐后庄公,一代君王,就这么凉了。

死于狂妄,死于自大,死于贪婪,更死于色欲。

齐后庄公死了,但崔杼悬着的心,却始终没有落下来。

因为他明白,一旦齐后庄公被杀,那么自己就会背上乱臣贼子的恶名,为后世所唾骂,这对一向爱惜名声的崔杼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这事儿要是传扬出去,自己还不得上热搜?自媒体们会怎么编排自己?营销号们又会怎么骂自己?网友们会不会网暴自己?

所以当务之急,不是拥立新君,也不是自立为王,而是赶紧找到负责记录齐国历史的太史令,看一看他是怎么记叙这段历史的。

于是,崔杼一溜小跑,跑到了太史令的住宅,正巧撞见太史令在写史,崔杼拿过竹简一看,鼻子差点没给他气歪。

(竹简)

竹简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一行字:

《左传》:崔杼弑其君。

崔杼十分生气,立刻折断了竹简,要求太史令改成“死于疾病”。

没想到太史令一言不发,抽出一支竹简,又写上了“崔杼弑其君”。

崔杼怒了,一剑刺出,太史令应声倒地,流血而亡。

但这,并不算完。

崔杼杀完太史令,太史令的二弟又拿起竹简,接着写上“崔杼弑其君”五个字。

结果,太史令的二弟也被崔杼一剑刺死。

可崔杼没想到,太史令的二弟虽然死了,但太史令的三弟又走了进来,抽出竹简,还是老样子,刷刷刷地写下了“崔杼弑其君”五个字。

崔杼很生气,相当生气,特别生气,他又是一剑,结果太史令的三弟也死了。

三弟死了,还不算完,太史令的幼弟又走了出来,他平静的又抽出一支竹简,字体娟秀,还是一丝不苟的写上“崔杼弑其君”。

写到这里,作者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悠悠史家,据事直书,一字不改。

(古代史官)

正是因为千百年前这些正直无畏的史官公正无私的记录,才有如今中华民族波澜壮阔,浩荡悠长的历史长卷。

作者思绪万千,当时的崔杼也有点懵。

他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是不尽相同的。

有些人可以用暴力来解决,如齐后庄公,而有些人你就算杀了他,你也无法改变他的意志,如太史令一家。

看着竹简上“崔杼弑其君”五个大字,崔杼终于精神崩溃,夺路而逃。

而在崔杼走后不久,齐国以南的南史氏更是带着竹简前来,表示如果太史令一家被杀光,杀绝,那么这段历史,就由他来记录。

《左传》: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

青史,杀不光,杀不绝。

生生不息,永远传承。

俄罗斯文学家赫尔岑曾经说过: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缝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同样的道理,因为历史也是灿烂的,所以太史令一家只要有一个缝隙,只要他们有一点点的光亮,就能照亮整个春秋时代的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