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底了,如何制定明年的战略?

 乔诺咨询 2022-12-10 发布于上海

回复“战略”,了解更多战略管理智慧

来源/ 乔诺咨询
撰稿/ Lisa
编辑/ Jeff,Criss

年底了,又到了制定明年战略的时候。

战略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做战略取舍,如何落地,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

01

战略的本质,是取舍

任正非说,仅仅靠加班、降薪和裁员,就能解决的危机,不是真正的危机,方向错了,所有的努力都没用。
因为方向错了,才是企业面临的真正的生死危机。
但方向,往往不是确定的,或者唯一的。
站在十字路口,到底该往哪走,选择人烟稀少的路,还是人潮汹涌的路。
明年有100件要做的事情,到底选择做哪些事情,不做哪些事情。
进攻的时候,是选择集中力量,攻打山头,还是兵分几路,全面包围。
这些都需要做选择。
战略的本质,其实就是做取舍,定方向。
比如,下围棋。
围棋追求的是全局的胜利,所以真正的围棋高手,都有战略思维。
为了全局的胜利,每个阶段都要去分析局面,判断形势,不断调整战术,做出最优选择。
比如,华为。
在创业初期,为了能够在高手林立的市场中存活下来,华为选择了聚焦战略。从代理到自主研发小程控交换机,受众都是小企业和农村市场。
到了成长期,慢慢有实力了。
意味着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又到了做选择的时候。
这个阶段,华为提出了打造一流企业的战略愿景,开始实施渐进式的国际化战略。
比如,先进入俄罗斯、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等到资本,技术相对成熟后,再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
进入成熟期的华为,在国际化战略方面效果很明显。2012年,华为成为全球第一通讯设备供应商和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为了打破高通对手机CPU的垄断,华为开始自主研发手机芯片。
2017年,华为确立了云战略和数字化战略,致力于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
商业世界复杂多变,每一个阶段都面临复杂的选择。

需要我们用战略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尽量保证方向大致正确。

02

如何取舍?

既然战略的本质,是取舍。

那到底怎么做出取舍呢?

选A还是选B,走大道,还是抄小道。

取舍,往往是最难的。

比如,对战的时候,进攻的方式,取决于对地形的判断,对敌我双方力量、武器装备的充分了解。

同样,对企业来说,定战略,做选择,都是从全局考虑,实现全局目标。

所以,一个好的战略,一定是了解市场和业务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因素制定的。

比如,对趋势的判断。

马上要到年底了,明年的战略怎么做呢,就得结合当下的趋势去判断。

比如,这几年的市场环境有哪些变化,整体趋势是什么,这些都是影响战略的关键因素。

那最近几年,商业世界有哪些趋势变化呢?

比如,整体增长趋势放缓,如果说过去是乘电梯,现在可能就变成爬楼梯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整个经济都快速增长,只要你赶上了电梯,不管你在电梯里做什么,电梯都能向上。

但在未来,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没有电梯给你坐了,只能靠你自己去爬楼梯。

这时候,就真正到了考验你基本功的时候,考验你体力和耐力的时候。

比如,“人口红利”让位于“管理红利”,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过去产品层面的竞争、营销层面的竞争,慢慢转向经营层面的竞争。

所以过去粗放式管理的那一套行不通了,只有那些真正有战略眼光,有坚定的愿景信念,有清晰发展规划的企业才能持续增长。

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可能组织熵增腐化、优秀阻碍卓越,环境变了,等等。

遇到这些问题和挑战的时候,就要重新调整自己,扔掉旧的,不适用的装备,努力改变思维,学习新的工具方法,用更适合当下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战略的意义,就是用一套机制帮助企业更早看清未来,根据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学习新的能力。



03

如何落地?

做了战略取舍,定了大致方向,最重要的是落地和执行。

怎么把虚无缥缈的战略管起来?

需要注意三个维度。

 一、转变思维 

要由运营思维转变为战略思维。

运营思维,只关注具体的执行,是一种线性思维。

而战略思维,更关注整体和全局,跳出事情本身,从外部视角洞察,发现问题和机会。

比如,我们以前在文章中提到过的阿里云诞生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战略思维”案例。

2009年,阿里由王坚带队负责攻克“云”技术。

那时国内“云”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甚至到2012年,阿里多次投入仍然不见成效,导致内部质疑的声音也愈发强烈,阿里云内部疯传要被裁撤。

但马云坚定地认为,这是未来空间最大的市场之一,必须抢先进入,他公开表态:“我每年给阿里云投10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于是,在马云战略定力的支持下,阿里云活了下来,到现在,阿里云营收已超过千亿。

所以,“战略思维”,就是站在未来看现在。

企业必须先看到,未来哪条赛道最可能成功,进入后,再思考如何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达成共识 

战略管理的共识:从意图驱动到可落地执行。

做战略不只是老板和高管的责任,应该让所有部门自上而下达成共识。

一个公司,只要是经营单元,无论是事业群、产品线、区域,还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都应该有自己的战略。

中长期战略规划应自上而下分解,体现战略意图和目标驱动,强调定位和追求。

因此,需要上一级先做,下一级再去承接。

公司层先有一个战略,比如,明年要启动某某业务。

然后,各个事业群承接并制定自己的战略,在这个新业务上,各个事业群需要做些什么。

再由各个产品线来承接,做什么,怎么做。

最后,各个子产业逐一承接。

当然,战略是手段,做战略的目的还是为了企业增长。

当制定了战略,完成了自上而下的分解,就需要做计划。

比如,年度经营计划。

这时候,就需要自下而上。

从子产业线业务,到各产品线,到事业群,再到公司层面,确保准确和可落地。

 三、建立落地流程 

转变思维,达成共识。

这意味着你清楚了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具体怎么做呢?

就需要有一套流程来确保落地。

比如,DSTE流程。

这是一套统一的战略管理框架和流程。它最大的价值,就是规定了战略开发、战略落地和战略监控管理的逻辑和步骤。

通过DSTE流程的运行,能够高效地动员起来进行战略管理,真正达到我们的战略目标。

其中有几个关键动作,可以保障战略更好地落地。

首先,每年要进行战略健康度审视。

简单来说,就是看看战略是不是健康,整体有没有出现偏差,方向是不是大致正确。

其次,每个月开一次月度经营分析会,来审视目标。

分析目标的执行情况,看看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偏差,如果有偏差,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确保每个月的目标能够落地。

最后,长期的关键任务,通过定期召开ST会议来监管,确保在3-5年的战略规划周期里,企业不会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

通过这些监控机制,实现战略管理的闭环,最终保障战略的落地与执行,让战略真正被“管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