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支架重回万元时代,是技术进步还是另有他因?

 新用户88267667 2022-12-10 发布于云南

过去这些年,国家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少下功夫,不仅给大家各种医疗补贴,还把不少药的价格给打下来了。像心脏支架这种比较贵的类目,前两年国家也把价格压到了最低,其中最贵的也就七百多块钱。但是最近,心脏支架的价格竟然暴涨到了五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高达3.3亿。另外一项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9年这1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冠心病手术从23万例增长到了100万例。这类疾病的致死风险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平均每分钟就有三个人因为心血管疾病去世。庆幸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很多疾病都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比如冠状动脉方面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心脏支架手术达到治疗的目的,最大可能回避致死风险。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在治疗的时候很多人又犯难了,因为做一个支架手术的花费实在太高了,很多普通家庭根本承担不起。

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心脏支架在医疗行业里算是高值耗材。可能有人要问了“什么是高值耗材?”我们平常用到的口罩、纱布这些价格都比较便宜,他们就是低值耗材,而高值耗材包括人工血管、起搏器、心脏支架等等,他们一般是介入类医用耗材,直白一点来说就是会植入人体,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有极高的安全性,如此一来价格自然就不会低。估计不少人好奇,这些心脏支架到底有多贵?

2004年之前,我国的心脏支架基本上都来自国外,单个价格在3万元以上。假如一场手术需要用到三个支架,那手术器械成本就将近十万块,这还不算其他辅助材料的费用。除此之外,医疗费、手术费等等都是不小的开销,而做完手术之后,患者一般还需要持续吃药来保养。前前后后的费用加起来,足以让不少普通家庭返贫。后来国产支架崛起,在质量基本不输进口,而且价格也便宜了很多。不过在一些患者看来,国产支架不能算便宜,因为在2020年以前,它的单价普遍都在万元以上,不少家庭还是承担不起。

但是医疗技术的进步本来不就是为了治病救人吗?如果无法给更多患者带来希望,那这技术进步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让心脏支架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患者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国家出手了。2020年11月,国家医保局组织了全国两千多家医疗机构“拼团”购买心脏支架并抛出了一百多万个订单,当时一共有11家企业被吸引,参与招标的支架产品有26个。经过一系列灵魂砍价之后,之前均价一万多的心脏支架,现价只需七百多,来自山东的一款支架更是报出了了469元的超低价。

心脏支架大跳水让患者省下了不少钱,一位来自安徽的患者表示,自己准备做支架手术的时候,女儿为他准备了五万块钱,结果医生说国产支架的价格现在只有几百块钱。最后出院结算的时候,这位患者发现他的账户里只被扣了两千多块钱,预缴的几万块基本上都被退回了。

一位心内科专家也表示,在集采之前就算是处理一个冠脉的普通病变,高值耗材也在两万块钱以上,但是集采之后总价只有两千多,患者的医疗支出降低了不少。

低价支架让更多患者有了被治愈的可能,冠状动脉阻塞不再是让普通家庭闻风丧胆的疾病,对于厂商来说虽然利润空间下降,但也能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赚到更多的钱,这本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就这么发展下去对谁都有好处,但是最近这种局面被打破了。

就在前不久,一位来自贵州的患者因为心脏问题到医院检查,结果医生告诉他,他心脏有根血管被堵了。其实在此之前,这位患者就因为这个问题装了两个金属支架,当时一共花了八万多块钱。本以为2020年集采之后,这次再装支架就能便宜点,结果恰恰相反。诊断完之后,医生建议他用生物可降解支架,还介绍说这是最新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这款支架主要由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没有任何金属成分,在体内两到三年之后就会逐步降解,不会永久留在血管里。患者一听,这款新支架确实不错,但一问价格被吓了一跳,一个竟然就要五万块钱,比之前装的还要贵,不过出于对医生的信任最后还是安心做手术了。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很多医生都会建议患者使用所谓的生物可降解支架,这类产品均价在三万元以上,比集采前一万多的均价还要高。一场手术下来,支架费用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患者差不多得花五万块钱,跟前边的两千多差距也不小了。

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欣然接受这样的结果,比如接下来这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到医院检查出主干血管重度狭窄之后,他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住院治疗。后来医生说他的情况需要用心脏支架,这位患者比较担心费用的问题,于是医生就告诉他,现在心脏支架的价格已经被国家打下来了,一个只需要七百多块钱,听到这番话他才安心。手术进行的很顺利,患者恢复的也很不错,就是到出院的时候双方有点不和谐,患者大闹医院说自己被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患者出院结算的时候发现,医生口中的几百块变成了三万多,所以他觉得自己被骗了,这才有了前边一幕。

其实在2020年心脏支架集采刚结束没多久,就有网友评论表示“心脏支架没降价前得花三万,降了价还得花三万”。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不仅支架价格一路反弹,手术费也居高不下,市场更是一片乱象。国家明明把价格压下来了,大家怎么还是一分钱没少花呢?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药物球囊和可降解支架。据了解,2021年年初这类产品的使用量大幅上涨,而那个时间节点恰好就是部分心脏支架价格大跳水的时候。一边是700多块钱的支架,一边是几万块的球囊和可降解支架,不少患者开始犹豫,到底该选什么好呢?这几万块的球囊和支架到底值不值?这个时候有医生就说了“这是新技术,治疗效果会更好”。还有有医药代表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贵的肯定比便宜的要靠谱。

这究竟是技术的进步,还是有人想从中牟利?

先来说说这个药物球囊,它的使用量还是相当高的,对于一些血管比较窄的患者来说,这款“隐形支架”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而且它也明显降低了因为支架植入而带来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和成本。不过球囊的弊端也有很多,它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比较高,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甚至还有致死的可能性。再者,球囊只能起到临时扩张的作用,无法解决狭窄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支架的地位仍是不可撼动的。

生物可降解支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降解,不过也有医生表示目前还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它的安全性能和有效性比传统支架好,而且它还有造成急性血栓的风险,使用范围比较有限,负责的医生一般都会谨慎使用。

不可否认,无论是药物球囊还是可降解支架其中有技术进步的体现,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这究竟是更为精准的治疗还是只为创收的过度医疗?这其中很难排除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生另辟蹊径,想用更贵的耗材替代均价700的支架来提高创收。毕竟集采后的心脏支架对于医院来说盈利空间太小,所以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创造盈利。而药物球囊的单价高达三万以上,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价格同样也不低,一个能抵几个普通支架,他们肯定更想让患者用这些高价产品。至于患者,他们自己对自己的病情都不了解,肯定更相信专业人士的建议。一旦医生开口推荐,那他们自然就不会反驳。

心脏支架重回万元时代的原因当然不止这一个,这其实跟集采后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有关。一位某三甲医院的医生表示,在集采刚结束之后,确实不少医院都开始用集采的产品,但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位患者王先生在2021年治疗期间,突然被告知手术需要缓缓,理由则是市场上支架缺货了,几乎所有型号都缺,尺码基本上都不全,这种情况不止发生在了王先生身上,在当时可以说是普遍现象。

肯定有人想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从供应商的角度而言,价格下降了利润空间也就小了,既然赚不到什么钱那他们肯定就不乐意供货了。那段时间甚至还有过一种说法叫“百元支架的背后是用不起顺丰的厂商”。据说有的厂商因为利润太低而难以维持运营,到最后只能压缩中间的成本,比如运输方面,一开始为了省钱他们减少了送货上门的次数,到最后直接不找人送货了,直接用快递寄过去,就算是邮寄也选最普通快递,本来市面上就缺货,这么一来更补不齐了。医院那边又不能因为这个问题一直耽误治疗进程,到最后只能有什么用什么,备货充足的药物球囊、可降解支架、进口支架还有那些没被集采的国产支架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

其实患者对支架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价格下降到700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为此感到开心,还有不少人表示担忧。他们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么便宜的东西,植入人体真的安全吗?”本来国产支架的品质就不如进口的,现在价格还大幅跌落,自然会让人心里产生怀疑。而且很多人都是坚信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他们就是觉得现在七百的东西不如之前一万多的,甚至有人宁愿花钱买没有被集采的国产支架也不愿意用几百块的。偏偏在这个时候,药代又站出来告诉大家几百块的确实不好用,顶多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能保障长久的治疗效果,这下大家更不愿意用便宜货了。

而且价格突然下降了这么多,厂商是否会保持以前的质量谁也说不准,毕竟这东西不是用在他们自己身上,一心只想赚钱的商人又怎么会考虑别人的安危呢?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国家会在这方面加强监管,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但其中的监管难度也不低,要是厂商真想偷工减料那谁也拦不住,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但凡出一点差错,那影响的都是无数条生命的安危。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他们的心理防线是很薄弱的,相信没有人愿意拿自己或者亲人的生命去冒险,最终在风险和安全之间,绝大多数人选择了花高价买安全。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均价700的支架竟然被无情踢出了市场,这样的局面显然有悖于当初集采的目的。不过,任何改革都是需要付出时间和代价的,现在很多高价药物球囊已经纳入了医保集采的范围,还有不少患者在了解了700元心脏支架之后表示能接受,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市场乱象会慢慢消退。但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到乱象背后的诸多问题,比如怎样平衡好价格与厂商之间关系以达到改革的目的、如何减少过度医疗现象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