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嫁给大五岁农民,如今生活幸福,让我非常羡慕

 故事汇计划 2022-12-11 发布于湖北

在陕北刘家坝一座四合院里,刘爱娟和老伴王爱国坐在院子里,这是儿子和女儿给他们新盖的一座新式四合院,造价花了50多万,刘爱娟已经退休10年了,老伴王爱国却是一位农民,对于这段婚姻在当时就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同意,可是刘爱娟依然选择嫁给大自己五岁的王爱国。


刘爱娟家里有姐妹三人,刘爱娟是家里老大,高中毕业之后她就插队来到了陕北刘家坝,在当时的情景之下,这是她唯一能做的选择,当时有很多知识青年都会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刘爱娟插队的地方是刘家坝高庙村,高庙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插队知青一共有五名,只有刘爱娟一个女知青,刘爱娟年龄最小,却是插队知青里面文化程度最高的,刘爱娟一个人住在临时搭建的土坯房子里,条件很简陋,里面只有一盏煤油灯,和一张土炕,其他四名男知青住在村西口一间窑洞里,里面还有一个长长的隧道,是当年抗战留下来的,直通村外。

知青们每个月有45斤口粮,第一年由县知青们供给,第二年就由给生产大队负责,知青们的口粮也变成了15斤白面和30斤粗粮,负责给知青做饭的是队长小儿子王爱国,王爱国初中毕业以后,就帮着家里干农活,虽然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王爱国跟着队里的李大厨,学会了一手好厨艺。


李爱萍喜欢吃辣,王爱国每次做饭的时候都会给李爱萍单独放一些辣椒,因为这件事情,王爱国没少“挨骂”,当然这只是大家处于对王爱国的羡慕,因为王爱国做饭确实非常好吃,虽然食材很简单,王爱国做出的饭菜却很合大家胃口。


来陕北第一年队里宰了一头猪,在平时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队里来了知青,大家伙才决定宰一头猪,给大家伙改善一下伙食,平时知青只有过节的时候,大家伙才能尝到一点荤腥。

给知青安排工作的时候,队长安排三名知青负责喂养队里的三头牛、五头猪和五只羊,这是队里最值钱的家当,这份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是也挺累,每天要铲粪便,基本上都是从早忙到晚,另外两名知青跟着老乡学习种地,李爱萍作为唯一的女知青则担当了村里的会计。


1974年,刘家坝小学需要一名代课老师,因为地方偏僻,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李爱萍就主动要求自己做了代课老师,以李爱萍的文化程度担任代课老师,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

1975年陆陆续续有知青开始返城,刘爱娟这时候有点犹豫了,一方面她舍不得这群孩子,另一方面她和王爱国两个人恋爱了,对这份感情刘爱娟特别珍惜,虽然自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母,但是却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


1976年刘爱娟决定和王爱国结婚,这件事情她没有告诉家里人,因为她已经打算留在陕北教书了,虽然王爱国比自己大五岁,但是在爱情方面刘爱娟觉得,只要遇到对的人,年龄并不是问题。

在和王爱国结婚一年之后,恢复了高考,刘爱娟在和老公商量之后决定放弃,婚后的生活过得很幸福,在1980年刘爱娟正式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因为作为留守知青,刘爱娟有优先选择工作的机会,她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依然选择在刘家坝小学当老师。


和王爱国结婚之后,刘爱娟生了一儿一女,后来儿子王涛考上了西安交大,大学毕业成了一名大学老师,女儿王晓霞考上了复旦大学,毕业之后留在了上海工作,后来嫁到了上海。

现在刘爱娟已经退休,对于自己当年的决定,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现在两个孩子事业有成,刘爱娟心里很欣慰,用刘爱娟自己的话说“自己这辈子嫁对了人,孩子是自己最大的骄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