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猫茶社||苏轼临终一首禅诗,用山水道破三重境界,融汇儒释道之精华。

 北猫娱乐文化 2022-12-11 发布于江西

 

古诗赏析



 宋 · 苏轼  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古诗赏析




 
这是苏轼临终时给小儿子苏过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首尾相同,却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
 
 

古诗赏析




 
苏轼晚年参禅已登堂入室,而这首《观潮》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一道偈子
 

古诗赏析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据说写下这一首诗的时候,苏轼已经是一位66岁的老人了,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从遥远的海南归来,路过了庐山,这是他人生当中第四次探访庐山。经历了一生的风雨,他的心境自然是格外的不同。

 
 

这首诗很有意思,你看,头尾一致,都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一个循环,但是这其中呢,却充含着禅意的万千变化,就是你出看这个风景啊,是庐山的烟雨,是钱塘江的大潮,山山水水,自然风光,如果没有机会亲眼目睹一下的话,恐怕觉得可能会是一生的憾事。可是当你真的置身于这烟雨J山水之中,却发现,不过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吧了。

 
 
 

我之所以说这首诗是一首禅诗,因为苏轼在这首诗里面化用了一个很有名的禅宗的典故,我相信您肯定听过,就是《五灯会元》当中说参禅的三重境界,当然也是我们人生的三重喽。说一开始,你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个庐山烟雨浙江潮,如同我们每个人心中梦幻以求的理想,而至于苏式呢,是朝堂的抱负,是政治的理想。

 
 
 

我们终其一生,可能很多人都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如果这个目标不能达到,那定会是抱憾终生。可是当你的人生经验更加的丰富,我们会开始揣测,我们会怀疑,我们会觉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好像那个当初的理想真的是。我们想要追寻的吗?似乎又没有那么有吸引力了,我们想要寻找新的目标,我们又害怕精神内耗。

 
 
 

可是当你在经历一些,你又会来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抹去我们本身的主观意识,这里的山山水水呢,不过是不为意志所转移的自然。就是无论你如何锤炼自己的人生,其实道就在那里。当年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苏轼,经历了一生的波兰,好像已经看透了人生的真面目,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是一首小诗,但是却体现了苏轼的禅宗的修养,她真的是一位儒释道三家贯通的人物。儒家不必说,那是那个年代读书人的必备素养,而此外呢,苏轼接触道家比较早。时常捧着读庄子,后来其实跟释迦也打了不少交道,有很多的僧人朋友,尤其是与云门宗的禅师交情甚笃,或许因为他太有才华了,所以他禅宗的修养反倒是被严重低估了,他的修行其实被佛家的灯录认可,这什么意思呢?就相当于承认了这一位东坡居士的境界已经达到了妙真圣解,就是高僧跟高僧差不多,所以我想着。正是因为这一份精神力量,它很好的结合在了苏轼的诗词当中,才让苏轼这么受我们现代人的喜爱,充当着很多人的精神导师。所以先下是还是多看看苏吧,我是北猫,下期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