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赋本性回归对社会教化的积极作用

 彭允好 2022-12-11 发布于河南

人之为人,在于人有“人性”。

“人性”是与“兽性”相对的,是人有别于禽兽的特有属性,这包括人的自然性、社会性、道德性和精神性。“人性”就是这四种属性的综合体,缺一不可。

自然性是人的动物本能属性;社会性是人在社会活动中、人际交往中相互依存的关系;道德性是人的道德观念;精神性是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

荀子在《非相》和《王制》篇中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人类贵为地球的万物之灵,是所有动物中最聪明灵秀、通晓事理的,拥有着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情感、思想和智慧,尤其是人具有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精神意志。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在《问答上》中说:“然人为万物之灵,而仁义礼智盖不可以杂而行也。”

“仁义礼智”是人生来固有的道德和精神属性,就如同人生来固有的四肢。孟子说:“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孟子认为,没有同情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的人,不是人。同情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人拥有了仁、义、礼、智,就像人拥有四肢一样,才能成为健全的人。

清咸丰六年(1856年),云南公善堂诸生将关帝等圣贤仙佛降下的劝世诗文编纂成《关圣大帝返性图》十卷,刊刻行世。关帝降喻曰:“天之生也谓之人,天之赋也谓之性,性之在人也谓之元善,人之有性也谓之天良。”人是自然界的人,上天赋予人的生命,称之为人;赋予人特有的属性,称为人性;人的最初本性都是善的,称为元善;人能保持拥有人性,称为天良。

人性与天良密切相关,人有人性,才算有天良,具有健全的人格;违背人伦,泯灭人性,就是丧尽天良,禽兽不如,早晚会受到天诛地灭的严重惩罚。

关帝眼见世人为酒色财气、功名利禄所迷惑、困扰,自私自利、麻木不仁、鲜廉寡耻、急功近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以致做出扭曲人性,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坑蒙拐骗,荼毒生灵,道德败坏等恶行,所以邀请儒释道三教圣贤,飞鸾开化,降世垂训,成此《关圣大帝返性图》十卷,“诚欲使当世之人返忤逆之性为孝顺之性,返浇漓之性为忠厚之性,返奸诈之性为诚朴之性,返血气之性为童穉之性。”劝谕世人恢复人的天赋善良本性,回归仁义礼智的道德开端,从此人心向化,迁善去恶,社会稳定,世道升平。

《关圣大帝返性图》以关帝降世告诫的方式,讲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根本道理,劝导世人返回人的本性,自咸丰六年刊行问世以后,经过多次翻刻、重印、辑印,短短几十年来,传播遍及全国,影响巨大。被“析津思过斋”等善长仁翁奉为众善之魁。

内容上包含了儒家先贤降世的劝孝文、劝弟文、劝忠文、劝信文、劝礼文、劝义文、劝廉文、劝耻文,还有有神仙降世的敬天地文、礼神明文、奉祖先文、孝双亲文、守王法文、重师尊文、爱兄弟文、信朋友文、睦宗族文、和乡邻文、别夫妇文、教子孙文、救世文、醒世文、度世歌、善恶报应文、残虐贫妻文、怨夫贫贱文、戒鸦片文、官粮宜早上文等等。对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不良风气,如道德沦丧、重利轻义、人性扭曲,忤逆伦常,都进行了劝谕、纠正。

作为近代中国传播甚广的道德劝善书,《关圣大帝返性图》集三教教义,设尽良方,降世垂训,劝谕世人“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也是支撑人类文明得以进步发展的中流砥柱。人如果仅仅“饱食、暖衣、逸居,缺少教养”,就会“近于禽兽”,人类文明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名无实,各种撒谎、欺诈、背叛、谋害等行为也会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人性”的回归因此至关重要。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