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智者解题,既看因果,更看概率!

 谋略那些事 2022-12-11 发布于江苏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四十五卷 汉纪三十七

汉明帝永平十四年(辛未,公元71年)

【原文】
初,樊弟鲔。为其子赏求楚王英女,闻而止之曰:“建武中,吾家并受荣宠,一宗五侯。时特进一言,女可以配王,男可以尚主;但以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故不为也。且尔一也,奈何弃之于楚乎!”鲔不从。及楚事觉,已卒,上追念谨恪,故其诸子皆得不坐。
【译文】
当初,樊鯈的弟弟樊鲔曾为儿子樊赏求娶楚王刘英的女儿为妻。樊鯈听到消息后制止他说:“建武年间,咱们全家同受恩宠,一门之内,曾出了五个侯爵。当时只要当特进的父亲一句话,女可以配亲王,男可以娶公主。但父亲认为尊贵恩宠过度就成为祸患,所以不作这种事。况且你只有一个儿子,为什么把他丢给楚国呢?”樊鲔不听劝告。及至楚王谋反事发,樊鯈已经去世。明帝追念樊鲦为人严谨恭敬,所以他的儿子们都没有连坐。

【解析】
汉明帝时期,楚王涉嫌谋逆一事调查数年时间、牵连甚广,不少显贵都栽了进去。
材料中提到的樊鯈的弟弟樊鲔,就想让儿子和楚王刘英的闺女联姻。
这种外戚、宗室、豪强、世家联姻也颇为常见,强强联合、资源互助嘛。
彼时楚王还没有被人告发要造反,和樊氏联姻门当户对,可作为大家长的樊鯈却表示反对。
要参透樊鯈为何反对,这事要往前说。
刘秀的母亲是樊鯈的姑姑,两人是表兄弟关系。
樊鯈的父亲樊宏,在刘演、刘秀起兵时大力支持。
天下平定后,刘秀对樊宏一族极其优待,每次南巡到南阳,必定要去给樊宏的父亲樊重扫墓,樊重也就是刘秀的外公,樊鯈即是樊重的孙子。
于是有了樊鯈提到的:
建武中,吾家并受荣宠,一宗五侯。
樊鯈的父亲樊宏为人谨慎低调。
《后汉书》中这样写到: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
樊宏去世前还上书给汉光武帝说:
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
由此可见其为人。
樊鯈作为樊宏长子,受其影响极深,继承了樊宏的作风与性格,平时谨小慎微,即极少与宗室诸王结交。
看似樊家此时花团锦簇,但实际上和《红楼梦》里面的贾府没多大区别。
樊家的兴盛基于他们是刘秀母家外戚,而刘秀已死,虽然此时汉明帝还能称呼樊家兄弟一声外舅公,但这种关系必定会随着时间推移冷淡,再过个两代,谁还认你樊家?
届时,樊家也将从外戚家族转变为士大夫家族,如果没人在朝中为官,衰落不过是三两代事情。
樊鯈的兄弟樊鲔似乎也看到了这种趋势,决定做点什么来为家族蓄势,比如和楚王联姻。
从策略上来说没错,历史上这类事情极为常见,但执行上却有诸多思量。
注意看樊鯈对樊鲔所说的话:
但以贵宠过盛,即为祸患,故不为也。且尔一也,奈何弃之于楚乎!”
第一段是两人父亲樊宏所信奉的人生态度,而后端则是樊鯈对樊鲔的劝说。
对于和宗室诸王联姻,樊鯈并没有说不行,而是专门点到为什么要和楚王?
可见樊鯈的反对意见及重点大概率是集中在和楚王身上。
至于其中的缘由,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其一,对于联姻,尤其是和宗室王联姻,重点并不在于和哪个宗室王,而是和除皇室之外的宗室有了瓜葛,在立场、关系上就不再单纯。届时,樊家是帝室外戚,又是楚王外戚,那他到底站谁的利益?在朝廷中又代表了谁?
其二,对于当下的皇帝,其人本就严苛御下,又好打听耳目,看上去仁厚,实际上颇小肚鸡肠,猜忌之心较重,宗室王天然就是关注的重点,稍有不慎就招来打击。
其三,自七王之乱后,有汉宗室王一日不如一日,冀望联姻宗室来为家族寻找靠山这条路性价比并不高,就算成了,楚王也没有因罪而废,樊家最终的演变路径大概率是从帝室外戚演变为宗室王外戚,再最终成为地方豪强,如此联姻又有何用?
其四,樊鲔就一个儿子,那么他的态度基本上就可以认为是樊鲔一支的态度,相当于全部下注在楚王,没有回旋余地低于个人来说没什么,但低于家族来说,风险极大!
综合来看和楚王乃至于和所有宗室王联姻都是性价比极低的买卖,而且风险还极大。
想明白这一点,樊鯈的反对就不难理解了。
但有些事情就是,人要犯浑,老天也拦不住。
俗话说,良言难劝该死鬼,樊鲔不听樊鯈之言,也就注定了他活该倒霉。
及楚事觉,已卒,上追念谨恪,故其诸子皆得不坐。
再看这一句,说的是楚王事发之后汉明帝对樊氏的处理。
字面意思是放过了樊鯈一家,但有些话说了,另一半没说的也能猜个大概,樊鲔那边家族是大概率被处理了。

【闲扯】
我记得巴菲特还是查理芒格有句话意思这样的:
如果你想安全无事,那就少去危险的地方。
原话可能不是如此,但意思差不多。
樊鲔联姻楚王时,也不知道楚王下场凄凉。
樊鯈劝说之时,也不过是推测而已。
你能说樊鲔愚蠢、樊鯈有远见?
不见得如此,从事后来看,总有人有先见之明,亦有人愚蠢,这是必然。
且看樊鲔联姻楚王一事,面上关于权力猜忌与守正免祸,但根子则是一个概率性的问题。
世间万物运行从因到果,中间会经历万千变化,每一个变化对应一种发展,发展之后又有新的变化。
而变化到发展,发展到变化中间则是概率,从A不一定是B,有可能到C甚至D、E、F。
智者之所以是智者,并不是可以从因看到最终的果,他不过是看到了因发展到果那条大概率路线。
恰恰这种概率思维是常人难以拥有的。
对于常人而言看,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同一事件会发展出的不同形态都难以接受,更逞论让他去用概率思维来看发展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