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在讨论“大概念”教学时,还是要给大概念加上引号

 凌宗伟 2022-12-12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昨天在与一班老师分享“大概念”“大单元”与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的话题时,我同他们说,还是要好好学外语,基础教育领域的许许多多“新名词”都是舶来的“大概念”就如时髦的“深度学习”这个概念一样,因为“翻译家”的翻译的原因让我们望而生畏。老师们可以去看看《“大概念”一点也不新鲜!来看爱因斯坦如何教“大概念”》一文中王珏老师的观点:这种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词汇,最好还是看英文原文、找一找国外专家的原文,理解起来更轻松、靠谱一些。看看英文单词:big idea,完全看不出“概念”之意,而是“思想/观念”之意!也许叫“大思想/大观念”更为妥当一些。然而,王老师跟我们一样,他说的只是个人的观点,不是官方文件,改不了“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的说法,我们只能照着官方的说法去说,但可以按照我们的理解去阐释和操作。如果我们将其理解为“大观念”,按布鲁姆的观点,“大概念”(必须加引号以表示翻译不一定靠谱,姑且称为“大概念”而已,就我个人而言只能为自己不知道外语被人割韭菜而认命就是),迁移是大概念的本质所在。如此就能理解“大概念”不是知识、不是概念、甚至也不是具体的学科方法,是“学科专家思维方式”了。“大概念”“是与主题、学科或项目相关的一些术语和概念。它们涉及的范围广泛,如跨学科或具体的话题或学科。”大概念的形式体现为:一个词、一个短语(譬如,诗歌、散文)、一个句子或一个问题(譬如,文章合为时而著)。大概念的表现方式:可以是一个概念(譬如,诗歌、散文),也可以是一个观点(譬如,文章合为时而著)。在教学实践中,大概念表现为一个有用的:概念(譬如,诗歌、散文)、主题(譬如,豪放风格的诗歌、写景散文)、有争议的结论或观点(譬如,高效课堂、深度教学)、反论(譬如,人不可以吃人,人可以吃人)、理论(譬如,建构主义理论)、基本假设(譬如,在课堂上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手段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进步)、反复出现的问题(譬如,为什么必须尊重规律)、理解或原则(譬如,因材施教)。

按照《跨学科项目式教学:通过“+1”教学法进行计划、管理和评估》一书作者的观点,大概念包括跨学科大概念,学科大概念。“学生需要明白,思想和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常与其他思想和概念相联系。大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这些联系,从而避免支离破碎又杂乱无章的思想所造成的混乱。”“学生需要深入探讨具体的大概念,而不是探讨所有的大概念,这有助于他们获得和记住概念性知识。”“概念与学习主题、原则、普适性概念都相关。”“教师希望学生能快速地为他们的学习主题产生大概念。大概念并不需要复杂、混乱和令人困惑,关键是要确定大概念为什么对于学习主题是很重要的,并要判断哪些大概念值得深入探讨。学生需要深入探讨具体的大概念,而不是探讨所有的大概念,这有助于他们获得和记住概念性知识。没有什么比花几个小时教会学生一个概念更糟糕的了,而且他们会在几周或几天内就忘记这个概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所学的内容是可应用和可转化的,那么首先学生必须记住他们所学的内容。”我的理解首先是掌握,然后才是理解与运用、迁移运用。教师致力于学生从掌到理解,再到运用、迁移运用,就是“大概念”教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