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杰若 科学素养视野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导学“四法”-

 昵称15221501 2022-12-12 发布于湖北

学素养视野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导学“四法”-

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红原中学     张杰若    邮编:624400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方法,提升能力,完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地理学科教学根据自身特点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地理人文素养的构筑。地理学科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独特的表达和展示信息的方法――图像系统,合理而充分地利用地理图像进行教学,不仅能直观鲜明地呈现地理事物及原理,而且有助于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关键词〕地图导学  地理教学 地理科学素养    

      一、图文结合,完善地理知识结构

     近年中学地理教材在不断地变革和完善,出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纵观各种版本教材基本上都是由文字说明、地理图像和学生练习三个子系统构成。这三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块,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学内容。地理图像有着自身的一套符号系统和独特的表达方法,它记录和传递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包藏了众多的地理知识。横向看地理图像与课文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纵向看图像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使知识脉络和层次更为清晰。

地理知识层次要求涵盖这样几个问题:它是什么?它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样子?是如何发生的?它有什么作用?如何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利用地理图像可以较好地回答这些问题。

利用地图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许多地理概念是抽象而难以理解的,尤其对于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显不足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时区和区时的教学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时区的划分、区时的换算和日界线的意义。借助地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时区的划分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特别是东西十二时区的位置关系;在地图上我们可以容易地分清方向,理清时间的早晚顺序;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记忆日界线两侧的时区,理解日界线对于时间的划分。区时的教学就变得直观简洁而易于接受。

     利用地理图像掌握地理空间分布和地理过程。许多时候空间分布和地理过程是解决地理问题时首先要做出回答的,这也是地图应用最广的领域之一,地图尤为擅长表示各种地理要素的分布状态。比如在学习水循环一节时,应用水循环示意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水循环各个环节、循环过程、发生空间以及参与水循环的地理要素,甚至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动画演示其动态效果。我们已经难以想像如果不能借助地理图像水循环教学该如何进行了。

利用地理图像探究因果关系和地理规律。地图在表达各种地理要素的同时,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各个要素,而是在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能揭示其内在的地理规律。比如在学习四季更替的成因时,可以应用知识结构图,不难看出四季更替的直接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同时,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又导致物影长度、日升日落时刻和温度带等现象的变化。而这些归根到底都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应用了这样的知识结构图不仅能揭示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内在联系,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二、析图绘图,掌握地理科学方法

     地理科学方法教育是地理科学素养养成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需要,它已成为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科学方法中包括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等,也包括具有学科特色的科学方法,如地理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区域综合分析、区位比较等。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角度看,教师对方法教育的关注程度应高于知识的传授。地理科学方法的教育应始终贯穿在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扩展到大自然。

     提取图中信息学会比较分析。比较的方法在许多学科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地理学科把自己的独特语言――地图和科学研究方法――比较分析结合在一起,常常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地图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读图时要求我们能迅速而准确地读取,并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如比较日本和英国,利用亚欧大陆图,我们不难比较出两国的海陆位置――都是岛国和纬度位置――日本属中高纬度英国属中低纬度,结合风带与气压带的知识可以得出两国的气候类型。进而可以分析出两国农业的差异:英国以畜牧业为主,日本以种植业为主;两国都毗邻大渔场,所以渔业均发达。英国地处北半球大煤轴上故而煤炭资源丰富,日本南北狭长气候多样因而生物种类繁多;英国地处大西洋经济圈,近代工业起步早,日本地处欣欣向荣的亚太经济圈,因而经济发展快。     

     三、活用图表,提高地理科学能力

     地理科学能力应该有学科特定的要求,美国《国家地理标准》把地理能力确定为五项技能:1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2收集地理问题的能力;3整理地理问题的能力;4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5回答地理问题的能力。

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它们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总是和其它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在分析问题时,要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把握其实质。反映在读图上,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提供的丰富信息,思考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获得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如高中地理教材(鲁教版)《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节,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时,给出四幅图表,要求学生通过读图发现规律,分析原因。通过阅读图表学生很容易地发现: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近海地带人口多;海拔较低的地方人口密。那么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学生很自然地会从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热量条件、耕地分布等角度去思考,综合分析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阅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可以清晰地看出: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国东北部地区是人口的稠密分布区,引导学生思考这又是为什么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原因:除了以上述及的自然原因以外,还有发展历史、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

活用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图像具有直观性,利用图像容易获得对问题的感性认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识别、概括、分析和推理能力。在教学中用好用活图像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能力。

    (1)变文字为图像。教材中对于城市化过程、特征及带来的后果是一些简练而抽象的文字表述,教学时可以利用一组图片演示城市的发展过程,能清晰地看出城市的数量增长、规模扩大和结构的复杂化,这一“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城市化的理解。

    (2)变繁图为简图。如绘出世界或某行政区轮廓简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该区位置和轮廓特征。再如画出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简图,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气候分布规律一目了然,能使学生在复杂的气候分布中理清思路,真正做到化繁为简把握实质。

    (3)图式转换。变平面图为立体图,变整体图为局部图,以辅图补主图,变静态图为动态图等等。这样的转换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多样的思路和方法。在“变”中求“活”,在“活”中激发思维,提升能力。 

      四、以图激趣,培养地理科学品质

     地理科学品质包括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情感和动机,以及地理科学精神和态度。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科学品质的培养。

利用地图激发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利于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借助图像引入新课能有效地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教学时可以用宇宙探测器携带的“人类信息图”来导入,一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对浩瀚太空的无穷想像,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利用图像过渡承转进一步展开教学,比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学习了水平地域分异后,知道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不同造成了地理环境的差异。然后出示景观垂直变化图,观察后教师引导:同一座高山,同一面山坡,同样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怎么也会有环境的差异呢?这样的承转过渡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热情,能使教学顺利地展开。利用地图结尾拓展学习空间,如在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以后,出示珠三角工业分布图,用一些箭头表示工业的外迁,教师给出问题:珠三角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改造,那么是什么原因迫使它升级?哪些企业会率先外迁?它们会迁往何处?企业外迁后对珠三角会造成什么影响?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珠三角。这样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也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地理的热情。

    利用计算机地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现代教育技术为地理教育提供全新的方法和手段,投影、录音录像、电脑动画、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等等为丰富的地理信息提供了展现的平台,这已成为现代地理教学手段的主流。计算机地图是计算机以软件的方式实现的地图,它内容丰富,更新容易,能根据人的需要提供和组织信息,它是地图的一种新的形式。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地图是有意义也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展示给学生一个多媒体的世界,能帮助学生提高收集、组织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