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张琪论治糖尿病

 毓秀书童 2022-12-12 发布于广东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典型症状,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从脏腑辨证以肺、脾、肾为病位,从阴阳属性观察以阴虚燥热、气阴耗伤为多见,然亦有属于阳虚、湿热、血瘀者。张琪教授根据多年治疗本病的经验,认为消渴病在病因病机病位及脏腑阴阳辨证上,虽有上述之分,但它们之间往往相互关连,故在辨证治疗中应加以注意。如气阴两虚之证,有时病位在肺,有时在肾,有时又肺肾同时存在。肺与肾金水母子相关,治疗就必须有针对性,益气、滋阴、补肾同时并举,方能切合病情。痰浊瘀血为病理产物,与肾虚相关同时存在,又必须补肾与活血化瘀共用于一方方能取效,类似情况在临床上比比皆是。因此,在遣方用药中,既要有所侧重,又应相互兼顾。

一、气阴同治,首当顾肺

消渴病虽有上、中、下之分,但求治于中医者,大多数都经过一段病程,用过中西药物治疗,典型之三多症状多不具备,根据临床观察有口渴引饮者,也有无口渴者,但多见短气乏力,倦怠,口干,舌干红剥少苔,五心烦热,头昏,小便短黄,脉虚数等证。

辨证属于气阴两虚,燥热伤肺。因肺主气,为水之上源,燥热耗伤肺金必然气阴亏耗,当以润肺清热,益气养阴治疗,张琪教授拟益气滋阴汤方。方药组成:生地黄20g,天花粉20g,知母15g,麦门冬15g,元参20g,西洋参15g或太子参30g,生芪20g,川连10g。口渴甚可加生石膏50~100g,便秘加大黄以泻热存阴。本方以养阴润肺清热为主,辅以参、芪益气,参芪性温与燥热不相适宜,故用西洋参或太子参味甘而不燥,黄芪虽性温,但与大队养阴润肺之剂共用则可消减温性,既用其益气之功,又不致使温燥伤阴。此方用于气阴两虚偏重于燥热耗伤肺阴者,以舌红或红剥,脉细数为特征,只要辨证准确,用后多能取效。

如燥热症状不甚明显,只见短气乏力疲倦懒言,口干渴不甚,舌尖红苔薄,脉弦,以气虚证为主,用益气养阴法以益气为主,滋养阴液为辅,张琪教授多用加味清心莲子饮,效果颇佳。方药组成:黄芪30g,人参15g或党参30g,石莲子15g,地骨皮20g,柴胡15g,茯苓15g,麦冬15g,玉竹20g,花粉15g。方中主要药为人参、黄芪益气为主,地骨皮滋养阴液而不腻亦为要药,石莲子、麦冬、天花粉清热、润燥、生津,玉竹补中益气止渴,柴胡疏肝解郁,茯苓淡渗与补益药相配伍以防补而有壅,为治疗糖尿病以气虚为主之有效方剂。在改善体力、消除疲劳等方面效果明显,有不少病例服降糖药血糖、尿糖下降,体力仍不见恢复,用本方后精神和体力明显好转。

病案1:常某,男,54岁,1999年6月初诊。口渴甚,全身疲倦,五心烦热,自汗3月余。经检查血糖16.5mmol/L,尿糖+++,诊为Ⅱ型糖尿病,曾用西药降糖药多种,血糖一度下降至10mmol/L,尿糖+++,但不久又上升,症状无缓解。审其病因,其人素嗜肥甘饮酒,据舌红光无苔,脉细数,辨证为燥热伤肺伤阴耗气,用益气滋阴汤加生石膏50g,连服10剂,症状明显改善,口渴大减,继续调治,血糖下降至7.5mmol/L,嘱其戒烟戒酒,控制饮食,继服上方40余剂,诸症明显改善,血糖数次检查在7.5~8.0mmol/L之间,尿糖-~+,病情稳定,获得缓解。

病案2:刘某,男,52岁,1998年3月初诊。患糖尿病2年,空腹血糖10.8mmol/l,尿糖+++,症见口渴引饮,全身倦怠,短气,心悸,动则气短不能续,舌红苔薄,脉象细弱。经长期服西药降糖,时降时升,效不显,故来就诊。辨证为气阴两亏以气虚为主,用益气养阴法,宜加味清心莲子饮。处方:人参15g,黄芪30g,石莲子15g,地骨皮15g,柴胡10g,茯苓15g,麦冬15g,玉竹20g,天花粉15g,服上方两周后血糖下降至8.9mmol/L,自感全身有力,口渴大减,经用上方服20余剂,血糖降至7.0mmol/L,口已不渴,全身有力,舌转淡红,脉象亦有力,继续调治,远期疗效较好,嘱其按要求控制饮食,避免过劳,以巩固疗效。

二、以肾为主,当顾气阴

糖尿病从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贯穿始终。临床观察病程较短者初起多伤肺,病程日久者肾阴亏耗。“肾为气之根”,“肾藏真精为脏腑阴液之根”,为元气之所系。糖尿病这一慢性消耗性疾病病程日久则“穷必及肾”,致使肾阴亏耗,气阴两伤。

症见病者头眩,心悸,腰酸腿软,性欲减退,气短乏力,口渴,舌干,脉象虚数,血糖高或兼血脂高。张琪教授治疗此类消渴病喜用参芪地黄汤加味。方药组成:人参15g,黄芪30g,熟地黄30g,山萸15g,山药20g,茯苓15g,丹皮15g,泽泻15g,玉竹20g,首乌20g,枸杞20g,五味子15g,菟丝子15g。肾为水火之脏,肾阴亏耗日久多损及阳,如张景岳氏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故于滋补肾阴之品中常辅以助阳之品而获效。

病案3:吴某,男,49岁,1997年5月初诊。糖尿病病史5年,血糖高达17.8mmol/L,经中西药治疗,屡降屡升,但经常居高不下。患者形体肥胖,经常口苦,口干渴饮水甚多,腰酸腿软,性欲减退,气短乏力,动则作喘,舌红,脉沉弱,来诊时空腹血糖13.2mmol/L,尿糖+++。辨证属肾阴亏耗,气分不足,无以充斥三焦,拟益元气补肾阴之剂,投以上方,初服15剂全身稍有力,口干嗜饮稍缓解,血糖12.5mmol/L,似有小效。嘱其继服上方30剂,症状有明显改善,血糖10.0mmol/L,病者服药治疗有了信心,现症仍腰酸,性欲淡漠,前方稍佐助肾阳之品,加淫羊藿15g,仙茅15g,巴戟天15g,继服上方60余剂,检查血糖7.5mmol/L,腰酸腿软及性欲减退症状明显改善,口干渴诸症亦随之消失,从而缓解。

三、痰瘀同治,兼顾气阴

糖尿病由于肺脾肾功能失调,日久则形成瘀血、痰浊、湿热等病理产物,为本病之病理转变。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导致血瘀,阴分耗伤津液不能布化则烁津为痰,痰瘀交阻为本病之变证。

此时多已合并心、脑、肾及肢端血管、视网膜病变等,此类型病人体质多见肥胖,头昏眩,气短乏力亦颇明显,舌质紫有瘀斑,舌下静脉青紫,脉象多见弦滑有力,检查多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液粘稠度增加,治疗宜活血祛瘀,清化痰浊为主,辅以小量益气阴之品。张琪教授自拟活血涤痰汤,药物组成:生地20g,桃仁15g,红花15g,赤芍15g,枳壳15g,柴胡15g,川芎15g,半夏15g,胆星10g,苍术15g,石菖蒲15g,川连10g,丹参20g,葛根20g,玄参15g,黄芪20g,太子参15g。如便秘可加大黄10g,生首乌20g,生山楂15g;如兼视网膜病变加草决明20g,木贼15g,蒺藜15g等。

病案4:田某,女,58岁,1997年8月初诊。患糖尿病高脂血症3年余,经用消渴丸等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近数月小便频,口渴,头眩,两目视物模糊不清,来中医就诊,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口干饮水多,舌质紫暗红边有瘀点,苔厚腻,血糖11.0mmol/L,胆固醇7.6mmol/L,甘油三脂3.5mmol/L,血液流变学提示高凝状态。辨证为气阴两虚血瘀痰蓄之证,宜活血化痰辅以养阴益气。处方:生地20g,赤芍15g,葛根20g,桃仁15g,红花15g,柴胡15g,枳壳15g,川芎15g,生山楂15g,丹参20g,半夏15g,苍术15g,麦冬20g,太子参15g,五味子15g,石菖蒲15g,水煎日2次服。本病人连续数次复诊,以上方化裁共服50余剂,诸症状明显减轻,血糖维持在7.0~8.0mmol/L之间,远期追踪观察疗效巩固。

四、清化湿热,注重脾运

气阴两伤,阴虚燥热为糖尿病多见常见之证,但据临床观察亦有部分糖尿病病人脾虚失运,湿热蕴蓄,困阻脾阳,津不上承而致口渴引饮者。

此类病人口虽渴而饮水不多,常见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黄,头晕倦怠乏力,口苦口臭,甚至口腔溃疡,牙龈肿胀,脘闷纳呆呕恶,舌苔腻,脉濡缓等证。

张琪教授认为,治疗此类型糖尿病既不能囿于益气生津、活血化瘀、补肾等法,又不宜因脾虚而用甘温助热法,当清化湿热,醒脾和胃,并拟清化湿热饮。方药组成:石菖蒲15g,白蔻仁10g,黄连10g,黄芩10g,滑石15g,茵陈15g,苍术15g,白术15g,葛根15g,苡仁20g,升麻10g,花粉10g,连翘15g。方从甘露消毒饮衍化而出,妙在清化湿热,醒脾和胃。湿热除,脾胃和则清阳升,浊阴降则消渴证自除。方中用黄连、黄芩取其苦寒除湿热。王肯堂之白茯苓丸治肾消,皆用黄连取其苦寒除湿热,而今治消渴一味排斥苦寒药,不免有所偏颇。本方用石菖蒲、白蔻仁、藿香芳香化湿三品共用,以助黄连、黄芩、二术清化湿热之功,滑石、茵陈、苡仁、连翘淡渗利湿清热,湿热除脾运健则诸症自除。脾虚明显可加用参、芪以益气健脾。

病案5:张某,男,62岁,1998年3月11日初诊。患糖尿病2年余,血糖13mmol/L居高不下,一般降糖药皆无显效,用胰岛素血糖降至8~9mmol/L之间,但症状无好转,来中医就诊。症见身体消瘦,口干渴饮水不多,小便短色黄,大便粘腻不爽,脘胀纳呆恶心,心悸眩晕,疲乏无力,口臭,牙龈肿,舌苔白腻,辨证为湿热蕴阻,脾阳不振,治以清化湿热饮原方,服14剂诸症大减,舌苔化。又于原方加太子参15g,黄芪20g,继服21剂,血糖降至6.7mmol/L,自述未曾见此现象,继续调治后停用胰岛素,查血糖在7~8mmol/L之间,病情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