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结核影像学分级诊断(2)

 懂你473 2022-12-13 发布于山西

作者:stari

来源:1影1世界

肺结核影像学
分级诊断(2)
各型肺结核影像表现:
肺结核的影像特点:三多三少
多灶性、多形性、多钙化;肿块少、结节堆聚少、增强少。
原发型肺结核:
多见于儿童。
是原发性结核感染所致,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1、原发综合征:
肺内原发性结核炎性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炎,构成一个亚铃形影像,称为原发性综合征。典型表现较少见,早期单纯肺内原发灶,误诊较多。
X线片表现:
原发性结核炎性病灶,表现为肺上叶下部、肺下叶上部,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不清。
肺门增大,代表肺门淋巴结肿大。
淋巴管炎,表现为位于原发灶和肺门淋巴结之间的,一条或数条模糊的高密度影。三者构成原发综合征,呈哑铃状。
胸部CT表现:
断层图像,可清楚显示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肿大的淋巴结。
同时,CT可发现原发综合征及其伴发改变,如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引起的肺段不张,及原发灶邻近的胸膜改变等。
2、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灶很快吸收,仅留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周围伴渗出性炎性浸润,称炎症型。
淋巴结周围炎症吸收,被纤维组织包绕,称为结节型。
影像表现:
炎症型,表现为从肺门向外扩展的密度增高影,呈结节状,边界模糊。多个淋巴结,可相互融合,呈分叶状边缘。
结节型,边界稍清。CT/MRI扫描,平扫呈等密度/信号,增强后呈环形强化。
图片胸内淋巴结核:平片示纵隔淋巴结增大,呈光滑半丘状突向肺野,CT清晰显示纵隔内(R2区)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这一型结核,胸部X线平片或胸部CT显示较好,可明确诊断,MRI相对不敏感。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是大量的结核杆菌一次性侵入人体,经血流分布两肺。
X线片表现:
初期,肺纹理增强,2周后出现典型表现。两肺弥漫分布的细小结节,如粟粒状(1-2mm),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表现为“三均匀”的特点。
胸部CT表现:
薄层或HRCT(高分辨率CT)更容易显示楼粟粒性结节,以及典型的三均匀特征。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结核杆菌反复多次进入血流,肺内播散灶大小不均匀,新旧不等,较对称分布在两肺上中肺野。
影像表现:
两肺弥漫分布,大小不一的结节,最大者可达1cm,小的如粟粒样;密度不均;增殖性病灶,密度略高,边界清楚,常合并钙化,边缘锐利。
部分结节可相互融合,产生干酪性坏死,形成小空洞或支气管播散病灶,表现更趋复杂。
这些表现,在CT上更为明显和敏感。
图片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类型(A):随机分布、小叶中心分布、淋巴管周围分布。急性粟粒性肺结核,随机分布(B);沿淋巴管分布(C);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D);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E);沿叶间胸膜分布(F)。
继发型肺结核:
是肺结核中的最主要和最多见的一种类型。
在病理上,是潜伏在体内的结核杆菌重新繁殖,引起病灶复燃。
包括浸润型、纤维空洞及干酪性肺炎。
浸润型肺结核:
结核杆菌重新繁殖,引起渗出和细胞浸润。
影像表现:
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斑片状、云絮状病变,边界模糊,可出现“反晕征”(病灶内部溶解),或出现多种类型的空洞,以及支气管播散病灶,或卫星病灶。
CT可检出病灶内细小点状钙化灶,以及邻近的支气管扩张,局限性肺气肿等表现。
图片两肺上叶条索状、斑片状、小点状病灶,纵隔窗可见钙化密度。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大量结核菌在肺内形成浸润病灶,干酪性坏死,液化咳出而成空洞。
病灶吸收,修补与恶化、进展交互进行。
X线表现:
单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厚壁空洞,同时伴有支气管扩散灶,肺纤维组织收缩,肺门   向上迁拉,肺纹理呈垂柳状,纵隔向病侧移位,其余肺组织代偿性肺气肿。
图片
干酪性肺炎:
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进入肺内,迅速发展成大片干酪样坏死性肺炎,急性进展。
X线表现:
肺段或肺叶实变,轮廓模糊,表现类似于大叶性肺炎,可见经支气管播散的小结节或斑片阴影,边界模糊。
CT表现:
支气管播散灶,在CT上典型地表现为树芽征。干酪性肺炎,表现为大片状肺野实变,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大片状干酪性坏死病灶内,可见虫蚀样空洞,无壁的小圆形透亮区。
图片左图:干酪性肺炎经支气管播散而来,左肺上叶实变,内部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管壁不光滑 。右图:右肺实变并见虫蚀样空洞,代表干酪性肺炎;左肺树芽征代表增殖性结节。

结核球或空洞:
是干酪性病变被纤维包裹形成的球形病灶。
好发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
单发较多,也可多发。
一般大小约2-3cm。
影像表现:
轮廓光滑的球形病灶,少数呈浅分叶状,密度较高,大多密度均匀,部分可见层状或环形钙化致密影。
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增殖性病灶,称为卫星灶。干酪性物质咳出后可形成厚壁空洞,常伴支气管播散病灶。
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或呈边缘环状强化。
图片右肺上叶可见球形病灶,边界光整,并可见边缘钙化点,周围可见卫星病灶及纤维索条。该患者有肺气肿、间质性肺炎基础病。

气管、支气管结核:
结核杆菌定殖在气管、支气管内膜,引起气管、支气管结核,并继发肺内相应病变。
影像表现: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支气管壁局限性突出;局部支气管扩张;合并肺内支气管播散结核病灶、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等。
图片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左);右侧主支气管壁环形增厚,管腔狭窄(中);支气管腔不规则狭窄,合并远端肺内支气管播散病灶(右)。

结核性胸膜炎:
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伴肺内结核。
干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钙化。也包括胸壁结核。
湿性胸膜炎:即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游离或包裹性积液。
结核性脓胸:胸膜结核感染 ,增厚、粘连、渗出,合并干酪性坏死。
X线表现:
游离积液:液体可随体位分布,也因积液量不同,表现不同。少量积液(<250ml)时,仅表现为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站立位上,表现为下野实变,上缘弧形,外高内低,膈面消失。大量积液,整个一侧胸腔实变,肺组织受压向肺门方向压缩,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健侧移位。
肺底积液:由于重力作用,液体聚集在肺底和膈面之间,立位胸片表现为膈面升高,但最高点在外1/3,改变体位,可发生变化,正常膈肌显示。肺野密度一致性升高。
叶间积液:叶间胸膜的积液,表现为叶间裂走行区,梭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
包裹性积液:切线位投照时,表现为扁丘状或半圆形密度增高影,广基底与胸壁紧帖,内侧突向肺野,边界清晰。
CT表现:CT可显示重力位置(如胸膜下区)新月形或宽带状水样密度影,量较大时,肺组织受压,部分实变。
图片左图为斜裂包裹性积液;右图为侧壁胸膜包裹性积液。
其他肺外结核:
不同部位均可发生结核感染,如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肠结核等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结核病分类标准   中华结核病学会   1998.10

  2. 肺结核影像学及分级诊断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放射学专业委员会 2018.5

  3. 肺结核的分类及基础CT影像征象  临床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论坛 202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