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病专讲」肿瘤与心脏之抗肿瘤药物是怎样“伤心”的?

 钱首相小泉 2022-12-13 发布于江苏

今天我们说的是抗肿瘤药物 “伤心”的事。

一、传统肿瘤化疗药

文章图片1

肿瘤治疗离不开化疗,一提到化疗大家就不禁想到苍白的脸庞、掉光的头发和不断地呕吐……但说起它们的心脏副作用,大家或许还不太熟知。

1.蒽环类(多柔比星、表柔比星):蒽环类化疗药常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它的心脏毒性相对来说是出名的。它进入心肌细胞内,诱发严重的氧化应激反应,相当于在细胞内到处狂轰滥炸,还阻断细胞钙离子通道使细胞与外界的交流中断。前者可引起心脏心力衰竭,后者常出现早搏、心动过速和传导阻滞。

2.烷化剂(环磷酰胺、顺铂):常与蒽环类联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等。它与蒽环类有点相似,进入细胞后会大量破坏细胞的DNA。DNA是细胞的核心,DNA遭受重创后细胞大部分会逐渐死去,并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这类药物常导致急性心肌炎与心包炎、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

3.抗代谢药(氟尿嘧啶等)及(甲氨蝶呤等):这类药物应用广泛,可用于乳腺癌、生殖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因为这些药物结构上长得与构成细胞的成分相似,像“间谍”一样混入细胞内,取代细胞代谢和生长部位的重要组分,使细胞生长代谢陷入瘫痪。它们可诱发血管炎症、心包炎、心力衰竭等。

4. 抗微管类(紫杉醇、长春新碱等):这些作用于微管蛋白和微管的细胞毒性药物,作用机制类似蒽环类。心脏毒性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文章图片2

二、新型靶向药物

文章图片3

靶向治疗是一种理想化的抗肿瘤手段,有别于传统化疗药物“敌我不分”、“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所谓的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特征而设计的药物,使药物只能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然而实际上靶向治疗仍有“误伤”。

这类药物有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舒尼替尼、伊马替尼等。这里举一个经典的抗乳腺癌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它通过阻断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关键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2)强力抑制其生长存活。它的心脏副作用主要是心功能下降,但相对化疗来说是比较轻的,且通常可以恢复。

相对来说,电影《我不是药神》中那个治疗白血病的“神药”——伊马替尼的心脏毒性要小得多。

特别提醒的是当两种或两种以上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心脏的副作用会大幅度增加。

这次的“【专病专讲】肿瘤与心脏之抗肿瘤药物是怎样“伤心”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希望能对你有所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