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辉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可持续发展”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昵称15221501 2022-12-13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7.4.

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市第一中学        张辉       邮编:150200

     【摘 要】高中新课改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重点突出加强学生的基础学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学从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来贯彻课改理念,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教师观念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终身体育意识     教学改革策略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弊端分析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高中体育课程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体育课简单且枯燥,课堂实效性不高;二是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兴趣不高;三是教师资源不够,且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四是体育器材配备不齐,体育场地严重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高中体育进行深层次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体育课简单且枯燥
  当前高中体育课程的内容仍然是以传统的篮球、田径、足球为主导,很少有网球、游泳、跆拳道等具备新时代气息的体育运动。而现有的教学内容又不能进一步优先。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并且受到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一些体育教师甚至是形成了上课的固定模式(开始、准备、基本、结束),而且准备活动又是固定的慢跑或是终身不变的徒手操。还有很多教师仍旧采用“放羊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更让学生“受伤”。学生觉得体育课枯燥、乏味,因此丧失兴趣。
  2.教学方法传统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有些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论”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比比皆是。或者搞“一刀切”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千人一面,一样的要求,一样的负荷。要么就干脆来个“放羊式”,“一个哨子两个球,晒晒太阳吹吹牛”,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3.教师素质不高,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由于许多学校人员超编,而学校只注重文化教育,所以很少引进高素质的体育教师。特别是现在的模块教学,对师资的人数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加重了现有教师的教学任务,体育教师还需要负责课间操、训练、器材管理等工作,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于学校对于体育课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师教学没有激情,工作不够积极,难免造成课程乏味。
  4.体育器材配备不齐,体育场地严重不足
  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场地是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最基本的条件。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对体育器材投入很大,基本能满足学生体育课需求,但是场地的不足依然严重。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学校已经没有办法再增设体育场地。特别是一些相对独立的场馆如网球场、游泳池等更是难以实现。然而模块教学对场地器材的要求更高,这样无疑从很大程度上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1.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1)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变为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在理论指导下实践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德才修养等各方面的素质,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教育教学。通过教学研究,在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中善于观察发现教学问题,并勤于反思、质疑、创新、研究教学问题,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经验”的方式解决问题,使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改革中,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使体育教育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教师教的如何,最终要看学生学得怎样,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中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及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的创新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设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如田径设为必修的内容,技术难的项目可进行适当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出新的课程内容。而选修的内容范围更广,根据学生的实际与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自愿选项与能力分层,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可选用校本教材,开发当地的传统项目;教师可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并同学生的具体生活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等来选择器材,积极自觉地参与锻炼,这样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也会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的改革
        (1)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兴趣能促使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用激情的语言、积极地态度、师生共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感染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运动,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密切注意性别、体质的差异分层教学,运用激励、赞许、肯定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从而推动学生更加自觉努力地学习。
        (2)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同处于平等地位,教师变主宰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表现其才能,发展个性,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有的教师上课感情充沛,利用体势语言、艺术化语言感染学生、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擅长训练,上课时采用游戏、竞赛、丰富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增长才干。
        (3)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集体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来激发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竞赛中,为了赢得比赛,就需要不断地思考改变战术方法,考虑个体和主体的组合,就需要创新意识和方法。体育竞赛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重视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项目内容、技术动作、竞赛规则、场地器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尊重学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对学生创造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会有很大的帮助。
        4.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中,首先看学习态度、运动参与。不论学生的体质如何,教师主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感到很吃力,但他能积极参与锻炼,而且还能用科学的方法克服自身的不足,这种主动参与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其次是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要有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参与练习,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调控自己的情绪,靠自己的意志力克服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使自己的心理更加成熟。第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否与同学进行体育锻炼、愉快合作,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三、培养高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让体育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中阶段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时机。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一个人的体育意识的程度决定终身体育的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终身体育观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室内理论课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使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和功能有全面的理解,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要用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另外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定期举办体育知识专题讲座、组织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教师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形成习惯。在体育教学中,要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法相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教学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

  3、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在高中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兴趣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健身的基本方法。还应大胆放手,使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自觉独立地锻炼身体的能力和积极组织和参加群体体育活动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上应该力求让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

  4、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终身与体育为伴。高中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结合学校实际,每节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选项分组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教师重在技术指导。课堂中切忌为了教动作而一味地教动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得过细、过繁、要求过高等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5、开展小型群体体育比赛,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高中体育教学中可结合体育模块教学,利用体育课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好内容较为丰富的、学生喜爱的群体竞赛活动,使学生能把自己所学到的体育技能运用到体育比赛之中,让他们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艰辛及胜利后的喜悦。通过体育竞赛去展现自我,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也促使他们能更加努力地进行体育锻炼,完善自我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总之,高中体育课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正视,通过合理的对策来逐步解决,使高中体育课教学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中更加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陈旭远 .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毛振明 .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3 赖天德 .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索[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