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催眠专家让你几分钟就能入睡,你信吗?

 千面凡君 2022-12-13 发布于广东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271位真人故事
我叫莫红波,70后,广西北海人。
作为一名从业14年的催眠专家,经常有人好奇地问我:“催眠师是什么人?有异能吗?”“为什么你三言两语,就能让他们入睡?”
往往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这样回答:“我只是能知晓你笑容背后的悲伤,明白你怒火里掩藏的善意,了解你沉默之下的原因。所以,我能引导你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催眠术很神奇,但也不是万能的。
(因为能洞察你痛苦的根源,所以能为你精准解忧)
01
我出生在广西北海,有两个弟弟。家乡是一个讲粤语、吃粤菜、品早茶,十分广东的美丽滨海城市。
父母都在医院上班,父亲是部队的军医,文化程度并不低,但对我的教育方式,却是军人式强硬作风,没有沟通可言,这在催眠心理学上叫“单行道式教育”。
父亲对我永远都是批评和指责,这些负面的心理暗示,令我无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导致内心充满自卑和内疚,并在心中种下了社交恐惧的种子。
15岁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一下汽车,觉得停车场上所有人,都在用异样目光看着我,让我心里发慌。
到了学校也是这样,这种感受令我不敢去操场做操,不敢去食堂打饭,也不敢上讲台领试卷。
(1992年在家乡北海)
我知道自己的状态不对,开始误以为是不够勇敢,就报了武术班。
晚上在一个球场上课,同学们都在灯光下练习,我却躲在暗处练习,教练对此深感奇怪,就过问了一句,吓得我上了一天就不敢再去了。
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出了问题,可是80年代,还没有专业催眠师也没有心理咨询师,不过当时流行气功。
我因大脑持续紧张,还有失眠症状,就想学习气功。
气功虽然不是专门做心理治疗的,但是属于冥想运动,可以让大脑神经快速放松下来,对紧张引起的社交恐惧、失眠症状有所缓解。
我坚持练习了两年时间,这过程很艰难,但终于康复了。
(我的第一份催眠师工作——表演催眠术)
02
因为少年时期的这段经历,所以我对心理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
我开始特意去学各类心理知识,发现催眠术在心理治疗中有神速,所以从2007年开始,我陆续参加过很多催眠技术培训。
参加过美国催眠师公会的《催眠治疗师》培训,也参加过著名博士催眠大师的培训,还参加过人社部的《心理健康指导》等。
2008年,我开始走上舞台表演催眠术,这在国外虽然早就有了,但在国内我是第一人。
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催眠表演,完美且神奇。后来才知道,都是经过剪辑后才播出的。现实演出其实有很多是不成功的,尤其是在一个吵闹的舞台。
(演出后台和同事合影,图中是我)
而我一开始直接进入了酒吧,难度很大,还好我学催眠前做过舞台策划,所以尽力把舞台经验和催眠术融在一起。
但头几个月演出还是不太顺利,经常被起哄,有时定了半个月的档期,演了几天就停了。住的环境也不太好,有时距离远,半夜就得起身赶路。
熟练后就能演半个月以上了,而且进了不少大场,都是全国有名的剧院式演艺夜场。
演出结束后,观众纷纷跑到后台,针对自己的失眠或心理困扰找我做一对一催眠。
从事舞台催眠师那几年,总共演出了500多场,向数万观众现场展示过催眠术。
不谦虚地说,我为催眠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能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2011年我在山东淄博神话歌剧院演出)
03
我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喜欢接受全场观众的注视,这与早年的社交恐惧症不敢出门、不敢去公众场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从而我也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无论曾经有过何种心理障碍,只要他敢于冲破心理牢笼,内心会变得无比强大。
每到一地演出,就会有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与我合作,所以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后来逐渐发展到各个企业、院校及更大的舞台,曾为50多家企事业单位、院校开办过职场睡眠和情绪管理的催眠培训和讲座。
我把舞台催眠术融入在培训中,对台上的观众进行集体催眠,他们在数分钟内就进入了睡眠状态,这也引起了学员们对催眠培训的兴趣。
(2012年接受香港运动心理协会邀请合作开办运动心理课程)
催眠最重要的是,要让被催眠者信任催眠师,主动接受催眠师的指挥,为患者体中注入强大的自信力。
电视台采访我时,我在愿意接受测试的女记者耳边不停下达指令,将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我一个人身上。并不断给予心理暗示,然后配合语言指令,在她身上相应部位加上轻拍、推挤等动作,让她从内心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激发自信力。
在我的不断暗示下,女记者身体紧绷,不到15分钟,她的身体便硬如钢板。工作人员把她抬起,悬空横放在两张椅背上。
(女记者身体硬如钢板悬空横架在椅背上)
我又让一位成年女子站在她身上,女记者身体岿然不动,观众无不为催眠术的神奇感到惊叹。
事后女记者告诉大家,那一瞬间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感觉身上承受了非常大的重力。放松下来睁开眼睛时,感觉全身轻爽,充满活力。
04
2009年,中国还没有专业的催眠院校,我看中了这块空白,就在香港成立了催眠学院。
刚开始是培训职业催眠师,学生遍布心理咨询公司、医院、学校和企事业单位。
但我发现自己催眠时带有地方口音,于是又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学习,以改善自己的普通话。
(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学习时,后排右二是我)
令我尴尬的是,老师竟然直言不讳,说我是全校普通话最差的学生。
好在通过学习,我的普通话有了质的改变,催眠时对方也可以感受到有温暖感染力的声音,从而让心情更加放松。
后来发现催眠术更需要实践,因此2012年我进入了运动员训练这个领域,为运动员提供优质睡眠以及动力、信心和勇气。
这在当时,中国还没有催眠师涉足。
众所周知,运动员的运动量非常大,训练压力很大,岂不知比赛的心理压力更大。所以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疏导不良心理情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2013年,广西体育局邀请我,为参加全运会的五支运动队提供催眠术训练,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同时激发动力、信心和勇气,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在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院示范快速入睡催眠术)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深受睡眠困扰,里面不乏国际重大赛事的冠军。不仅是出国比
赛的时间差会引起失眠,个人或团队的胜利及失利也会引起。
客场上,他们的专注力经常会受到干扰。在团体竞赛中,队员们的情绪很容易受
到个人失利的影响,这种负面情绪如果不控制好,可能会兵败如山倒。
在运动心理学中,催眠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全运会结束后,广西体育局把
我推荐到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在亚运会集训期间,国家水球队邀请我为运动
员提供催眠术训练。
这场比赛,国家水球队获得冠军,香港《大公报》还特意给我写了一个标题“惊悚”但内容正面的报道。极力肯定了我在赛事中的作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反响。
(到国家水球队训练基地培训催眠术)
05
在报纸的报道中,我说到催眠术可以帮助运动员激励信心,但冠军不是唯一目标,身心均衡发展才是催眠训练的第一目标。
水球运动因为要把球近距离带到球门,这就造成了水球守门员的脸更容易受到球的撞击,因此守门员在脸部受伤后容易产生射门恐惧。
还有,比赛失败引起的焦虑和恐惧,也会造成信心受挫,并快速漫延给其他队友,极易造成整个队伍一败涂地。
以上问题不是药物可以解决的,催眠术作为一种心理建设,却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其实,球队能否获胜,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还和幕后英雄们分不开,比如领队、教练、体能训练师、队医甚至厨师都有功劳,催眠术的功劳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进驻国家击剑队)
2016年,在奥运会集训期间,国家击剑队又邀请我为运动员保驾护航,由于击剑运动需要高度的专注力,所以我专门研发了“专注力心锚”这个催眠术。
后来,我陆续为不少学校开办催眠术讲座,比如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附中等,把为奥运会冠军研发的催眠训练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生群体。
清华大学附中在高考前曾邀请我为学生传授催眠术,由于持续的脑力劳动,加上精神压力,失眠的学生很多。
催眠术不仅能帮助入睡,还有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的作用,深受学生们喜欢。
(清华大学附中的朱校长带领师生一起收听我的催眠音乐)
看到催眠专家,一开始不少学生一脸好奇,有些学生还调侃说:“催眠可以知道我的银行卡密码吗?”
我笑着跟考生们澄清,催眠的时候你是清醒的,不会让你说出你不想说的话。
对于学生来说,我的催眠术可以帮助深度放松大脑神经,消除高强度学习产生的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从而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进而粉碎考前焦虑和紧张情绪。
现场的学生们,跟着我的引导一步步渐入佳境。
经过长期刻苦的备考,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其实早已成竹在胸。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帮考生们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工作中专注的我)
06
2016年,我入驻了中国很有代表性的心理咨询公司,任首席催眠专家。公司在心理设备、心理培训和心理咨询三大领域,在中国都名列前茅。
我每年都有1000多次催眠来访,其中有70%是青少年,因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在,为了让更多人受益,我把传统的催眠音乐作了提升,创作了一个新概念——催眠康复音乐。
这是按完整计划录制的,共分七个单元,因此能实现远程催眠。
目前已经录制了56首,适用于用于不同领域的各类人群。涉及睡眠、心理疗愈、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激活潜能、缓解疼痛等领域。
(在专业录音棚里录制催眠音乐)
其中一个单元叫前世回溯,其实并不是迷信的说法,只是通过角色转换,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通过暗示,找到当前被困扰的真正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用适合本人的解决办法。
由于多年在运动员领域的探索,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对我的工作给予了认可,并颁发了“社会心理服务优秀案例奖”,这也是对我极大的激励。
未来计划专注于催眠音乐,把这一块做好做大,让更多患者受益。
阳光是暖的,微风是柔的,岁月静好着。但对于睡眠和心理有困扰的人而言,这一切都是灰色的。
让他们恢复自信,走出阴霾,让他们的眼里有山川有河流,能感受到世间的美好,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获得“优秀案例”奖)
想想多年前的自己,还是一个受心理困扰的患者,如今却凭着一腔热血,为众多患者缓解了痛苦,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心魔虽可怕,但是只要敢于正面应对,便可无畏无惧。
我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有心理障碍并不可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而是好事,因为你一旦冲破障碍,抗压能力会更强,内心也会变得更强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