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管理好我们的时间?

 文明世界拼图 2022-12-14 发布于重庆



如果一个人能活到80岁,那么他的人生,也无非只有四千多个星期。很多事情换个视角来看,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时间越紧,越要抓紧时间了,结果反而更加拖延。这成了一个时间的悖论:我们越觉得时间紧迫,越感觉焦虑;越感觉焦虑,反而越多的时间在精神损耗中被消磨了。

我们总说时间管理,可是,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到底要做什么呢?如果不知道自己应该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只想着提升效率、节约时间,那就只能成为时间上的守财奴。

接纳时间的有限性,反而可以构建更有意义的生活。将我们从无休止的时间传送带上解救出来,摆脱焦虑、分心、缺乏耐心等消极状态,重新认识真正的自我,选择你想要的活法。

先来看第一个与时间有关的观念:“当下”。现代人与时间的关系过于工具化了。当下不再是当下,而是我们换取未来的手段。

农业时代忽略时间的生活方式,听起来比今天放松多了,但它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这种生活节奏往往只适合你自己的节奏,不合适更多人的协作。

随着人们进入工业时代,时钟被推广,人们开始把时间视为一种资源,企业希望能尽可能高效地利用工人的时间,获得更多的劳动力,得到更多的利润。

时间不再是让我们畅游其中的水,而成了我们需要支配的东西。我们与时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工具性,我们会把时间当作换取未来的筹码。这会让人过度地投入到工具性的时间关系中,眼里只有向往的地方,而不去看现在身在何处。

第二个与时间有关的观念:“休闲”。真正的休闲是将一部分休闲时间“浪费掉”,只专注这种体验的愉悦本身,忘却所谓的自我提升,才是不浪费休闲时间的唯一方式。

你必须克制自己,不要把每一段闲暇时光都用于“个人提升”这样的目标。休闲的意义被扭曲了,与此相似的是,在这个工具化的时代,拥有一个爱好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

当你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不会出众的时候,你就可以暂时放下“好好利用时间”的焦虑了,不出类拔萃没关系,失败也没关系,在爱好中,你可以自由地追求徒劳。

第三个与时间有关的观念:“注意力”。注意力不是资源,而是人生。分心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人的注意力实在是太重要了。

你关注什么,现实对你而言就是什么样子。你活在世上的体验,就是你注意到的所有事物的总和。哲学家认为,分心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干扰,不如说是内在的问题。在我们心中,有些东西想让我们分心,那就是一种逃离的冲动。

分心是躲避自身有限性的一样工具,在我分心的那一刻,我可以逃离我的焦虑、厌倦和自我怀疑。网络能加剧我们分心的冲动,因为网络起码也能感到不受约束。

你越是能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就越清楚,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自己内心对它的抵触。当你不再努力回避,而是去关注它的时候,不适感反而会消散。

所以时间管理的高手,不是事事做到,而是会忽略和抵抗诱惑。直面这种有限性能为你积极赋能,让你能够专心地做最重要的那几件事。

工作狂们对生产力的执迷背后有一些情绪因素。一方面,这可以帮助他们对抗职场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是更隐蔽的因素,那就是他们可以通过无限投入生产,避免充分体会所处的现实,把一些可怕的问题抛在脑后。

高效让人更加忙碌。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曾经在1955年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工作量会一直增加,直到所有可用的时间都被填满。”这话在日后被人们称为“帕金森定理”。

技术进步反而加剧了我们的焦躁感,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以为超越了自己的极限,可以完全掌控时间,但我们却更焦虑。

直面有限性能让我们意识到,管理有限时间的核心挑战不在于怎样完成所有事,而在于怎样明智地决定不做什么,以及怎样坦然地不做这件事。

人有一种“错失的恐惧”,如果我选择了做这件事,那我就错失了其他的可能。但作者认为,错失不是恐惧,而是喜悦。因为恰恰是因为你本可以做另一个选择,但你没有,才让你实际做的选择有了意义。

今天,耐心成为一种很珍贵的能力。一位哲学家对耐心的描述:它是“有形的,几乎可以吃到”,它让事物看上去可以咀嚼。

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只是不愿意忍受无知带来的不适感。其实在这种时候,如果能忍受这种不适感,多点耐心,解决办法往往就能出现。

找回耐心这件事听起来很抽象,但它也是有些具体的办法的。其中有一个是接受激进的渐进主义。这一点与生产力方面的主流观点背道而驰,它要求你在一天中计划的工作结束时间一到,就立马停下来,哪怕你认为自己还精力充沛。

作家培养耐心,能够忍受自己的一天可能不会有太多收获,也避免写作成为一件急迫的、痛苦的工作,于是他们反而可以长期坚持。停下来有助于增强耐心,让人一次次重回项目中,保持生产力。

我们可以给自己画一张4000个格子,每过一周就涂一个格子,告诉自己,这就是你的人生。不要再将自己存在的意义拖延到未来,现在就投入生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