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同学(十三)

 新用户3134eDv6 2022-12-15 发布于陕西

      跟我年龄相差两三岁左右,并且都在青峰中学读过初中的同学们,都应该也记得我的这个同学的。

      这个同学准确来说,应该是我的校友。我读初一的时候,她读初三。虽然差了两个年级,但是一点儿不影响我们对她的佩服。——因为她的故事基本上我们全校老师和学生都知道。

      这个女生吧,个子挺高的。虽然才读初三,但是个头明显已经长起来了,大约在快一米七左右了。这在当时的初中孩子们中间,尤其是女生中间,已经是相当高的了。可是,她走路老是缩着身子猫着腰,就好像背上压着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似的。

      后来听老师和同学说,她的肩上确实压着一副相当沉重的担子:母亲早早儿不在了,家里就剩父亲,她和一个小她五六岁的弟弟。母亲不在的时候,她才十岁多一点点儿,而弟弟才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一个家庭,没有了父亲,就像房子大梁断了。没有了母亲,就像地板翻了。家里老是乱糟糟的,吃饭吃不到嘴里,穿衣穿不到身上。

      没办法,很多时候,人都是给日子逼着朝前走的。我这个同学在才十岁多的时候,就承担起了“母亲”的担子:给父亲和弟弟他们一家三口做饭,给一家三口人缝衣服。那个时候,农村家庭最惯常吃的,早晚饭就是玉米糁子,浆水菜。馍嘛,比较少能吃到,多是麸子面馍或者高粱面馍,蒸红薯土豆倒是挺多的,用来垫吧。说到蒸馍,麸子面馍和高粱面馍其实比麦面馍更难蒸,因为这些面黏性不行,碱也不好搭配。好在,在他们那样的家庭,只要能吃到熟东西就尽够可以的了,她的蒸馍技术也就在“学中练,练中学”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了。等她上初中的时候,据说她的蒸馍技术堪堪能与我们大多数同学的母亲可以PK了。

      午饭呢,基本顿顿都是汤汤面,不是浆水连汤面,浆水拌汤面,就是浆水糁子面。那个时候很多人家醋都是基本买不起的,早晚的浆水菜和中午的浆水面是极其普遍的,他们家干脆就中午都是用浆水来调面了。

      虽然我们那个时候的学生穿戴都很简朴,——大布衣褂,的确良裤子,土布底鞋。那个时代流行的颜色也只是传统的黑白两色。但是,到了初三时候的女同学,还是有了点爱美之心的。有的女同学就穿了带碎花的的确良衬衫,有的就穿花格子家织布衬衫。头发也尽量都梳得光光的,再用红头绳扎着精致的辫子,显出一点儿女生的样子。

      我这个同学,她肯定还不会织布缝衣服的,而且也没有那个时间来做。我们不知道他们一家三口人的衣服是咋来的,反正她就还是黑色土布褂子,就连裤子也好像是土布的,脚上是一双手纳布鞋。大家猜测,可能是姑了姨了这些亲戚给的。只有头发,扎得比较齐整,拢在脑袋后面。——这是我对她的一直保存的印象。

      这个社会有个很残酷的现实:有钱人家孩子胆都正,没钱人家连孩子都气软。我这个同学在学校里很少走动,也很少参加活动。她除了上厕所,上学放学,基本就在校园里看不到她的身影。如果不是学习实在太过突出,没有学生会觉得我们学校还有这么一个学生。

      的确,我们这个同学是以学习好而在全校师生们中间声名鹊起的。旁的不说,那个时候英语刚刚列入正课,好像才按70%计分。很多英语老师都是游击队出身,说的英语硬得像石头块块儿。英语对于大家来说,本来就是个陌生的课程,人耳朵先没听顺乎,要想让学好难度真是可想而知了。在我们那个僻远山村学校,英语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可以说麻袋绣花——底子太差。英语不好的人是一片连一片的,谁也不笑话谁。大家觉得这不是啥丢人的事情,而是相当正常的现象。

      哎,偏偏就我这个女同学英语好得叫人接受不了。——她自打读初中以来,回回英语考试一百分,无论大考小考。开始老师们同学们还没太注意,后来发现她回回都满分,就有点犯嘀咕了。

      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老师虽然民办居多,但是真的是太负责任了。英语老师是班主任,她私底下打听了一下我们那个同学,知道了她们家的大概情况:没有母亲,她一天放学回家还得先给一家人做饭,周末还得割草放羊操心弟弟。

      老师很惊讶,就特别拿这个同学来给其他人做榜样:说不要看她回家还得做饭干家务,但是学习还能这么好的,你们其他人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老师问这个同学学好英语的秘诀是什么,她说是背书。老师有点吃惊。

      我们那个时候的英语教材相对简单:一单元三大部分:十来个单词,两三组句型练习,一篇不太长的课文。我到现在依然觉得我们那个时候的英语教材比较科学合理,哪个单元要学哪个句型或者时态,就用几组句型练习来反复训练,目的很明确,训练很扎实。后边再跟个课文巩固一下,真的挺好的。

      老师为了叫同学们见识一下这个同学的英语功夫,那一天上课的时候把我这个同学叫到讲台上,让给全班同学表演一下背书。这个同学一直在班里都跟个影子一样,突然要让上来在讲台上说话,她开始很局促不安。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等到她开始了背诵的时候,逐渐进入了状态,自然大方流利的多了。她的那个背诵呀,就像甘峪河的流水一样,“哗哗啦啦”,清脆悦耳。同学们翻着书拿眼睛一个单词一个字母地盯着对照着,简直一点儿没差错。等到快背到书的一半的时候,有几个英语上简直就是个铁疙瘩的男生给佩服得不由喊出了声:“好爷呀,这家伙是吃生铁的么,咋能真把书都给背下来呢?”女生们,简直眼睛睁得圆嘟嘟的,发着呆看着人家。她们大概心里都在疑惑:“同样是女生,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这个同学的英语发音并不是那么标准,她仅仅就是就是流利而已。但是不标准是因为老师本身教的也不咋样标准,这也丝毫不影响考试的用笔作答。我这个同学看来是把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也用到了所有科目上,她的各科成绩都很好。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那个时候初中都是基础知识,不像现在复杂多了,有很多是要理解的。对于这些知识,你如果肯下功夫背诵可以是个通吃的法子,包括数理化都可以用得上的。

      我记得很清楚,这个同学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个初中专,而且还必须是师范。一是因为初中专毕业快,她可以尽早参加工作挣钱补贴家里;另一个原因是师范生生活费用国家补贴,像她这样的就可以不用花费家里的钱了。像她们家这个情况,她没有别的选择。她最终考取的究竟是长安师范还是周至哑柏师范,我记不清了。反正是个中师生,因为她很快就出来当了老师。

      她弟弟比我们低两级,那个时候我们那个同学应该还在读师范。她弟弟一年四季一直都穿着一身黑布大褂衣服,一双用绳子做鞋带儿的军用鞋。头发估计都是她回来给剪的,七长八短的,就像割过的麦茬儿。应该是她平时管教得很严格,他弟弟读书跟她一样好,而且明显是比她还聪明,数理化特别厉害。

      她后来的事情,我也有所了解:找了个同样是中学老师的老公。据说她谈恋爱的时候的条件是,她得经常操心自己娘家,因为父亲一个人,弟弟还小。他们两口子都是比较安分守己的人,不太跟人争不爱跟人抢的,反倒很快评了职称。后来呢,他们的女子,念书特别的好,有她的认真细心,又有她舅舅的机智聪明。女子读高三的时候,他们两口子还都在农村学校,晚上回家就很晚了。可以说,他们基本上顾不上操心娃,一直都是娃自己管自己。可是,娃的成绩在火箭班都是数一数二的。临到高考前的那几天,他们两口子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还想说陪陪娃的。人家娃直接跟他们说了:“你们该干啥还干啥去,不用操心我。你们守在我跟前,反倒还干扰我的节奏呢。”

      他们被人家赶出来溜街道了。人家娃打开电视看了新闻联播,然后看了一下笔记,早早儿就睡觉了。

      那年高考,她家女子考得特别好,走了个有名的重点大学。我这个同学依旧是她那副一辈子都不太变的表情:很平淡,很自然。

      我对这个同学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在于:坦然,平淡。真的,叫人折服的坦然,平淡。无论在当年的那么困顿艰难的读书时代,还是在现在职称已经评了女子已经考上了名牌大学,他们家的前景一片灿烂的时候,她都是这副表情。

      人们常说,生活没有强者和弱者之分,区别仅仅在于自己的人生态度。也许,坦然,平淡,就是她的人生态度——看淡一切,看透一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