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枣不同设施栽培模式的效果比较分析

 深海之星ccpsl0 2022-12-15 发布于湖北

Image

枣树适栽区域广泛,结果早,寿命长,是山砂碱旱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历史上,枣树一直以制干枣栽培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鲜枣贮藏技术的突破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鲜食枣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鲜食枣设施栽培迅速兴起,并且保持了较好的果实品质。设施栽培可解决枣果成熟期遇雨裂果问题,延长鲜枣市场供应期,增加种植户收入,带动旅游观光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解决枣产业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实现长期供求均衡。山西省临猗县是全国著名鲜枣生产基地,近年来,设施冬枣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地设施栽培模式多样,不同模式的效果及投入、产出差异较大。2021年,笔者对临猗县设施冬枣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并总结成文,以期为冬枣设施栽培模式选择和改进提高提供参考。

Image
Image

01

材料与方法

Image
Image

调研地点概况

山西省临猗县位于北纬34°58′52.9″~35°18′47.6″,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年日照时数2271.6h,日照总辐射量518.7kJ/cm2,年平均气温13.5℃,最高气温42.8℃,平均年降水量508.7mm,无霜期210d。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相对集中,秋季一般多连阴雨天气,冬季雨雪稀少。

栽培模式

栽培模式:日光温室(半地下式,-0.8m)、钢架棉被冷棚、钢架双膜冷棚、钢架单膜冷棚、竹竿水泥避雨棚、露地。栽培品种均为冬枣,砧木为酸枣实生苗。

调查内容与统计分析

2021年9月调研了2019—2021年3年间冬枣设施栽培相关情况,调查内容有栽培模式、行株距、树高、树形、物候期、产量、价格、投入、效益等,统计产投比、成本回收期等指标。露地枣平均裂果率按20%计算,经济产量占总产量的80%。使用年限:设施主体结构按20年计算;温室用棚膜1年,其他设施条件下2年;保温被5年。成本回收期(Y年)为总产出等于总投入的年限,冷棚、避雨棚选择已进入稳产期的枣园通过搭棚建园,当年见效益:平均年亩产值×Y=建设投入+苗木投入+年投入×Y;温室建园后定植枣树,第1年没有效益,第2年开始见效益:平均年亩产值×(Y-1)=建设投入+苗木投入+年投入×Y。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02

结果与分析

Image
Image

栽植密度与树体结构

日光温室每亩定植330~550株,高密度栽培,选择主干形树形,立体均衡结果,前期群体产量高;冷棚模式下栽培密度居中,每亩定植110~150株;避雨棚和露地行株距大,每亩定植95~110株。除日光温室外,均选择开心形树形。树高根据栽培密度和所在位置适度调整,以保障树体下部的光照需求(表1)。临猗枣区采用的主干形和开心形是当前设施枣栽培的主要树形,能有效提升品质。各种模式下,均采用省力化修剪技术。

Image

物候期

根据不同设施模式保温效果确定适宜的升温时间。如表2所示,日光温室最先升温,冷棚的不同模式根据其保温效果的高低、升温时间依次顺延,各模式下物候期也相应顺延。不同模式相互配合,枣果的成熟期基本能够衔接上,日光温室6月初至7月初成熟,前期上市产量低;钢架棉被冷棚基本在7月中下旬成熟,较日光温室晚1个月左右;双膜冷棚和单膜冷棚成熟期相差10~15d,基本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露地在9月中旬至10月初;避雨棚在10月上中旬集中采收。设施栽培下冬枣供应期4个半月,较露地栽培长近4个月。

Image

亩产值

枣成熟期遇阴雨天气易出现裂果、烂果,导致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设施栽培可有效调控环境,最大限度地减轻裂果,提高经济产量。枣果价格受成熟期影响很大,促早栽培,上市早,价格优势非常明显。由表3可以看出,日光温室枣果6月初上市时价格最高,达到300元/kg,之后下降幅度较大,6月销售期间均价100元/kg,亩产值10万元以上;钢架棉被冷棚枣果7月成熟,均价30元/kg;钢架单、双膜冷棚枣果8月中旬至9月中旬成熟,均价10~15元/kg;露地枣果价格较低,均价4元/kg;避雨棚不限产量,10月上中旬集中采收,均价7元/kg。日光温室、钢架棉被冷棚、钢架双膜冷棚、钢架单膜冷棚、避雨棚亩产值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2.50、5.38、3.00、2.25、2.13倍。

Image

投入情况

不同设施类型的投入情况差异明显,整体上看人工费用支出最多(表4)。越是促早,越需要精细化管理,人工成本越高。其中,日光温室高密度栽培,管理成本最高,平均年亩投入为2.12万元。设施栽培下不同模式的整体投入均较露地高,分别是露地投入的6.84、4.23、2.45、1.81、1.52倍。

Image

经济效益

由于不同模式投入成本、价格、亩产值等方面的差异,产投比、成本回收期和亩效益差别较大(表5)。产投比方面,表现为日光温室>避雨棚>钢架棉被冷棚>钢架双膜冷棚>钢架单膜冷棚>露地,其中日光温室的达3.42∶1。成本回收期方面,表现为钢架单膜冷棚>日光温室>钢架双膜冷棚>钢架棉被冷棚>避雨棚>露地,以设施栽培中的避雨棚收回成本最快,仅需0.89年。亩效益方面,表现为日光温室>钢架棉被冷棚>钢架双膜冷棚>钢架单膜冷棚>避雨棚>露地,日光温室、钢架棉被冷棚、钢架双膜冷棚、钢架单膜冷棚、避雨棚亩效益分别是露地栽培的16.08、6.10、3.35、2.53、2.51倍,其中以日光温室亩效益最高,达7.88万元。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03

小结与建议

Image
Image

小  结

从调研结果看,冬枣设施栽培下不同模式的亩效益均明显高于露地,冬枣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受品质、成熟期、价格、市场供应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日光温室前期投入多,亩投入8.0万元以上,成本回收期长(2.34年),但产投比高(3.42∶1),亩效益高(7.88万元),高投入高产出。冷棚模式中覆盖保温被模式比另外2种投入相对要高,主要是多出了保温被的费用,但产投比较高(2.58∶1),成本回收期短(1.55年),亩效益较好(2.99万元)。避雨棚的亩效益接近钢架单膜冷棚,但设施成本投入最少(1.0万元),管理简单,不限产量,采收集中,产投比高(2.74∶1),当年可回收成本。

建  议

与分散经营相比,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逐步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骨干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枣设施栽培高投入高产出特点明显,建议今后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进经营主体管理组织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销售市场化、效益最大化,促进设施鲜食枣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Image
Image
Image

声  明:

声  明:本文摘编自《中国果树》2022年第12期“冬枣不同设施栽培模式的效果比较分析”(孙洪强,刘志国,王五喜,姚锐君,程建立,王旺,彭建营,刘孟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和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中国果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