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双艳 新课程观指导下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渗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昵称15221501 2022-12-15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基础教育参考》2017.1.

新课程观指导下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渗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民族初级中学   李双艳    邮编:444315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英语的教学现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备完善、健全的人格。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的核心素养。我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教育情怀就是爱的情怀,是“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能力第一为文化底蕴,或学科底蕴,通俗地说就是做教师的功底。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底蕴,夯实自己的功底,多读书,多读一些优秀刊物。第二为教学艺术。有了文化底蕴、扎实功底还要懂得教学的艺术。会“循循善诱”。要善于教导、引导,善于启发、点拨,善于指点迷津,让人豁达开朗。一、对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步解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初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应以此为目标。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语言为载体,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龚亚夫表示,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有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鲁子问教授也强调我们教师必须要“远离无目的的教学”(FOR WHAT WE TEACH)!如果目标本身有所失真的话,那么未来构建核心素养的途径也会出现问题。因此英语教育应该借鉴国际素养理论探索的经验和教训,思考我国的核心素养应该如何表达等问题。

  以阅读文本教学为例,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文本符号进行意义的解码和建构,即学生搜集、理解基础信息。这一阶段是基础,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语言知识。二是通过推理来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意义。学生需要做出思维判断,从作者说话的立场出发来推理话语中真实表达的意义。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思维技能。思维技能具体表现为归类能力、序列感培养、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等。三是通过思维判断文本阅读中真正有效的信息。学生需要将信息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关联,进行思维理解。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社会常识。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一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二是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教师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

   比如我在进行人教版初中三年级英语Unit 7阅读课时,因为本单元的核心话题为“规则”。SectionA以母亲对女儿提出的要求展开话题“规则”,同时引入单元核心语法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接着是针对上面的规则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本课时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对孩子呵护关爱和教导的细节,在渗透巩固单元语法重点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的同时更侧重于利用细节的刻画引发读者思考,潜移默化的对青少年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导。学生在前面五六两个单元已经学习了动词的被动语态,在七八年级阶段也学习了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这些都为本课时阅读文章中出现的情态动词被动语态的理解做好了充分准备。学生在之前的阅读课中不断接触跳读,寻读以及细节阅读等阅读策略,本课时依然是对学生进行以上几个阅读技能的训练,所以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基础,难点在于对诗歌中一些语言的理解。所以,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应在课程标准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指导下展开,针对教材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我设定了三个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跳读文本,能总结出关于母爱文段的段落结构及主旨大意;

     2.通过独立寻读,能从关于母爱的文段中获取相关的细节信息;

     3.通过小组讨论,能说出自己成长中体会到的母爱细节。

    首先,以母亲日常叮嘱孩子的话引入本课时的主题母爱;这是对文本进行意义的解码和建构,即学生搜集、理解基础信息。

    其次,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为段落排序,训练学生的跳读获取文段结构技能;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思维技能。思维技能具体表现为归类能力、序列感培养、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分析等。

    再次,让学生为排好序的文段选最佳题目来培养学生跳读获取文段主旨大意的阅读技能;然后,通过让学生细读文章回答细节问题,来训练学生寻读获取细节信息的阅读技能;这是通过思维判断文本阅读中真正有效的信息。

    最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享自己成长中体会到的母爱的细节,并以诗的形式呈现,这样来实现阅读后语言的输出及对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个环节设计需要学生将信息与自身认知结构相关联,进行思维理解。这一阶段支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素养是社会常识。

二、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策略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英语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学《The plot of the mother’s day》时,可以先介绍 Sarah 的话语:“Hello, boys and girls. I am Sarah. I’m helpul.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ook the meals. Are you helpful?”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表达自己通过帮妈妈做家务而获得的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重长辈、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师可利用四级制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T)—助手(TA)—组长(GL)—组员(GM)”的小组模式下,进行小组式探究、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3、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包括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师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形式,可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通过启发教育的方式,开发学生的脑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分清是非对错,让学生受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渗透核心素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比较好动、好玩,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歌唱等形式,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形成独立自主、善于思考的品质。5、借助学科整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英语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列举一些正确行为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错误行为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判断自己言行的对错,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网络,向学生传授核心素养的内容。例如,教师可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较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动画片,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上一封 下一封« 返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