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

 九把叉 2022-12-16 发布于上海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否比一只大猩猩更了解这个世界。”你一定会认为他疯了。但是,瑞典著名教育家,健康学教授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曾经在全球14个国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问题包括13个与当今世界有关的问题,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在所有参与调查的12000人当中,没有一个人得到满分,平均答对题目只有两道题多一点,有15%的人答错了全部题目!

因为每道题目给出三个候选答案,所以如果让一只大猩猩来答这些题目,按照概率来讲,大猩猩蒙对的概率应该是三分之一,也就是4道题。12000人的平均分居然会低于大猩猩。

这就是汉斯在他的著作《事实》当中所陈述的一个事实。要知道,在汉斯所调查的人群中,其中不乏政府官员,以及某些全球机构的工作人员,这些人按说都是一些具备全球视野的精英人士,但是交出的答卷却并不令人乐观。

这是为什么呢?

汉斯在书中给出了他总结的原因,在分析这些原因之前,我在下面列出了这13道题目的内容,你可以先试着自己回答一下,记下自己的选择,然后对照文章末尾的正确答案,看看自己的成绩如何。

先自曝一下,我的成绩是13道题答对4道,水平跟大猩猩差不多。


(答案在文章末尾)

1.在全世界所有的低收入国家里面,有多少百分比的女孩能够上完小学?

□ A.20%  □ B.40%  □ C.60%

2.全世界最多的人口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家?

□ A.低收入国家  □ B.中等收入国家  □ C.高收入国家

3.在过去的20年里,全世界生活在极度贫困状态下的人口是如何变化的?

□ A.几乎翻倍  □ B.保持不变  □ C.几乎减半

4.全世界人口的预期寿命现在是多少岁?

□ A.50岁  □ B.60岁  □ C.70岁

5.今天全世界有20亿儿童,他们的年龄从0到15岁,那么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100年,全世界会有多少儿童?

□ A.40亿  □ B.30亿  □ C.20亿

6.联合国预测,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40亿,那么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

□ A.将会有更多的儿童(15岁以下)  □ B.将会有更多的成年人(15到74岁)  □ C.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75岁以上)

7.在过去的100年间,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是如何变化的?

□ A.几乎翻倍  □ B.保持不变  □ C.几乎减半

8.当今世界上的人口数量接近70亿,下面哪张地图最佳地表示了人口的分布情况?每一个人形图案代表了10亿人。

9.现在全世界有多少一岁儿童接种过疫苗?

□ A.20%  □ B.50%  □ C.80%

10.在全世界范围内,30岁的男人平均接受教育的时间超过10年。请问30岁的女性,平均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是多少年?

□ A.9年  □ B.6年  □ C.3年

11.在1996年,老虎、大熊猫和黑犀牛被列为濒危动物,那么请问到今天这三种动物中的哪些还是濒危动物?

□ A.全部都是  □ B.其中的一种  □ C.全部都不是

12.全世界有多少人能够使用电?

□ A.20%  □ B.50%  □ C.80%

13.全球气候专家预测,在接下来的100年中,全球的平均温度将会怎样变化?

□ A.升高  □ B.保持不变  □ C.降低


问题回答完了,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究竟为什么人们普遍对这个世界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呢?

作者认为,这些偏见主要来自于一些情绪化和非理性的认知偏误,他在书中列举了总共十种常见的偏误,我试着根据这些偏误的成因,大致把它们分成了三大类:

第一类来自于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生存本能,包括:

一分为二:也就是简单的把客观世界分为非黑即白的两个对立面。

恐惧本能:在所有的情绪化本能中,恐惧情绪是最容易被利用和传播的一种。

归咎他人:当坏事情发生时,人们总是试图找到一个清晰而简单的理由去责怪其他人。

情急生乱:快速行动是我们祖先得以生存的法宝,但也成为了很多时候犯错的根源。对此,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里有大量的论述。

第二类是因为人们所掌握的数据往往是不完整的,包括

负面思维:人们总是对负面新闻记忆尤新,而往往忽略好的消息。

直线思维:我们总是假设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直线规律来发展的。

规模错觉:我们总是过度地把精力集中在可见的局部,而忽略了不可见的整体。

以偏概全:每个人都喜欢通过归纳法来掌握世界的规律,但是有时会把不同的事物划分到同一个组,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不同。

第三类是因为人们养成的一种静态思维习惯,包括:

单一视角:即所谓“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而没有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命中注定:即我们认为一些事物内在的属性是永远不变的,而没有从时间发展的度去思考问题。

其中有几种偏误,在最近的疫情期间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不妨重点来看一看。

1.归咎他人

之所以拿出这一条来说,是因为在疫情期间,有好多事情都反映出了人们这方面的认知偏误。比如说关于新冠病毒的起源到底是在哪里,前几天有好多视频、文章都在分析,很多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这事不是我们的原因,是TA干的,这不禁让我想起在《事实》这本书里看到的一个段子:

“在现代的特效药被发明出来之前,最恐怖的一种皮肤病就是梅毒。这种可怕的疾病在不同的国家被称作不同的名字。在俄罗斯,它被称为波兰病;在波兰,它被称为德国病;在德国,它被称为法国病;在法国,它被称为意大利病;在意大利,它被称为法国病......”

刘润老师在直播中曾经说:很多时候,人们热衷于寻找“恶魔”或者“英雄”的游戏,无非是在寻找一个推卸责任的理由。我觉得这是属于人类本身的生存本能,因为把原因简单的归化到“恶魔”或者“英雄”,是一种给大脑节省能耗的有效办法。有些时候,对于一个群体来说,简单的归因也似乎更有利于集体的目标明确和大规模协作。

但是,如果一味的归咎他人,那么也就有可能忽略了对真正原因的探究,从而失去了真正解决问题的机会。

所以,汉斯在书中写道:“要想控制归咎他人的本能,你应该停止寻找替罪羊。”你应该,

寻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坏人;

寻找系统,而不是寻找英雄。

关于归咎他人,万维刚老师在最近的《精英日课》中有一节课,题目叫做“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我觉得也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角度的解读。因为所谓的“恶意”其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愚蠢”,包括了各种无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显然是占有更大概率的比例。因此,不要轻易的用恶意去揣度他人,“你会减少很多无缘无故的愤怒和压力,你跟他人、跟世界的关系都会更好。”

2.负面思维

汉斯在书里说:“负面思维的本能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们对过去错误的记忆;第二,媒体和社会活动家对于负面新闻的选择性报道;第三,我们总是觉得,只要有坏的事情发生,就不应该认为世界是在变好。”

我觉得第一条和第二条最为关键。也就是说,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损失厌恶。心理上,丢掉一百块钱的痛苦远远大于捡到一百块钱的快乐。因此,对于负面的事件,我们往往印象更为深刻。其次,媒体也倾向于报道各种负面的新闻,因为负面新闻更有“新闻价值”,而好消息往往被人看作习以为常。所以,负面消息就在我们的脑海中被反复加深,最终占据了绝对中心的位置。

还有,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负面的结论,就往往会主动的去寻找相关的负面证据来证明这个结论,而会选择性的忽略那些与此相左的正面证据,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负面思维在脑海中的地位。

疫情期间的负面消息肯定是铺天盖地,无所不在了。这个时候,我们更要警惕负面思维,避免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而要避免负面思维,就要对坏消息做好思想准备,同时认识到媒体的选择性报道。还要学会区分状态和趋势,要看到整体的趋势,而不是单点的起伏 。还有就是不要刻意美化历史,让更多正面的信息进入自己的视野和考评体系。

3.单一视角

单一视角的产生,是因为缺乏全面观察问题的动力或者能力。一方面,用一个单一原因来解释问题,是人类的本能,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大脑的能耗。另一方面,当一个人手中只有锤子的时候,他就会倾向于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

当然,有些组织或者机构,会刻意的从一个特定角度来解读数据,从而突出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结论。就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古巴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但是古巴的婴儿成活率却和美国差不多。因此你可以认为,古巴是所有穷国中健康水平最高的。但是,你也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是:古巴是同等健康水平的国家中最穷的。

可见,对同一件事从不同视角的解读,结论可以完全不一样。所以,要想避免单一视角,就要养成从多个不同角度来观察问题的习惯。很多看起来不可理喻的事情,也许换个角度看就变得合情合理。

同时,要有一个工具箱,而不是仅仅一把锤子,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工具是万能的,也没有任何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当你有了多种工具在手,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更加立体和全面。

总结

《事实》这本书曾经得到比尔盖茨的大力推荐,还把它当成礼物送给全美的大学毕业生。作者用大量的事实数据,来分析人们对这个世界所产生的误解。他在书中诚挚的希望人们学会“以数据作为根治无知的良方,以理性作为心灵平静的源泉。因为这个世界并没有你所感觉到的那么糟糕。”

2020年的开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刻,我们更应该保持一个理性思考的心态,克服各种表面的情绪化的宣泄和误读,用一种更加积极乐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世界。

最后跟大家聊聊作者——汉斯.罗斯林。汉斯老先生已经在2017年去世,《事实》这本书算是他的遗作。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到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他的资料,意外的发现,老先生不仅是一个数据专家,还是一个极富创意的演讲家。他的很多演讲视频都极具感染力,让我一旦打开就不忍关上。尤其是他对数据的展示方式,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让我这等理工直男感到深深的佩服。怪不得网上称老先生是最有可能获得影帝的数据专家。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一直以来苦恼于如何把枯燥的数据进行生动的展示,强烈推荐你去看看老先生的视频,绝对是一种享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