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汶上一个大土堆,两处文物古迹,周边埋着鲁国九位国公

 巨岳 2022-12-17 发布于山东
探访大运河山东段的遗迹,路过十里闸村时,看到拍照的我,一位老人或许是看着陌生人,或许是看着我的相机觉得是记者类的,走过来和我闲聊,老人姓刘,曾做过大队书记,很是健谈。他和我除了谈及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拉旱船、村民们集体挖掘运河河道的故事外,还给我讲了一个笑话。
十里闸村基本是济宁三县(嘉祥、梁山和汶上)交界处了,在其村西北方向不到两公里处有一村民习惯称呼的吴家林(鲁西南地区,某某林一般是指墓地)。这是一个大土堆,土堆西侧二十米左右就是三县交界的点。由于这里受黄河和大运河影响,周围都是平原庄稼地。上个世纪,村民们养狗逮兔子,经常比谁家的狗跑得快,有一个人逼急了说:我的狗一分钟跑了三个县。这当然没有人信了,但人家还指天发誓,最后无奈揭秘说是在吴家林跑的,这下子大家肯定相信了。后来再说什么快,大家不信就揶揄说“是在吴家林跑的吧”。
 吴家堌堆和茅家堌堆墓群
吴家林就是我们常说的吴家堌堆,为“茅家堌堆墓群”中的一个,当然还有一个更大气的名字为“鲁诸公墓或鲁九公墓”。
茅家堌堆墓群其实是九个堌堆,分别为茅家堌堆、吴家堌堆、芭家堌堆、王家堌堆、黄家堌堆、姬家堌堆、周家堌堆、平家堌堆、三堌堆,不过随着黄河泛滥和淤积,目前仅吴家堌堆遗迹明显,并在堌堆前设“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碑。
鲁西南的堌堆都是宝,这茅家堌堆当然也是了,这下面埋藏的都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国公,实际上是鲁国的皇林,所以也称为鲁九公墓 一名鲁诸公墓。
据《春秋》、《姬氏志》等记载:“桓公游于阚,面南望气卜吉,而欲葬焉。”鲁桓公曾经在此观光考察,发现这里是一片风水宝地,于是从鲁桓公开始,包括其后的僖公、文公、闵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等均葬于“阚”。
吴家堌堆位于济宁到梁山的省道S241梁山界界牌公路的右侧,在大路上就可以看到一个仅仅两三米高的封土,这儿就是吴家堌堆了。
 阚城遗址
“桓公游于阚”,这个阚又是指的什么呢?如果你去探访吴家堌堆,那么还是在梁山界牌处,西侧有一条生产路,生产路北面就是吴家堌堆,南侧省道的路边就是一块“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阚城遗址”的石碑。
阚城的故事更久远了,阚城故称“蚩阚城”,意思就是蚩尤的阚城。它是当年蚩尤所建的国都,是中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上古城池之一,约有五千年的历史。
还有一种说法,炎黄二帝打败蚩尤之后,蚩尤被兵解,其首级葬于致密城,并修蚩尤冢,“致密”是为“阚”,阚城成为专祀蚩尤的“冢城”。现在在南旺镇西、梁济运河之滨有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蚩尤冢。
阚城(致密城)还和孔子有关,我们都知道孔子出仕之地就是中都,史书上有“孔子宰中都”,中都的治所就是致密城。这从《水经注》也可以佐证:“须昌县有致密城,古中都也。中都本治致密城。”需要说明的是,那时所指的阚城(致密城)只是指城池而不是行政区划。
阚城地处大野泽之地,历史上多受洪水破坏,但它却一直延续到了北宋时期,因地震毁陷,其后黄河泛滥被淤积埋没,故它和鲁九公墓一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明万历间曾经发掘出土鲁公墓道碑,由于当地多水(南旺湖)也未曾对阚城等地进行太多考证。直至大运河废弃古道之后,因南旺湖渐渐淤为陆地,才开始对蚩尤冢、鲁九公墓、阚城等遗址逐渐考证,历史再次浮现在了世人眼前。
在周边即有开河村曾有老干碑、姬庄村,梁山也有阚村,这种种迹象显示这里和古城阚城以及鲁国国姓“姬”氏的渊源。
到了这儿还有个传说不得不说,在当地有陷皇城之说,是指经常看到空中浮现古城。我遇到了刘姓老人就告诉我,他们十里闸的村民也曾在吴家堌堆看到过古城浮现,想来就是我们现代说的“海市蜃楼”,毕竟当年这儿曾经是一片汪洋。但此说却让消失的阚城和鲁九公墓更是神秘莫测。
汶上一个大土堆,两处文物古迹,既有鲁九公墓(鲁国皇林),又有孔子初仕之地阚城遗址,如果没有老乡介绍,外人实在难以发现和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