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结题信息公示--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绿色化学 2022-12-17 发布于湖南

一、课题成果名称:

《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二、课题组成员(按贡献大小排序)

李述娟、梁成花、谭婷、许陈、谢光凤、资义娥、钟三梅

三、核心概念界定(关键词的界定)

“小古文”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适合儿童阅读的,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因其短小精悍、意韵深厚的特点被学生所喜爱,而且小古文还具有一定的韵律、节奏,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这也是现代白话文所不能达到的。

《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指的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指导下,针对小学阶段小古文阅读教学工作进行的研究。小学“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主要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教学活动课例及设计,总结新方法、新思路,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应用来展示小古文的魅力,充实老师文言文知识储备,提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小古文阅读教学能力,建立一个有效的小古文阅读教学模式,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一模式。进而,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自主阅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将这些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四、研究内容

(一)探索小学中高段小古文的教学策略和有效途径。

1、通过对小古文教法的研究,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

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

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

成小古文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

根基。

2、探索小学中高段语文小古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文言文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探索通过小古文积累,培养学生良好品性的有效途径。

1、选取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小古文诵读内容,小古文诵读的

兴趣,小古文诵读的方法。

2、学生背诵古诗词增加了记忆力,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文

化素养,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了传统美德的教育。

五、研究过程中开展的研究活动

1、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召开耒阳市级课题开题论证会

2、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小古文”课题组开展高年级小古文阅读现状调查

3、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课题组开展“小古文”教学名师观摩课及公开课活动

4、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课题组开展“我爱小古文”朗诵比赛

5、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课题组开展“我爱小古文”手抄报评比活动

6、聚焦小古文教学,优化教学策略

7、讲“小古文”故事,领悟大智慧

8、记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小古文课题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实践成效

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策略:

(一)文白结合

很多成语典故、历史故事是根据文言文改编过来的。学生在阅读这些故事后,教师可以出示文言文让学生比对。学生会发现这么多的内容,文言文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表现出来,字少意丰,从而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四年级下册的《囊萤夜读》,教师引导学生先看课文中的插图,通过完善细节,添加想象,将其连缀成一个小故事。讲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文白对比,学生对文言文有了连贯融通的感知,愿意根据小故事、生活经验、前后语境、注释等来理解这篇课文,并积累了词语“恭勤不倦、博学多通、以夜继日”,感受到古人学习的刻苦。

(二)熟读成诵

古人称读书为“吟”“咏”,文言之味首先是“读”出来的。小古文朗读是基础,作为老师要以身示范,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进而引导学生感受小古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1.读出韵

一要读准字音,关注通假字、生僻字的正确朗读。二要读出节奏,注意文言文句子中的合理停顿。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易错的停顿点进行正确断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杨氏之子》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学生几乎都读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禽”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固定词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它是两个词,应分开来读。三要读出韵律,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声断气连,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读出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比较有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大意,展示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开火车读、同桌对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使学生能够将古文读得声情并茂。在读中理解文章大意。

3.读出言

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言意兼得”。教《杨氏之子》时,教师可从题目入手,让学生用文言介绍自己,如“张氏之子”“李氏之女”,还可以根据句式造句,如“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等,教师的评价也可用文言词汇,如“甚聪惠”“汝甚伶俐”等。通过语言迁移,习得方法,积累语言,形成语感。

(三)巧借资源,拓展学习

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对语文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言文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以课本为基础,链接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1.文言文有不少丰富的历史故事,教师通过借助资料拓展讲解相关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了解人物形象。将点的知识拓宽成面的知识,既能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又能激发其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书籍,拓展学习小古文有关的信息。比如,在上《囊萤夜读》之前,安排学生在课外查找车胤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说一说。学生的探求意识浓厚,相信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2.拓展词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适时拓展学生的词汇,如《囊萤夜读》中,“家贫不常得油”的“贫”是“贫穷”的意思,“家贫”是“家里贫穷”。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个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由此引申出贫困、贫苦、贫穷等词语。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打通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学习的通道,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重难点处,补充渗透。与现代文相同,文言文中也会有重点句段,也会有难以理解的词句。为帮助学生读懂相关的句段,我们可通过补充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化难为易。《自相矛盾》一文中“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是重点句。这句话用读来拗口又颇负哲理,这样的表达方法,不点拨,容易忽视。教学时,对这一句拓展性阅读,说说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重点处适度展,让学生对其表达方法有深入体会,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有机的融合。

)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整体,在朗读理解小古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范本尝试多种形式的写作。《精卫填海》一文可以让学生把小古文改写成一篇神话故事,通过想象可以加上一些自己认为应该增加的词语和句子,使得语句更加通顺,更加连贯。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古文的内容,然后再写下来,先讲给同桌听,再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小古文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延伸了知识,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课题研究活动通讯稿链接

活动一:

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召开耒阳市级课题开题论证会

https://mp.weixin.qq.com/s/lMR_gumRqg132Vabxnw9XA

活动二:

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课题组开展高年级小古文阅读现状调查https://mp.weixin.qq.com/s/2b3nM9jc0KI-9WLNlFo_kA

活动三:

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课题组开展“小古文”教学名师观摩课及公开课活动

https://mp.weixin.qq.com/s/KHx_v_nI4TNdDbKE93XSUg

活动四:

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课题组开展“我爱小古文”朗诵比赛

https://mp.weixin.qq.com/s/SVDfIkzg_u6LI_OS_zUFuA

活动五:

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课题组开展“我爱小古文”手抄报评比活动https://mp.weixin.qq.com/s/FFXTcVLwN9AUFiGpdhI1yQ

活动六:

聚焦小古文教学,优化教学策略

https://mp.weixin.qq.com/s/6T0SA0bWM_yfDCXRjP2I6Q

活动七:讲“小古文”故事,领悟大智慧

https://mp.weixin.qq.com/s/JuQ_lWw-OyigURSE1TCkpw

活动八:

记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小古文课题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https://mp.weixin.qq.com/s/nP1uBou1MDs3C4AoaTdqLQ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