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阳了”,一位基层中医院长48小时亲历记

 hty16909 2022-12-17 发布于广西

我是济南杏林中医院孙院长,12月13早晨起床后,感觉到身体上有点儿与往日不同,又说不上来是哪里不舒服,也就没有过于在意。上午9点钟左右,骤然出现发冷寒颤,坐立不适,诊脉:浮紧、阳微、阴弦,这是风寒外邪引起的典型的“桂枝葛根汤症”。辨证处置应该以解表、散寒、温阳、祛风为主。即自开了“桂枝加葛根汤”针对风寒客于太阳经腧、营卫不和之发热、恶风、项背疼痛等症状进行调治。即抓快煎,以求尽快驱邪,避免伤正。

我“阳了”,一位基层中医院长48小时亲历记

煎药的空档,测量体温40℃。新冠抗原测试结果,为阳性。半小时后,喝了煎剂。大约1个小时后,身体可以舒展了,也不再那么怕冷。但是,身体从上到下各处酸痛的症状开始加重。并且有明显的蚁行游走噬骨之感,逐渐向四肢外周扩散。尤其是筋骨关节部位,比较明显。

到了午时,腰骶、颈项、颈肩、臀部和小腿肚子等部分出现剧烈疼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其程度已经到了我自己能够承受的边缘,坐也不行站也不行,坐着腰骶尾就像炸裂一样撑不住,起蹲时,感觉肌肉和血管像被刀划伤了一样,即便是躺着也不行,总而言之,就是各种各样难以描述的难受。仿佛有一只无形的魔掌想要把你的肉体撕裂一般。我只能在体会着病毒的攻击中,等待药力的显现。中午没有进餐。因为,邪气入里,耗伤胃气,正是正邪相争的关键时刻,进食必然进一步耗散正气。我只是间断性的喝水。第二次服药之后,身体开始微微出汗。从我的感觉上来讲,所有的症状基本上稳定下来,没有继续加重的迹象。傍晚,测量体温为39.5℃。

我“阳了”,一位基层中医院长48小时亲历记

时间到了晚上,我开始出现口干口苦的症状,辩证为少阳、少阴致病,遂在前方的基础上,在睡前加服“小柴胡汤加细辛”。体温降至39℃。整个晚上,迷迷瞪瞪,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终于度过了那个令人煎熬的夜晚。天亮的时候,我自感症状有所改善和缓解的趋势。但有几个部位,比如前胸、还有身体比较薄弱的膝关节和下肢静脉曲张这样的部位,偶尔会出现针刺样的疼痛。看起来,病毒的攻击性还是很强的。

12月14日凌晨,测量体温39℃。有饥饿感,从早饭时开始,能够像往常一样进餐。

继续服用:桂枝加葛根汤”和“小柴胡汤加细辛”。自我隔离,身体一直处于微微出汗的状态。症状较13日夜里明显减轻。

12月15早晨,体温降至37℃。主要症状基本消除。

总结:我个人的感受是,对于大家来说,病毒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的差异性,以及寒热、虚实的具体表现,在治疗的时候,首先一定要时行辩证。对我来讲,符合太阳表寒传少阳、少阴证,遂服以上二方,在没有使用任何西药的情况下,能够在48小时之内,有效的控制并且使体温趋于正常。这是我辩证的要点。通过我的体验,足以说明,中药对新冠阳性患者,是非常有效的,这也能够看出中药的神奇之处。

我“阳了”,一位基层中医院长48小时亲历记

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中西医各有自己的理念和方法,中医更注重于辩证施治,下面给广大患者朋友们提供几个用药思路,仅供参考。如果有需要,请联系专业医师,指导使用,以便能够切实有效地给你带来帮助。

一,症见:发热、怕冷、无汗。用“麻黄汤”加黄芪。即:黄芪、桂枝、杏仁各10克,炙甘草6克。

二,症见:发热、怕冷、有汗。用“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各10克。

三,症见:发热、怕热、口渴、喉咙痛。用“银翘散”:银花、连翘、淡豆豉、荆芥、牛蒡子各10克,芦根30克,竹叶、薄荷、生甘草各6克。

四,症见:发热、怕冷、腹泻。用藿香正气水。

我“阳了”,一位基层中医院长48小时亲历记

有了这次不平凡的亲身经历,在这里,我真诚地提醒大家,平时一定要加强个人防护,特别是老年人,尽量少去人员密集或者封闭的场合,保持良好的心态,饮食以清淡为主,营养搭配合理,注意调养休息,能够晚一天感染,就尽可能的晚一天感染,以免造成严重的伤害。因为病毒在一轮一轮不断地进化过程中,其毒性和攻击性都在降低。同时,我倡议有条件和兴趣的朋友,可以适当地进行户外锻炼,特别建议大家练习八段锦、太极拳,利用传统中医的健身法,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最后,祝愿大家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我“阳了”,一位基层中医院长48小时亲历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