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右任永春墨缘(全文)

 高翔MyFriend 2022-12-18 发布于广东

辛亥革命先驱、元老于右任先生(1879-1964),是沉雄博大的一代书法大师。他曾说:“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他中年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到了晚年,他的草书更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时呈平稳拖长之形,时作险绝之势,雄浑奇伟,潇洒脱俗,简洁质朴,成为中国二十世纪书法界有名的“于体”。

于右任先生与福建永春籍名人梁披云有长期深厚的师生情谊。又由于种种因缘,于右任先生还有诸多墨宝留在永春,内容包括挽辞、报头、屏风联、匾额、楹联等。

1924年秋,梁披云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结识了当时担任校长的于右任,结下师生之谊。1929年,时年仅二十二岁的梁披云和泉州地方名流共同发起,在泉州创办黎明高级中学(黎明大学前身),被公推为校长,特聘于右任先生为董事,并请于右任题写校名。梁披云还曾特地请于右任书写一副对联“海是龙世界;云是鹤故乡”,赠给当时正在上海立达学园高中部求学的弟弟梁灵光,梁灵光将其挂于床头,作为座右铭。梁披云后来多次瞻仰于右任挥毫题字,深悟“神恬气舒,笔随意到,万毫齐力而锋敛劲藏,挥洒自如而不失矩度”的气势在于“胸无纤尘”和“腕运千钧”之功,又见“于师静坐沉思,右手辄作握笔状,频运指腕书空”,又悟出“心慕手追”和“意在笔先”之道,可谓深得于右任书法之精髓,自己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1934年初,十九路军“闽变”失败,黎明中学被封闭,时兼任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的于右任邀请梁披云到该校执教农业经济学,但梁披云决意出洋而未赴任。

1934年初,余东有(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人,台湾文学大师余光中之祖父)去世,军政要员和社会名流七十余人闻讣而题赠挽辞,汇为《余东有先生像赞纪念册》一书。于右任也题赠挽辞:“发粟济饥,出资息争;允矣君子,世多令名。”上款“东有先生象赞”,落款“于右任题”。现在永春县档案馆收藏有《余东有先生像赞纪念册》石印本。

抗战初期,旅居厦门的永春籍人士李汉青、郭礼宗等返永,与曾天民等合作,于1938年7月7日抗日战争一周年时,创办《永春日报》。该报为中国首家创办海外版的报刊,于抗战期间发行南洋各埠,在星马侨界反响不凡。曾是报界闻人的于右任先生欣然为《永春日报》题写报头,落款“右任”并有篆章。现在永春县档案馆收藏有1945、1946年份的《永春日报》。

永春富商沈逢源,在香港和南洋经商有成,于1941年在其家乡蓬壶镇仙岭村建成颇具闽南风格的新居“德兴堂”,特请于右任先生题写对联:“栖鸾多种竹;爱鹤莫移松。”该联分镌于德兴堂大厅左右木制屏风上,涂以金漆,字体大有行云流水之势,至今犹奕奕生辉。

1943年,于右任在重庆为梁披云书写“思基楼”匾额,上款“民国三十二年”,下款“右任”,并盖篆章“右任”。该匾悬于永春县五里街镇“金泉兴行”店址后的楼堂中。“金泉兴行”为梁披云父辈经营的著名商号,披云祖父字“第思”,父字“绳基”,“思基”盖各取一字,寓思本、固本、缅怀祖德之深意。匾字为阴刻,以行书出之,今尚存。

1949年8月,时值解放前夕,梁披云到香港,见到了去路彷徨的恩师于右任,劝说他先到南洋散散心。于右任接受建议,但他为营救杨虎城又到重庆与会晤,结果却被强行送往台湾。

1959年,新加坡永春会馆举行庆祝成立92周年暨新会馆落成典礼,时任永春会馆主席的陈承丕特地拜托在台湾的两位永春乡亲――退役中将余承尧、台北永春同乡会理事长余超英(余光中父亲),转请台湾书法界名家题词。于右任先生欣然挥毫,书赠以“永春”冠头的对联:“永峙星洲面临碧海;春回南国人羡桃源。”(上联“星洲”指新加坡,下联“桃源”为永春古称)该联文采斐然,气概不凡,一手于体更是笔走龙蛇,苍劲秀丽,被珍重地嵌刻于新加坡永春会馆礼堂内。

于右任与宋渊源(永春县五里街儒林村人,曾任国民政府委员)同为同盟会员,早在1911年辛亥革命时即已在上海相识,抗战时又同任参政会参政员。1961年4月,宋渊源病逝于台北,于右任题赠挽联:“相契在民元极钦风范;大功成皆作前锋。”该挽联后刊刻于宋渊源墓石上(墓在台北六张犁示范公墓)。同时刊印《宋渊源先生纪念集》,书名也由于右任题写。现在居住在永春儒林的宋辅民(宋渊源之孙)收藏有《宋渊源先生纪念集》一书。

于右任晚年在台湾生活孤寂,郁郁寡欢,1962年1月赋诗《望大陆》,哀歌“葬我高山兮望大陆”,表达了他怀念故土、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1964年11月10日病逝于台北。1965年7月,其灵柩安葬于台北阳明山与淡水河之间的大屯山八拉卡墓园,隔海眺望着祖国大陆。1972年,梁披云在新加坡见到周颖南(福建仙游人,新加坡著名儒商)珍藏的于右任草书自写诗卷,细观先师手泽,感慨万千,特赋诗云:“楚骚今草两神奇,游夏安能赞一词。公论河阳题句在,中年晚岁最堪师。香江曾许议南游,却下澎台作楚囚。坟树料应西北靡,芝田蕙圃遍秦州。”其中“楚骚今草”句赞恩师诗歌和书法成就登峰造极;“游夏”用孔子弟子子游、子夏典故;“香江”句回忆当年在香港劝恩师去南洋而未成,恩师被挟去台湾,终成千古之憾;“坟树”句写恩师魂系故土,心念统一。

1987年秋,梁披云携女儿到于右任家乡陕西三原,凭吊先师遗迹,并期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以使先师暂厝异乡的灵柩得归故土。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