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只知道降糖还不够!

 名天 2022-12-19 发布于江西
大家对于糖尿病并不陌生,但认知基本都还局限在 2 型糖尿病的范畴内,我们针对糖尿病更多的介绍也是对于 2 型糖尿病的基础科普。但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一直都是导致用药异常的主要原因。

大家可能会认为,糖尿病分型貌似没那么重要,因为降糖药物都是那么使用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糖尿病分型这件事。


糖尿病分型



国际国内有不少糖尿病分型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整理如下:

  


之所以进行糖尿病分型,是因为不同类型糖尿病之间表现千差万别,这也直接导致了各种类型糖尿病用药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

同是降糖药物,一旦使用错误,很可能成为「致命」的药物。不妨跟着笔者进行一一盘点。


SGLT-2 抑制剂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SGLT-2i)作为目前临床中新型降糖药物,是合并 ASCVD 或 DKD 等疾病的高危糖尿病患者的优选药物,可改善血糖、有助于控制体重并具有心肾保护作用。

代表药物有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等。通过抑制肾脏的 SGLT-2 或 SGLT-1 进而抑制葡萄糖重吸收,降低肾糖阈并促进尿糖的排泄,从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1 型糖尿病的患者多伴有严重胰岛功能衰竭,葡萄糖利用能力降低,脂肪大量被消耗丢失,可产生大量酮体,易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而与未使用 SGLT-2i 的糖尿病患者相比,使用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升高,包括血糖正常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uDKA)。

在以下糖尿病患者使用 SGLT-2i 相对更易出现 euDKA,因此暂不建议使用:

  • 胰岛素分泌功能极差的患者;

  • 严格限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

  • 有血容量不足的患者;

  • 胰岛素使用剂量中断治疗的患者;

  • 近期对胰岛素需求量骤增的糖尿病患者;

  • 1 型糖尿病或者严重胰岛素缺乏类型的糖尿病患者。


目前在国内该类药物未获批用于 1 型糖尿病患者,但不限于胰岛功能相对良好、超重、心肾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的成人隐匿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在使用期间应注意监测酮体变化。但 LADA 患者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胰岛功能逐渐衰退,应积极检查胰岛功能,及时做出调整。


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促泌剂常见的代表药物有:

  • 磺脲类促泌剂:代表药物如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

  • 非磺脲类促泌剂:主要是格列奈类药物,代表药物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该类药物通过促进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量,来起到降糖的效果。这类药物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是一个很好的降糖选择,但是在 1 型糖尿病或者严重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患者中,是不建议使用的。

本身 1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衰竭的速度就很快,这种时候应尽可能保护胰岛细胞、减少细胞衰亡,这种状态下应避免使用胰岛促泌剂,选用其他药物或者「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磺脲类药物使 1 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减退更快,这可能与其直接作用于胰岛 β 细胞,促进胰岛素释放和加速 β 细胞凋亡有关。这一类型糖尿病患者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糖尿病的经典药物,如果患者没有禁忌症,二甲双胍应全程存在于糖尿病治疗方案中。

在 2 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2020 年版」中指出:

  • 生活方式和二甲双胍为一线治疗;

  • 合并 ASCVD 或者心血管风险较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不论 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症均需启动 SGLT-2i 或 GLP-1RA 治疗;

  • 合并 CKD 或者心力衰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不论 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症,需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 SGLT-2i 治疗,无法使用前者则需加用 GLP-1RA 治疗;

  • 一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不达标,可考虑启动二联或者三联药物进行降糖,甚至联用胰岛素。


我国糖尿病类型以 2 型糖尿病为主,而且在目前所有的降糖药物中,2 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的药物较为广泛。但以下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无法使用二甲双胍:

>> 线粒体糖尿病

该类型糖尿病患者表现容易和 1 型及 2 型糖尿病弄混,因此一旦发现,应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对于这 3 种类型糖尿病的区别,总结如下:

  


临床中有许多药物对线粒体功能有不良影响,但往往忽视了这些药物。例如四环素和氯霉素等抗生素,丙戊酸钠、苯妥英和苯巴比妥抗癫痫类药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他汀类药物及二甲双胍等。至于二甲双胍,国际上已有多个研究发现,它可通过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 Ⅰ 的功能而抑制肝糖输出,特别是在乳酸酸中毒等危险因素存在下,应避免使用。

尽管临床中该类型糖尿病发病率不算很高,但仍需警惕二甲双胍使用的普遍性带来的风险。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一直都是临床中常见的一个现象,高胰岛素血症在糖尿病患者中表现得比较多,尤其是在 2 型糖尿病且有明显肥胖的病人中。前段时间遇到的两位胰岛素抵抗患者如下,这两位患者的 BMI 都在 28.0 kg/m2 及以上:

  

  

胰岛素抵抗(空腹数值)

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患者极易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如果这种时候继续使用胰岛素的话,不仅会逐渐增加胰岛素使用剂量,而且也会继续加重胰岛素抵抗,无法达到改善血糖的效果。

尽管胰岛素是最有效降糖方案,但盲目的增加胰岛素治疗剂量,并不是正确的选择。若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当务之急则是改善胰岛素抵抗这种状态。目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选择性较广:

二联方案

  


三联方案

  

注:TZDs 噻唑烷二酮类;ASCVD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KD  慢性肾脏病

近年来,糖尿病的分型愈加明确。如果千篇一律的用药,有可能酿成大错,甚至有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不断完善糖尿病分型,会对未来糖尿病的用药选择指引更明确的道路。

点评


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较大的疾病,如正文所言,经典的分类方法可将其分为四大类,而特殊类型糖尿病又可根据病因进一步再细分。此外,由于病程不同、靶器官损伤程度不同,以及容易合并其他疾病的缘故,降糖药物的选择就显得更加复杂。


这篇科普文章,从糖尿病分型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类型糖尿病用药是有差别的,同时为我们介绍了常见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也为「胰岛素抵抗」这一常见的状态给出了药物选择推荐方案。


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相对复杂,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够「药到病除」;而用药不合适,「救命药」就会变成「致命药」。因此,科学合理的选择降糖药物,不仅要有效地控制血糖,更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