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途多舛、逆流而上的汉宣帝为何能够称王称霸,成就昭宣之治?

 凤凰山居士 2022-12-19 发布于江西

2020-10-30 14:10

都说人生无常,世事变幻如梦,年少乞讨的朱元璋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能够成为开国皇帝,奠定大明三百年江山社稷,秦末亭长刘邦,一介布衣,最后却能在群雄逐鹿中一鸣惊人,建立大汉帝国。

同样的,汉武帝晚年发动巫蛊之变,当时的太子一家因此而丧命,仅仅留下一位襁褓孤儿在狱中孤苦伶仃,谁曾想最后依旧登上了大汉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宝座。

除此之外他上位后还"叛经离道",非但没有因此而退位,反而还创造出一个盛世——昭宣之治,从阶下囚到殿上皇,为什么幼年孤苦、离经叛道的汉宣帝,最后能称王称"霸",青史留名?


一:从阶下囚到九五之尊的历程

1:巫蛊之乱,从天堂堕入地狱

汉武帝的一生虽然居功至伟,但是也有抹不去的污点,晚年的汉武帝猜忌之心日益严重,稍有不慎朝廷臣子就可能遭受弥天大祸,最后发展到连帝国继承人都不例外的地步。

当时汉武帝受江充的蛊惑,企图废掉太子,不甘心的太子刘据企图通过兵变的发生铲除江充,最后兵败身死。据《汉书》当中记载称:"及巫蛊事起,京师流血,僵尸数万,太子子父皆败。"

而在襁褓之中的汉宣帝也成为太子遗留下最后的血脉,自小在牢狱之中长大,直到汉武帝后来发现真相时,一切都悔之晚矣,只能讲汉昭帝重新录入宗籍。


2:天命所归,君临天下

汉宣帝能够登基为皇也是一个传奇,首先汉武帝制定的继承人汉昭帝虽然在位期间颇有政绩,恢复了长时间战争破坏的生产生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但是汉昭帝却没有留下子嗣。

最后霍光从宗室当中选择了当时的昌邑王为帝,事实却是昌邑王并非霍光所想象的那样好控制,最后联合太后发动政变废掉昌邑王,改立汉宣帝为皇帝。据《汉书》当中记载称:"后曾孙收养于掖庭,遂登至尊位"。

自从汉宣帝走完了别人一生都不能走完的路,从阶下囚到九五之尊的历程让许多人感慨不已。然而汉宣帝面对来之不易的皇位并没有"安分守己"而是做出了一系列"离经叛道"的事情,让当时的人大吃一惊。


二:"离经叛道"却最终称王称霸的汉宣帝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什么说汉宣帝是"离经叛道"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西汉王朝的统治思想与策略,汉武帝之时,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思想纳入到官方权威统治思想的范围,是西汉政府唯一承认的合法思想。

当时儒家一跃成为主流的思想,使得当时社会上的读书人纷纷投向儒家,其他学派渐渐的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汉武帝之后的汉昭帝依旧延续其父的做法,独尊儒术。

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汉昭帝对儒家学说的推崇事迹称"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战战栗栗,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诵《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当汉宣帝继位之后,举国上下都认为他会采取和以前帝王相同的做法,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2:叛经离道,霸王之道杂

儒家思想当中一直推崇以王道治国,然而汉宣帝继位之后并没有完全依据这一思想来治国理政,而是创造性的提出王霸之道杂之的治理策略,这在当时无疑是平地惊雷,让当时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大臣们看来是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

据《汉书》当中记载汉宣帝的文化政策称"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由此可见,汉宣帝时期思想文化的相对自由性。

在政治上汉宣帝也一直贯穿这王霸之道杂之的方针。西汉的情况并没有像某些人预料的那样江河日下,反而是欣欣向荣。

3:称王称霸,成就昭宣之治

汉宣帝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一系列"叛经离道"的做法之后,西汉王朝的实力似乎是更上一层楼,在思想文化上不复汉武帝时期如此严苛,相对宽松自由。政治上能臣良吏辈出,民殷国富。

在对外方面汉朝的统治疆域达到了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的巅峰时期。据《新序》当中记载评价称:"中宗之世,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为何汉宣帝能够实现从阶下囚到九五之尊,从"离经叛道"到称王称霸的过程呢?

三:命途多舛,离经叛道的汉宣帝为何能够称王称霸?

1:虽然独尊儒术,但儒学尚未僵化且影响力未达到巅峰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虽然确立了儒学主流思想的地位,并且经过两代帝王的经营,儒学的地位也已经逐渐巩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儒家已经达到了垄断是地位,其他的思想学派依旧活跃在民间之中,百家之人也依旧存在。

不买儒家账的人也有很多。就连当中的帝王汉宣帝也曾经直言不讳的指出:"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由此可见,当时儒学的影响力虽然有所增强,但是却达不到左右朝政,舆论天下的地步。

除此之外,儒家在当时远远没有达到后世的僵化地步,他们对于不同的学说依旧能够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儒家的包容性还是很强的。儒家当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大同思想,就是吸收了死对头墨家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而当时的儒家以及能够采取《荀子》一书当中记载的包容方法"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来扩张儒学的影响力,来完善儒家思想。所以汉宣帝采取王霸之道杂之的治国政策才得以顺利实行,最后达到称王称霸的成就。

2:汉宣帝洞若观火,才能不俗

汉宣帝能够达到称王称霸的地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汉宣帝本身的突出才能。从上面对汉宣帝的叙述可知,他幼年时期历经坎坷,遍识人间炎凉,在铸就他坚毅性格的同时,对于底层百姓也远比朝廷之上的百官更加清楚。

据《汉书》当中记载称:":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正是因为汉宣帝知道大汉帝国现在最需要什么,不是一味通过儒家的控制百姓的思想,而是要通过政治思想上的变革,灵活的使用这些思想武器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


汉宣帝除了对整个帝国的现状了如指掌之外,他本身的才能在中国古代的帝王当中也是佼佼者。首先,他熬死了权臣霍光,以一种相对平和的方式将帝国大权重新牢牢掌控在手中。

其次他在推崇王霸之道杂之的举措的同时,依旧承认儒家的正统思想地位,对外强硬,极大的扩张了汉朝的疆域,据《汉书》当中记载评价汉宣帝称"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

同时汉宣帝也是汉朝仅有的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文治武功足现汉宣帝不俗的才能,这些都是汉宣帝能够称王称霸的原因所在。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虽然当前的许多人对于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诟病不已,但是在封建王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维护巩固国家统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比较贤明的时候,发挥出了力量是巨大的。

例如汉武帝能够倾举国之力和北方的匈奴大战数十年,为西汉赢得了百年和平。就和这一制度强大的凝聚力分不开。而汉宣帝为何如此"叛经离道"却依旧能够实现心中王霸之道杂之的策略,难道是当时的儒家既得利益者不想阻止吗?

汉宣帝能够强力实现王霸之道杂之,在离经叛道的道路上狂奔,离不开他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离不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来支持他心中的报负因此汉宣帝能够称王称霸有其制度根源。


四:结语

幼年孤苦伶仃,遭遇大难,人生无望却最后能够登上帝位,君临天下。离经叛道,王霸并行,逆流而上,成就昭宣之治,最终称王称霸。

究其原因,在于儒学羽翼未丰且不失包容性,汉昭帝过人的才能与见识以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给他巨大的权力,支持汉昭帝能够依照自己的想法来打造属于自己的江山社稷。

《资治通鉴》对于历史的记载告诉我们,读史不能读表面。因此欲了解更多历史的智慧,应该多读、细读《资治通鉴》。读史所培养的大局观,以及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世界的方法,是无论身处哪个时代的人都需要的。不要将目光只锁定在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之上,而是要将目光放的更长远一些。

伟人对于这卷书也称得上爱不释手,据晚年照顾他的护士孟锦云介绍,那本已经被翻得十分破旧的《资治通鉴》一直摆在他的床头,而他也曾十分热烈的同这位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护士讨论过书中的种种。

因此,笔者向大家推荐这套好书——《资治通鉴》。编纂、翻译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