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统治者眼中的儒家

 Mr.ying 2018-09-28

“每天感悟一点国学之美”


西汉时期长安未央宫前殿推测复原图


儒家学术被官方重视,是从西汉开始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它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可是,统治者自己是否信奉儒术呢?

让我们看一看西汉几位有作为的皇帝是怎样看待儒家的。


汉高祖:一度鄙视儒家

刘邦出生在战国末年。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秦朝,法家思想占据了上风。刘邦虽不是法家,但他在马上打天下,瞧不起“竖儒”,认为他们迂腐,书呆子。他甚至用儒生的帽子拿来当尿盆,故意往里面撒尿。

建立汉朝之后,上朝时,那班文臣武将还是照战争时代一样,在宫殿里拔剑叫嚷,使酒任性,刘邦却奈何不了他们。这时候,儒家学者叔孙通帮他制订了一套较简便的礼仪制度,从此各大臣们上朝都有规有矩,刘邦体会到做帝王的尊严,高兴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天子的尊贵啊!”

刘邦对儒家学说的兴趣是非常有限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开始认识到其中的意义。

刘邦祭孔图


汉武帝:重视儒家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同时也是半个暴君。他开通西域,又征服屡次侵犯汉朝的匈奴,还爱好文学与音乐,设乐府机构掌管音乐。他的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比起刘邦来说,汉武帝刘彻是重视儒家的。他好大喜功,凡是讲排场、有面子、标榜汉朝国力的事情,就能得他欢心。司马相如的大赋就是这样迷住了汉武帝。而儒家的礼乐制度有着冠冕堂皇的一面,这对他来说也是有诱惑的。

于是他让儒家的五经成为官方的学问,以此为教材,来教育那些想要当官的读书人。这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思想,正式走上了政治的舞台。这是他对儒家的巨大贡献。

中国是最早在意识形态上达成统一的国家,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

武帝还保护儒生。他的祖母窦太后喜爱黄老学说,不喜儒家。有一次,著名的儒家学者辕固竟敢贬低《老子》,她动了怒,要罚辕固进笼子里,与野猪搏斗。武帝一见情况危急,赶紧让人递给辕固一把兵器,才使他杀死了野猪,没有被咬死。

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为他的中央集权服务的。说到底,也只是利用儒家统治人民罢了。他决不是一位仁君。人们说武帝“外儒内法”,就是指他有法家严酷的一面。他重用酷吏张汤,又疑心病重,既不信任臣子,又不相信自己的后妃与太子。他不体恤百姓的疾苦,动辄做劳民伤财的事情,穷兵黩武,血流成河。到他晚年,国内户口减半,甚至爆发了农民起义。这时他才良心发现,已悔之晚矣。


汉宣帝:儒法并用

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原来,汉武帝晚年误信谗言,制造冤案,逼死了皇后卫子夫与太子刘据。刘据的孙子——年幼的皇曾孙刘询流落到了民间。身为罪人之后,他过得并不好。成年后,像样一点的人家都不愿把女儿嫁给他。哪知道,后来天旋地转,他被迎回汉宫登基,当上了皇帝。

宣帝一步步地铲除垄断朝纲的霍光,而把政权收回自己的手中。宣帝了解民间的情形,知道百姓需要什么,弊端又在哪里。因此他很重视地方行政的管理,在他的治理下,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局面。同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而北匈奴则被打败。西汉的国力在这时达到了巅峰。

汉宣帝虽然雄才大略,却也儿女情长。他对出身民间的糟糠之妻许皇后有情有义。许皇后命薄早死,撇下了年幼的儿子刘奭。他长大后学会吹箫,又爱读史书,但性格柔弱,缺少主见。他喜爱儒术的仁慈,却常被谗言所蒙蔽,并不能当机立断。

宣帝不看好这个儿子,常担心汉室会毁在他的手中,并教他说:“我们汉家自有法度,要兼用霸道与王道。”霸道就是指法家的暴力与权术,而王道就是儒家的以仁政赢得民心。可见,汉宣帝比汉武帝又要进一步,他是主张儒家和法家并用的,既有儒家仁德的一面,又有法家威权的一面。

宣帝想要废了刘奭,另立太子。但是,许皇后在世时的音容笑貌却始终在他眼前,挥之不去。他还是下不了手。最终,太子成为了后来的汉元帝。元帝在位时被臣子糊弄,导致宦官专权。儒家的仁政并没有真正实现。

儒家被统治者全盘接受,是在初唐时期。唐太宗用儒术治国,开创了贞观之治,这就是后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