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膝骨关节炎六经辨治思路探讨

 小柴胡汤 2022-12-19 发布于江苏

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基础,探讨了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六经传变过程及辨治思路,理法方药均有论述,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摘要]《伤寒论》六经辨证以三阴三阳六经经络及其相互络属的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膝骨关节炎(KOA)病机以肝脾肾亏虚为主,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而六经与脏腑相连,十二经络中足三阳、足三阴经络的走行均绕膝关节,KOA与经络病变密切相关,故可从六经辨治KOA。KOA发病之初多因六经外感所致,病在三阳,病性多实;病变后期,多及三阴,病性多虚。因此,其治疗原则可概括为:病在三阳,发汗祛邪、调和营卫、利湿化瘀、通络止痛治其标;病在三阴,温经养血、调畅气机、温补脾肾、强筋壮骨治其本。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分别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具体辨治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以关节软骨变性、软骨下骨化、滑膜炎为病理特征,临床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活动不利,上下楼梯及蹲起困难等。本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据统计,在45岁以上人群中,KOA的发病率为13.8%,肥胖患者发病率更高。随着人口老龄化,KOA患者日益增多,发病率、致残率呈增长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KOA属中医学痹病范畴,常见名称包括膝痹、筋痹、历节病、鹤膝风、鼓槌风等。《伤寒论》最早建立六经辨治理论体系,对痹病证治也多有论述。本文基于《伤寒论》六经辨治体系论述KOA的病因病机、发展变化及治疗思路,为KOA的中医辨治提供参考。

图片

图片

1  六经辨治理论基础


《伤寒论》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学家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的核心是六经辨证,并且强调六经辨证是以三阴三阳六经经络及其相互络属的脏腑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KOA多见于老年人,其发病多由脏腑功能衰退所致,以肝脾肾虚为主,与其他脏腑亦有密切关系。六经与脏腑相连,且足三阳、足三阴经络的走行均绕膝关节,《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由此可以推测,KOA与经络病变密切相关,《伤寒论》六经辨治理论以足六经为基础,故可从六经辨证论治KOA
图片

2  六经辨治思路


2.1  从太阳辨治  

太阳主肤表,为六经之藩篱,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太阳主外,少阴主里。太阳失固,易致病邪内传少阴;少阴里虚,导致太阳虚馁,人体易受外邪侵袭。太阳统营卫,营卫之气相互协调,不失其常,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及防御功能。《素问·痹论》曰:“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若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营卫素虚,或因起居不慎、劳倦内伤致腠理失密、卫外不固,则六淫之邪乘虚而入,导致营卫失和,痹阻经络而发病。《灵枢·经脉》描述足太阳膀胱经的部分循行路线为“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腘中”即腘窝中央,腘窝为膝后区菱形凹陷处,故太阳经病变会引起或加重膝关节病变。

图片

KOA发病初期和加重期多由外感风寒湿邪所致,临床辨证要点为膝关节冷痛,以后外侧为主,局部麻木不仁,恶风寒,活动不利,兼发热、头痛、项背不舒、鼻鸣干呕等全身症状,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可从太阳辨治。正如《伤寒论》第35条所言:“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此时病位在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此,治当发汗解表、宣通营卫,痹病自除。《伤寒论》第20条曰:“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对于KOA初期邪客于表而见表阳虚弱、卫失固护、阴失濡养、关节屈伸不利者,宜发汗祛邪、调和营卫,予麻黄汤或桂枝加附子汤。若患者膝关节疼痛、重着、恶风、屈伸活动不利,同时伴有发热、脉浮滑数等全身症状,则为风湿郁表化热,方选麻杏苡甘汤以解肌祛风、清热祛湿。若营卫之气虚,风湿袭表,宜予防己黄芪汤以益气除湿。若外感表邪,内传于太阳膀胱之腑,水湿内停而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同时伴有小便不利、脉浮等全身症状,则以五苓散泻热除湿。矢数道明认为五苓散能调节细胞、血液中的水分,具有消肿功效。因KOA患者就诊时多数已过急性期,因此,临床少见单纯太阳病患者,常见与其他经合病者。又因太阳与少阴相表里,故最多见太阳与少阴合病者。

2.2  从阳明辨治

阳明经乃五脏六腑之海,为多气多血之经,可濡养脏腑、滑利关节。《素问·痿论》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充盛可使宗筋濡润,骨骼和关节功能正常。《灵枢·经脉》曰:“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其支者……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是主血所生病者……膝髌肿痛。”说明足阳明经循行过膝,故其病变会引起膝关节肿痛。在KOA的发展过程中,若患者素体阳盛,感受湿热之邪,或感受风寒之邪,邪从热化,出现膝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遇热加重,得凉痛减,兼壮热、烦躁、四肢困倦、头汗出、腹满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则从阳明辨治。《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曰:“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该条引申到KOA辨治中,即当病机为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时,方用白虎加桂枝汤以清热通络、宣痹止痛。若湿热明显,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泻热渗湿、透邪解表。叶天士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观点,治法提倡“急清阳明,以致小愈”“使阳明气爽……而痹痿之根尽拔”,独重宣通阳明经气,并创制“阳明流畅气血方”,选用黄芪、生白术、汉防己、川独活、薏苡仁、茯苓等药物。彭建中等报道赵绍琴教授用白虎汤治疗风湿热痹收效迅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此类证型越来越多,多见于肥胖患者,此类患者平素过食肥甘厚味,喜卧好坐,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蕴热化毒,郁于膝部,发为本病。

图片

2.3  从少阳辨治

少阳主相火,主枢机,位在半表半里。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则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心烦喜呕等症。《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直者……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素问·热论》有“少阳主骨”之说,《黄帝内经太素》亦提出:“足少阳脉主骨,络于诸节,故病诸节痛也。”施杞运用“少阳主骨”理论治疗KOA,制定和解少阳、调和气血、以衡为期的治疗大法,临床疗效明显。可见,关节病变与少阳郁滞、枢机不利密切相关。《灵枢·根结》曰:“少阳为枢……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骨繇”即肢体摇晃、关节弛缓无力疼痛等,与KOA症状相似。因此,在KOA发展过程中,邪传少阳,枢机不利,则见膝关节胀痛、以外侧或后外侧为主,关节弛张无力、屈伸活动不利,兼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胀满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或弦细,治以畅达枢机、调气和血。《伤寒论》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取桂枝之半以散太阳未尽之邪,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阳微结之证,表里双解,通畅气机,气血调和,则诸症皆消。临床此类证型多见于女性患者,特别是绝经期妇女,因年龄和雌激素水平变化导致KOA发病率显著上升,且此类患者除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不利等症状外,临床多伴有心烦、胸闷、头晕目眩、焦虑等肝气郁结、少阳失和症状。

2.4  从太阴辨治

太阴脾土,主运化水谷精微,《灵枢·痈疽》曰:“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上膝股内前廉……是主脾所生病者……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太阴脾主肌肉四肢,若脾虚失运,气血化生乏源,四肢筋骨肌肉不得濡养,湿邪流注经脉关节,则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石氏伤科认为,慢性筋骨疾病当脾肾共治。安丙辰等研究发现,KOA发病与膝关节周围核心肌群(如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腘绳肌等)肌力及周围韧带稳定性下降密切相关。病至太阴,脾土运化失司,寒湿内盛,临床辨证要点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以内侧为主,周围肌肉萎缩,兼腹满而吐、下利、纳呆食少、腹痛、乏力、气短汗出、面色少华等全身症状,舌淡,苔薄白,脉弱而缓,当从太阴辨治。方选小建中汤加减,以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若患者六脉俱不足,虚寒乏气,可加黄芪,为黄芪建中汤。若患者膝关节周围麻木不仁兼酸胀感,可选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益气通阳、和营行滞。若寒湿偏盛,则用理中丸以温中祛寒、化湿补脾。若中焦脾虚湿盛,水湿停聚于膝关节及腰部,此为“肾着”,方选甘姜苓术汤以温中散寒、健脾除湿。从太阴辨治,使脾气健运,寒湿得化,气血得生,鼓邪外出,经络通畅,则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全身症状自可缓解。临床此证型较为常见,膝关节肿胀明显者多属此证。

图片

2.5  从少阴辨治

少阴肾经,水火之藏,肾为元阴元阳之府,藏精主骨生髓,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内经知要》曰:“肾主寒水之化,肾虚则阳气不充,营卫凝泣,肢体挛踡,所谓寒则筋急也。”肾阳虚则不能主骨生髓,筋骨失养,则关节疼痛、拘急痉挛。少阴里虚,易致太阳虚衰,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流注关节,不通则痛,临床辨证要点为膝关节冷痛重着,以内侧疼痛为主,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昼轻夜重,兼恶寒肢冷、下肢无力、面色㿠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频数等全身症状,舌淡或胖嫩,苔白滑,脉沉,可从少阴辨治。《伤寒论》第305条曰:“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附子汤补肾扶阳、祛寒除湿,有利于缓解痹痛。若关节疼痛剧烈、屈伸活动不利,可选乌头汤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若风寒湿郁久化热导致患者膝关节红肿疼痛、屈伸活动不利,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滋阴清热。《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临床此证型亦较多见,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曾言:“痹证多在少阴”。

2.6  从厥阴辨治

厥阴者,两阴交尽,阴之极也,《灵枢集注·厥论》谓:“厥阴肝经主血。”《灵枢·本脏》曰:“血和则经脉流行……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若肝血不足,寒凝经脉,气血流通不畅,临床可见膝关节刺痛,以内侧为主,痛有定处,夜间痛甚,屈伸活动不利,甚则僵硬变形,同时伴有形体瘦弱、心中疼热、手脚冰凉、纳呆食少等全身症状,舌红少苔,舌下脉络青紫,脉沉细无力或细数无力,当从厥阴辨治。《伤寒论》第351条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温经散寒,可使气血畅和,关节通利。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痹病后期肝血不足、经脉凝滞,故多以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樊效鸿等运用加味当归四逆汤治疗KOA疗效明显,发现加味当归四逆汤能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对于膝关节慢性疼痛重着、肿胀、屈伸活动不利,而无明显热象、温补脾肾效果不佳者,应考虑厥阴血寒、相火不升,予当归芍药散加桂枝、升麻等,以宣通气化、加强疏泄通达之力,使阴阳相得,水复其道。若患者痹病日久,膝关节肿胀刺痛,周围皮肤瘀斑、可触及痰核硬结,关节僵硬变形、难以屈伸,肢体麻木不仁,同时伴有面色黧黑,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瘀斑,苔白腻,舌下脉络瘀粗胀、紫黑,脉弦涩,宜予桂枝茯苓丸活血行瘀,化痰通络。王钦和等以桂枝茯苓丸加味配合西药治疗KOA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若患者虚劳羸瘦,肌肤甲错,两目暗黑,腹满不能食,宜以大黄䗪虫丸攻瘀通络、甘润补虚,攻补兼施,以复正气。临床此证型常见于患病日久、缠绵难愈者。

图片

图片

3  病案举例


李某,女,70岁,20171112日初诊。主诉:双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2年余,因受凉加重2周。现病史:患者2年前爬山后出现双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自行外用膏药、内服止痛药,症状稍缓解,2周前因受凉后疼痛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膝KOA,建议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见:双膝关节疼痛,以内侧压痛为甚,肿胀,屈伸活动不利,上下楼及蹲起困难;同时伴有恶寒、手脚冰凉、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口干不欲饮、纳呆食少、眠差、小便频、大便稀等症状;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血压控制平稳。体检见:双膝关节肿胀,内膝眼、犊鼻、阴陵泉、曲泉等穴压痛明显,膝关节屈曲80°,抽屉试验(-),侧方应力试验(-),内外侧半月板研磨试验均(+),无交锁。双膝X线正侧位片示:双膝髁间隆突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股骨髁及胫骨髁边缘增生。中医诊断:膝痹。辨证:太阴、少阴合病,脾肾亏虚、寒湿痹阻。西医诊断:双膝KOA。治以温阳散寒、祛湿止痛,方用附子汤合小建中汤加减。药物组成:炮附子15g(先煎1h),党参12g,茯苓9g,白术12g,白芍9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同时嘱患者注意保暖,减少膝关节负重,配合床边膝关节等长肌力训练。20171119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双膝关节肿胀已消,疼痛明显改善,膝关节屈曲100°,食欲、睡眠较前改善,唯上下楼时膝关节疼痛明显,仍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上方加山药20g、怀牛膝30g,服用方法同前。20171126日三诊,患者双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屈曲130°,食欲、睡眠、大便均明显改善。继服二诊方药7剂,巩固治疗,同时嘱患者注意保暖,继续进行床边膝关节等长肌力训练。随访至今,患者感觉良好。

图片

按:患者为老年女性,双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2年余,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双膝关节肿胀,倦怠乏力,口干不欲饮,纳呆食少,大便稀,均为太阴虚寒、水液内停之象;恶寒、手脚冰凉、腰膝酸软、小便频、双膝关节以内侧疼痛为主,则为少阴里虚、阳虚寒凝。纵观整体,辨为太阴、少阴合病,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内停为标,故治以附子汤合小建中汤加减。附子汤温阳散寒止痛,小建中汤大建中州、补气健脾祛湿,同时嘱患者注意保暖,加强膝关节功能锻炼。二诊时,患者双膝关节肿胀已消,疼痛明显缓解,提示脾肾得补、寒湿得化,唯觉膝关节活动不利,倦怠乏力,故在一诊方中加山药、怀牛膝,加强补气健脾、活血祛瘀、强筋健骨功效。三诊时患者诸症明显缓解,效不更方,巩固治疗。
图片

4  讨论


KOA是一种慢性疾病,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是局部经络病变与整体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情较为复杂,从六经辨治KOA是局部与整体辨证施治相结合的体现。KOA发病由初发至中期到晚期,与六经病之由表入里、由轻转重、由实及虚的动态发展、转归具有一致性,其病之初多因六经外感所致,病在三阳,病性多实;病变后期,多及三阴,病性多虚,在发展变化中多出现虚实夹杂、寒热相兼的症状特点。《伤寒论》所创表里同治、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等治疗大法,为KOA的治疗提供了思路,其治疗原则可总结为:发汗祛邪、调和营卫、利湿化瘀、通络止痛治其标;温经养血、调畅气机、温补脾肾、强筋壮骨治其本。因此,运用六经辨治KOA可以执简驭繁,有利于临床实践
编者按:该文刊载于《山东中医杂志》2020年第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