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的基本规则

 本钟 2022-12-20 发布于云南

又快到刷春联的时间了。借此机会简单谈谈对联的基本规则。

关于对联的起源,读者朋友们自己可以自己百度一下。值得提一下的是,诗词歌赋中的对偶句虽然很多都非常工整,但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是对联。我们说的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或者叫文学体裁。对偶句依附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存在的时候,它就不是独立的个体。就比如你长大之后,只要没有和你父母分家,那你就只是你父母家庭中的一员,还不是另外一个独立的家庭。

此前,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这样的:历史上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对联出现在五代十国期间,后蜀国的国君孟昶当政的时候。

上联:新年纳余庆

下联:佳节号长春

很明显,这对联的寓意是后蜀即将灭亡,要变天了。

但是现在有史料表明,早在唐朝甚至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有可能已经出现了独立的对联了。魏晋南北朝的对联,目前难以考证。但唐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对联,这个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了。

唐代诗人林嵩,未第时曾写了如下楹联:

上联: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

下联: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

可谓豪气冲天。后来林嵩高中进士,官至刺史。

林嵩的同乡陈蓬也曾给自己的居所撰写楹联:“竹篱疏见浦,茅屋漏通星。” 文学功底深厚的人,下笔不凡,写出来的对联也是充满诗情画意。

接下来我们具体说说对联的基本规则:

1. 字数相等

2. 词性相同

3.平仄相对

4. 内容相关

5. 结构相同

6.语气相当

1. 字数相等。

这个无需过多解释。但也有字数不等的对联。袁世凯当了80多天的皇帝。当时的人大部分是瞧不起他的。因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中国人民万岁
下联:袁世凯千古

很明显,下联对不上上联,寓意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但这里必须强调一下:正因为原则上上下联字数必须对等,所以这幅字数不对等的对联才会产生这种特殊的讽刺效果。如果上下联字数本身就可以不相等的话,那么这幅对联就是一副常规对联,也就没有了任何讽刺效果了。

2. 词性相同

这里有宽对与严对之分。对于“宽对”来说,只要求实词与实词相对,虚词与虚词相对即可。

如果是严对,那就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甚至还有的对联要求颜色名词对颜色名词,人物名词对人物名词,这又另当别论了。

这里举清朝硕庆的一副风景对联作为例子:

上联:万树梅花一潭水
下联:四时烟雨半山云

这个对仗算是比较严格的了。名词对名词,数词对数词。

3. 平仄相对

个人认为,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没必要按照古汉语去对仗了。现在的官话是普通话,直接用普通话进行对仗即可。我们今天讲话的发音都是普通话的发音,为什么一定要去纠结于古汉语的发音?这个确实应该与时俱进。

另外,即使一副对联当中偶有平仄不相对的的情况,也不会影响对联的效果。评价一副对联的好坏,关键还是看文字功底、整体意境或者对联的寓意,而不是纠这些相对次要的平仄。

注意:我们说的平仄相对一般是指上下联当中的偶数字和最后一个字(意思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无论是奇数字还是偶数字,原则上都是要求平则相对的)。

我们举一副比较有名的春联为例:

上联:又是一年春草绿
下联:依然十里杏花香

通常春联都是图个喜庆,往往并没有多少文学价值;但这副春联还是写得挺不错的。和普通的春联相比,这副春联有比较高的欣赏价值(指文学价值)。

大家看上下联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以及最后一个字(第七个字),都是平仄相对的。如果上联是平声,下联就用仄声,反之亦然。

4. 内容相关

这个要特别说明一下。内容相关不等于“内容相同”。有的人写对联,上下联的意思几乎是一样的,那叫重复,也叫“合掌”。

这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

上联:赤县无双宝地

下联:神州第一名区

“赤县” 与“神州” 其实是同一个意思;“无双” 与“第一” 是同一个意思;“宝地” 与“名区”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在这副对联联名,并没有多大区别,因为没有具体的说明。所以这副对联严重合掌。

个人认为,像这样的错误才是真正不可饶恕的错误。这样的规则才是真正需要严格遵守的规则,比那些“平仄相对”重要得多。

不过,有一种非常另类的对联,上下联的内容完全不相关,可以说是牛头不对马嘴,这种对联叫做“无情对”。这种对联往往会产生特殊的幽默效果。

这里也举一副非常有名的无情对为例,

上联:公门桃李争荣日

下联:法国荷兰比利时

据说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在一次组团考察的时候,看到团长钱三强,忍不住就出了上联:

三强韩赵魏

随行的人当中,没有一个能对出下联。恰好一同出发的科学家当中有一个叫“赵九章”的,华罗庚看了他一眼,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九章勾股玄

注意:这种无情对有两个比较关键的因素。一是从整体上看,上下联描述的对象有较大的落差,而且这种落差越大越有幽默效果;二是把上下联拆开之后,对仗尽可能工整。换句话说,这种无情对,把每个字或者每个词拆开之后,对仗是工整的;但是从一个整体看,彼此的内容又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作无情对,往往需要一点点灵感,妙手偶得。

5. 结构相同

即上下联的句式结构要相同。如,主谓句式对主谓句式,动宾句式对动宾句式等等,而且断句的位置也要相同。

6. 气势相当

意思是说上下联所体现出来的气势要大体差不多,不能相差太大,尤其是不能上联的气势大于下联,以免“虎头蛇尾”。这个虽然没有具体的标准,但也很关键。

笔者在东莞某镇区的“君悦酒店”大门上,看到一副这样的对联:

上联:君以天下为己任,丹心似火

下联:悦把旅客当亲人,笑脸如春。

上下联的气势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完全不可同年而语。上联都已经到了“君以天下为己任”的份上了,而下联突然来了一个“把旅客当亲人”。这落差有点类似于天蓬元帅一下子被贬到了凡间当猪八戒。这样的对联,让人啼笑皆非。

以上6条,仅仅是对联的一些基本规则,但实际撰写对联的时候,个人认为不必过于较真,不必每条规则都严格遵守。最最关键的还是看措词、寓意、内容、情感、意境等方面,说穿了,就是看撰写者的文学功底、生活经验和思想深度等等。有很多情况下为了表达的需要,一些非原则性的条条框框是可以被打破的。有不少“不合规则”的对联往往还是很有档次的对联,甚至是名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