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染奥密克戎后若出现咽喉不适,推荐一个高效方——喉科六味汤

 负鹏载舟 2022-12-20 发布于河南

咽喉不适,不一定非要用寒凉药清热解毒,有时也可用祛风药。喉科六味汤即是这样一个咽病效方。

有人问,感染了奥密克戎,现病已愈,但只剩下咽喉不适,用哪个方子呢?

我的观点是,这是风邪或热邪郁于咽喉,导致咽喉失于濡养而出现各种不适,此时可用喉科六味汤。

一、喉科六味汤的主治与功效

《喉科指掌》,清代医家张宗良所撰,原书载:“漱咽喉七十二症总方六味汤,治一切咽喉,不论红白,初起之时,漱一服可愈。

荆芥穗(三钱)、薄荷(三钱,要二刀香者妙)、炒僵蚕(二钱)、桔梗(二钱)、粉甘草(二钱)、防风(二钱)。上药俱为末,煎数滚去渣,温好,频频咽下,不可大口一气喝完。

如煎不得法、服不得法,则难见效,须依如此为度。倘要紧之时,煎及白滚水泡之亦可,此乃总方,看症之形名,然后加减他味,临证可细查。”

二、今人对于喉科六味汤的评价

现代中医耳鼻喉科鼻祖干祖望先生曾评价喉科六味汤:“《喉科指掌》……所订六味汤,组织严密,取药规范,疗效稳定,不愧为咽喉科自己的方剂,除还有养阴清肺汤的这两首专科方,找不到像样的咽喉专用方了。”

四川名医余国俊对这张方赞赏有加。他说:“细析方中6味药:荆芥辛微温。祛风解表;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痉;桔梗苦平,祛痰利咽;生甘草甘平,清火解毒;僵蚕咸辛平,祛风散结;薄荷辛凉,疏风散热。综合观之,全方药性归于乎和,不寒不热,而能疏风祛痰,散结利咽。故无论风寒、风热、风燥,皆可加减应用。如风寒加苏叶、细辛,风热合翘荷汤,风燥合养阴清肺汤等。附带言之,几年前医界有人宣称自拟一首治疗慢性咽炎新方,治愈率、有效率相当高,不少报刊相继报道。而检视其“新方”,竟然就是这首六味汤!”

三、喉科六味汤的功效分析

其一,甘草、桔梗合用,为桔梗汤,能利咽解毒,缓急止痛;

《伤寒杂病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如今,桔梗汤已成为临床治疗咽喉疼痛的基本方。

桔梗汤只有桔梗和生甘草两味药物,其功效为清热养阴、解毒、消肿排脓(消除脓胀,排出脓液)、利咽喉。

其二,荆芥与防风相伍,这是相须为用,能加强祛风之功。且荆芥既能祛风,兼入血分,防风为风中润剂;

荆芥为轻扬之剂,散风清血之药。据郑日新氏考证,以荆芥疗咽痛,盖始于南宋医家陈无言,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荆芥汤”一方,“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喉中如有物梗,咽之则痛甚。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开咽痛初用荆芥之先河。

其后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治疗咽喉痛喜用荆芥,尝谓:“喉痛,必用荆芥;阴虚火炎上,必用玄参。”

《本草汇言》引陈孟明方,“治喉闭肿胀,水饮不下。用荆芥八两,水五六碗,徐徐饮之立消”。

其三,薄荷散上焦风热,入头面眼耳、咽喉口齿诸经。

《本草纲目》附方利咽膈,清风热,以“薄荷末,炼蜜丸芡子大,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

荆芥与防风为辛温药对,配以薄荷之辛凉,属温凉并用。

其四,僵蚕能祛风痰,散结毒。

《日华子本草》云僵蚕“祛风痰、散风毒,解疮肿之药”;《百一选方》治“喉痹肿涩水谷不通,用白僵蚕五钱,胆星一钱五分,共研极细末,每服三钱,姜汁和白汤少许,调灌”;《医学纲目》“治中风急喉痹欲死者,白僵蚕捣筛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喉立愈”。

清代疫症名方升降散,治疗温病“如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方中亦用白僵蚕二钱。白僵蚕利咽解毒之功由此可见一斑。

僵蚕、薄荷二药相合,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全方中正平和,无寒凉之弊,无温燥之虞,故喉症初起,不论红白,均可治之。

四、喉科六味汤的服用方法

本方为煮散剂,诸药为末,轻煎即可,盖与银翘散“肺药取清,过煎则味厚而人中焦矣”意同。

古人云:“走马看咽喉。”意思是说,咽喉科时有急症、危症。当急危之时,来不及煎药,白开水泡服亦能取效。

但服用的要求是,不能一口喝下去。要小口慢慢喝,而且要使药液顺着咖啡缓缓漱下,这是引药力入咽喉,以加强其局部治疗作用。

喉科六味汤原方为煮散剂,轻煎漱下,久煎则药性挥发。轻煎的要求是,先冷水浸泡药物半小时许,再用大火煎开,转小火再煮十分钟许即可。

五、用喉科六味汤治疗奥密克戎感染后出现的咽喉不适

为什么感染奥密克戎后会出现咽喉部不适?分析其病机,为风邪和热邪郁于咽窍,造成咽喉失于濡养。可以说,此病的病位在咽喉,不在肺。因此治疗的药方亦当只在咽喉,而不必治肺。

正如干祖望先生所说:“凡一切慢性咽炎,主症就是咽部干燥。其所以干燥,系由于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干生燥、燥生风、风生痒,痒则酿成本病,此其一。诸痛疮痒,皆属心火。干生燥,燥生火,火生痒,这是另一个由津枯而造成作痒的途径,此其二。这是由慢性咽炎导致喉源性咳嗽的机制。”

我理解其意思,感染疫毒后出现咽喉部的不适,或干,或痛,或痒,这即类似于慢性咽炎的症状。其病机的关键在于风邪和热邪郁滞于咽窍。除咽喉不适之外,还会导致咳嗽。这种咳嗽的特点是,咽痒则痒。

如何治疗呢?当然是用喉科六味汤来宣散郁于咽窍的风邪和热邪。那么,如何应用此方呢?

我的临床经验是,最好能根据病证有所加味,疗效会更高。关于此方的加味法,《喉科指掌》有如下一些经验:

单纯风热上壅者,以六味汤加连翘、黄柏、山栀、木通等治疗。

如风热喉,“感风热而起,满喉发细红点,根带淡白,舌下两边三两块,六脉洪紧。治用六味汤加盐炒元参二钱,酒炒黄芩三钱,山栀一钱,花粉一钱,煎服,外吹药,兼服八仙散”。

虽然原书说能治咽喉72症,但这只是一个大而化之的说法。细读其书,此方的加味用药都是在严格辨证论治的思路下进行,并非机械地守方以待病。

比如,若热毒炽盛,则用黄连解毒汤直折火势;若阴虚火旺,则用六味地黄丸培补肾阴……

我的推荐用方剂量如下:

荆芥6克,薄荷6克,僵蚕6克,桔梗6克,生甘草6克,防风6克,水煎服。或开水泡代茶饮,日1剂,可先用开水泡30分钟,候温随意饮用,可加开水三四次。但要频频咽下,不可大口一气喝完。

原方的观点是,一付可愈。我的临床体会是,只要对证,不管是治疗咽喉不适,或喉源性咳嗽,一付必效。

我临床应用喉科六味汤的简单加减法:若风邪偏重,则去薄荷,加蝉蜕;若咽喉干燥,或有发烧,则加芦根30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