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中医的新冠之旅 - 诊疗篇

 天佑大家 2022-12-20 发布于江苏

导读

本文是一位中医师亲感疫情的真实记录,及诊疗思考,分为两篇文章,上篇为症状记录和应对措施,详见“河洛医家”公众号相关文章;本篇为诊疗思考

图片

一位中医的新冠之旅——诊疗篇

1

诊疗方案

本次疫情症状我们可以参考这张图片

图片

这次疫情还是不矫情的,基本上都是按照套路出牌。

照着表格,出现一个症状打个勾,把这些个网红打卡地走一个遍,基本上就变成郭靖的兄弟杨康、杨过了。

其实不管中医、西医,都是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和不适,上边该走的程序还是要基本上走一遍的。

图片

2

理论探索

在汉唐方书中,有天行病,时气病等概念,在明清又有瘟疫温病戾气等概念,这是中医对疾病的认知在进步的体现。

《小品》曰:古今相传,称伤寒为难治之疾,时行温疫是毒病之气,而论治者,不判伤寒与时行温疫为异气耳,云伤寒是雅士之辞,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不说病之异同也。考之众经,其实殊矣。所宜不同,方说宜辨,是以略述其要。《千金·卷九伤寒上·伤寒例第一》

这里说的就是,伤寒和时行瘟疫不一样,治疗起来也不一样。

时气病大概的意思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此类病症开始流行,症状大同小异,传染性强。

时气病一日,太阳受病,太阳为三阳之首,主于头项,故得病一日,头项腰脊痛。

时气二日,阳明受病。阳明主于肌肉,其脉络鼻入目,故病二日,内热鼻干,不得眠。夫诸阳为表,表始受病皮肤之间,故可摩膏火灸,发汗而愈。

时气病三日,少阳受病。少阳脉循于胁,上于颈耳,故得病三日,胸胁热而耳聋也。三阳经络始相传病,未入于脏,故可汗之而愈。

时气四日,太阴受病。太阴为三阴之首,是知三日已后,诸阳受病讫,即传之于阴,而太阴受病焉。其脉主于咽嗌,故得病四日,腹满而嗌干,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也。

云∶夫得病四日,毒在胸膈,故宜取吐。有得病二三日,便心胸烦满,此为毒气已入。或有五六日以上,毒气犹在上焦者,其人有痰实故也,所以复宜取吐也。

时气病五日,少阴受病。少阴脉贯肾络肺,系于舌本,故得病五日,口热舌干渴而引饮,其病在腹,故可下而愈。

时气病六日,厥阴受病。厥阴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囊缩也。此为三阴三阳俱受病,毒气入于肠胃,故可下而愈。

时气病七日,法当小愈,所以然者,阴阳诸经传病竟故也。今病不除者,欲为再经病。再经病者,谓阴阳诸经重受病也。《外台·卷三天行·第一天行病发汗等方》

以前读这一段时候,觉得这是阴阳家,或者经络工作者的想象之作,怎么会有这么有教科书式的得病。但是根据我个人亲身经历来看,前四五天竟然如此的相似,不得不让我惊奇。

 《千金》、《外台》对天行时气病有较多论述,理法方药备至,可参考使用。特别是解表剂,能极大的扩展你对解表剂组方配伍的理解。

 我对本病的认知也在不断的修正,从刚开始以百痛壮热方退烧的湿热毒,到葛根阴旦解肌汤加薏仁仁的风湿热,葛根汤合小柴胡的痰湿毒,再到现在的疫毒。

其实不管哪一种都不全面,没有预设才是正道。

譬如百痛壮热方患者是喝了大量连花清瘟引用大量的水之后,发烧一直不退,郁而化热而致。

阴旦解肌汤患者处于起病阶段,舌苔水滑,暗淡,下肢困痛。

柴葛葱豉石膏汤患者是个小朋友,高烧,神情不振。

葛根汤和小柴胡汤患者是老年人,等等。

 在治疗过程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和我时间和症状几乎吻合的一个患者,在退烧后和我出现了寒热两极分化。

我们都采用的是阴旦解肌汤,她加了薏仁,我因为没有薏仁加了二活。

第二天都正常退烧,满心欢喜。

第三天她舌苔白腻开始腹泻,而我舌苔黄厚小便短赤。她服用藿香正气症状缓解。晚上她胸胁耳朵不舒服,而我是下颌和耳朵。同时我们都有白天正常晚上低烧,咽痛依然存在,并且都开始咳嗽。

第四天咽痛仍然存在服用玄麦甘桔颗粒都有缓解。

第五天诸证均减,感觉在收工。

可谓殊途同归。

 我个人对此病的套路是,用六经的框架,以风寒湿热为着眼点,以消瘢透毒贯串始终。

疾病初期,病在表,或兼湿,或兼热,或兼瘀;

口干舌燥,病在里,伤血津亏;

恶心呕逆,病在半表半里,或气逆,或痰浊;

重症可持续高热不退,甚者热闭神昏。

皆依法治之。

方1系列方

葛根解肌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一两去节,桂心一两,黄芩一两,芍药二两,大青一两,石膏一两碎,大枣四枚擘,甘草一两炙。上九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相次服之。覆取汗瘥。忌海藻、菘菜、生葱、炙肉等。(张文仲同。)《外台·卷三天行·第一天行病发汗等方》葛根二旦石膏汤(方1-1)

《救急》:疗天行热气头痛,骨肉酸疼,壮热等疾。若初病,一日在毛发,二日在皮肤,三日在肌肉,必未得取利,进柴胡汤方。干葛二两,麻黄二两陈者去节,柴胡三两,黄芩三两,葱白根切一升勿令有青处青即热白即冷,豉七合绵裹三沸出之,甘草二两炙,石膏五两碎绵裹。上八味,切,以水九升,宿渍药,明旦先煮麻黄令沸,掠去上沫,然后并诸药煮取一升七合,分三服,服别相去三食顷,良久覆取汗,汗出以粉拭之,恶寒多加桂心一两。忌海藻、菘菜等。《外台·卷三天行·第一天行病发汗等方》柴葛葱豉石膏汤(方1-2)

《肘后》:疗天行一二日。麻黄解肌汤方。升麻一两,麻黄一两去节,杏仁三十枚去尖双仁,石膏一两碎绵裹,甘草一两炙,芍药一两,贝齿三枚末。上七味,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覆取汗,汗出则愈,便食豉粥补虚也。忌海藻、菘菜。(《千金》同。)《外台·卷三天行·第一天行病发汗等方》麻黄升麻解肌汤(方1-3)

栀子汤 主天行一二日,头痛壮热,心中热者方。干葛四两切,葱白切一升,栀子三两,豉一升熬绵裹,黄芩三两,石膏四两碎绵裹。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服。忌面、酒、生冷等物。《外台·卷三天行·第一天行病发汗等方》葛根葱豉石膏汤(方1-4)

许仁则:疗急黄病,此病始得,与前天行病不多异,五六日但加身体黄,甚者洟(音夷,鼻液也,下同)、泪、汗、唾、小便如檗色,眼白睛正黄,其更重状,与天行病候最重者无别。如至此困,自须依前救天行最重半夏等分七味汤救之,若未至是者,宜依后法。急黄状始得,大类天行病,经三两日,宜合麻黄等五味汤服之,发汗以泄黄势方。干葛五两,麻黄三两去节,石膏八两研裹,茵陈二两,生姜六两。上药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温三服,服相去十里久。服讫,当欲汗,则覆被微取汗以散之。《外台·卷四温病及黄疸·第十九许仁则疗诸黄方》麻黄泄黄汤(方1-5)

解肌汤 治伤寒温病方。葛根四两,麻黄一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饮一升,日三服。三四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发汗。脉沉实者,宜以駃豉丸下之。(《延年秘录》有桂心一两)《千金·卷九伤寒上·发汗汤第五》阴旦解肌汤(方1-6)

《广济》:天行壮热烦闷,发汗麻黄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五两去节,栀子二七枚擘,葱切一升,香豉一升绵裹。上五味,㕮咀。以水八升,先煮麻黄、葛根三两沸,去沫,纳诸药,煎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为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五六里,更进一服。不利,覆取汗,后以粉粉身。忌风及诸热食。(出第一卷中。)《外台·卷三天行·第一天行病发汗等方》葛根栀子葱豉汤(方1-7

方2系列方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升麻二两,当归一两,鳖甲炙手指大一片,甘草二两。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3-15]仲景阴毒汤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升麻二两,当归一两,鳖甲炙手指大一片,蜀椒炒去汗一两,雄黄研半两,甘草二两。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3-14] 仲景阳毒汤

方3系列方

舌主心,脏热即应舌,生疮裂破,引唇揭赤,升麻煎,泄热方。蜀升麻三两,射干三两,苦竹叶切五合,大青二两,生芦根五两,蔷薇根白皮五两,柏叶切一升,生玄参汁三合,地黄汁五合,赤蜜八合。上十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下玄参汁,令两沸,次下地黄汁,两沸,次下蜜,煎取一升七合,绵惹取汁,安舌上含,细细咽之。(柏叶疑为黄柏)《千金·卷六七窍病·舌病第四》升射泄热汤(方3-1)

疗天行肺热咳嗽,喉有疮。地黄汤方。竹叶切一升,升麻八分,柴胡八分,麦冬去心八分,贝母六分,玄参八分,芍药八分,生地黄切一升,白蜜一合。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绞去滓,纳蜜再上火煎三沸,含咽其汁勿停,中间不妨食,不利。忌芜荑、热面、猪犬肉、油腻。《外台·卷三天行·第八天行咳嗽方》柴胡润肺汤(方3-2)

方4系列方

治八岁以上儿热结痰实,不能食,自下方。竹叶切一升半,升麻二两半,栀子二两,柴胡一两六铢,黄芩二两半,黄连二两半,大黄二两,白芍药二两,桔梗一两半,细辛十五铢,知母二两。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四服,十岁儿为三服。《千金·卷五少小婴孺方·澼结胀满第七》热结痰实汤(方4-4)

《古今录验》:疗八岁以上儿热结痰实,不能下食方。升麻十分,竹叶切一升,栀子八分,柴胡九分,黄芩十二分,枳实炙六分,芍药八分,细辛二分半,杏仁去皮尖熬六分,知母十二分,大黄十二分。上十一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十岁儿分三服,以下以意消息多少量之。(《千金》有桔梗、黄连,无枳实、杏仁。)《外台·卷三十五小儿诸疾上·第二十小儿痰结方》竹叶柴胡痰实汤(方4-5)

《广济》:疗肺热咳嗽,涕唾多粘,甘草饮子方。葱白一握,豉心一合,款冬花七分,生麦冬八分去心,地黄汁半升,槟榔十颗合子碎,桔梗六分,甘草六分炙。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绞去滓,下地黄汁,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不利。忌生菜、热面、炙肉、海藻、菘菜、鱼、蒜 、粘食、猪肉、芜荑。(出第二卷中。)《外台·卷九咳嗽·第二十一咳嗽唾粘方》葱豉款冬饮(方4-5)

方5系列方

《延年》:紫苏饮,疗咳嗽短气,唾涕稠,喘乏,风虚损烦,发无时者,宜服此方。紫苏二两,紫菀一两,葶苈子一两熬令黄别捣,贝母二两,麦冬一两去心,枣五枚擘,甘草一两炙。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每服如人行七里。禁猪鱼肉、蒜、海藻、菘菜。(出第五卷中)《外台·卷九咳嗽·第二十一咳嗽唾粘方》紫贝葶苈饮方5-2)

金沸草散。 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头痛,项筋紧急,时发寒热,皆类伤风,但不头痛。旋覆花三两,荆芥四两,前胡三两,半夏净洗姜汁浸一两,赤芍药二两,细辛一两。上件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子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热服;未知再服。《宋·类证活人书》金沸草散(方5-3)

治妊娠六七月,胎不安,常服旋复花汤方。旋复花一两,黄芩三两,半夏二两,生姜二两,枳实三两,芍药二两,厚朴三两,白术三两,茯苓三两。上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先食服。《千金·卷二妇人方上·妊娠诸病第四·胎动及数堕胎第一》旋覆厚朴汤(方5-4)

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烦,或水鸣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胁肋急胀,痛不欲饮食,此皆胃气弱受冷故也,其脉来沉弦细迟悉主之方:旋复花二两,桔梗二两,半夏五两,人参二两,茯苓四两,细辛二两,橘皮二两,桂心二两,芍药三两,生姜五两,甘草二两。上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病先有时喜水下者,用白术三两,去旋复花,若欲得利者加大黄二两。须微调者,用干地黄。《千金·卷十八大肠腑·痰饮第六》半夏茯苓汤(方5-5)

治痰饮饮食不消干呕方:柴胡三两,旋复花一两,半夏三两,人参一两,茯苓三两,白术一两,泽泻一两,杏仁一两,橘皮一两,细辛一两,枳实一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上十三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日二。《千金·卷十八大肠腑·痰饮第六》旋覆消痰汤(方5-6)

方6系列方

《延年》:贝母煎。主暴热咳方。紫菀二两,百部根二两,杏仁去皮尖两仁者研二两,贝母三两,五味子二两,甘草炙二两。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和地黄汁三升,生麦冬汁一升,好苏二合,生姜汁一合,白蜜五合。又先取地黄、麦冬及汤汁和煎减半,纳苏、姜汁,搅不得停手。又减半,纳蜜煎如稠糖。煎成,取如枣大含咽之,日三夜再服。忌海藻、菘菜、咸物。(蒋孝璋处。出第五卷中。)《外台·卷九咳嗽·第五暴热咳方》润肺止咳煎(方6-3)

妊娠四月,有寒心下愠愠欲呕,胸膈满,不欲食,有热小便难,数数如淋状,脐下苦急,卒风寒,颈项强痛,寒热,或惊动,身躯腰背腹痛,往来有时,胎上迫胸,心烦不得安,卒有所下,菊花汤方。麻黄三两,菊花如鸡子大一枚,半夏四两,人参一两半,麦冬一升,当归二两,阿胶三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二两。上十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减半,内清酒三升并阿胶,煎取三升,分三服。温卧当汗,以粉粉之,护风寒四五日。一方用乌雌鸡一只煮水煎药。《千金·卷二妇人方上·养胎第三》麻黄菊花阿胶汤(方6-5)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