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斋书坊》(97) “科学”史诂 易律夫撰

 易律夫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读斋书坊》(97)

  “科学”史诂

    易律夫撰


在上世纪初五四青年运动时期,一些仁人志士为了给中国革命寻找出路,强国富民,提出了“德先生”“赛先生”新口号。即“民主”和“科学”。但它们都是外来词,其中“赛先生”,就是指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科技兴国,已是世界共识。那么,什么是科学呢?所谓科学,一般地说,就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联系、变化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使主观认识转化为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这是科学的内涵。不去探索追求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没有充分地根据却固执地坚信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能转化成客观实际,这样的思想认识就是迷信。能实现预期目标的主观认识,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日历是主观认识,预期的昼夜、四季变化都能实现目标,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实现了的预期目标,就是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产品设计是主观认识,合格产品就是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这都是科学的内涵。

科学就具体词义看,英文为:science。它指分门别类、专门专业的意思。它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科学是对已知世界通过大众可理解的数据计算、文字解释、语言说明、形象展示的一种总结、归纳和认证;科学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渠道,可其具有公允性与一致性,其为探索客观世界最可靠的实践方法。科学还是具体的事物及其客观规则,具体的实事求是,诸多的实践经验,实证之学,科学主要内容是具体的世界观与具体的方法。

通俗地说,科学 不是信仰,而是拿证据说话。 它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同时,科学的东西本身具有悖论!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学科的东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认为是矛盾的!其实,它反映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不同的多个复杂方面!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它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也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它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能够实现具体统一的属性(是否科学,科学的是指科学性。),它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探索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过程是科学研究;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法、措施、手段是科学技术;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是运用科学;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是科学知识;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理论。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科学的专业从业者习惯上被称为科学家。

自古典时代,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强调实验数据及其结果的重现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话:“科学”和“自然哲学“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纪,自然哲学(自然科学)被认为是哲学的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与唯物同源。 在现代用法中,“科学”经常指的是追求知识,不但对知识本身的一种方式,它也经常受限于研究这些分支寻求解释物质世界的现象。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寻求在自然法则,如牛顿运动定律方面制定知识。而在19世纪的过程中,“科学”一词变得越来越与科学方法本身相关联,以研究自然世界有纪律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它是在19世纪也使科学家一词是由博物学家区分自然知识和知识创造。 我们通常提到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即通常将自然科学简称科学,并不包括社会学和思维学的内容。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科学技术(简称科技)中的科学也指的是自然科学(仅包括自然科学)。


这里,释考“科学”二字。

先释“科”。

例如:东汉·许慎《说文》说:“科,程也。”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八佾》说:“为力不同科。”汉王充《论衡·幸偶》说:“与此同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说:“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古《易·说卦》说:“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战国《孟子·离娄下》说:“[水]盈科而后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说:“假此科敛丁口。”古《易传·说卦》说:“其于木也,为科上槁”唐孔颖达疏云:“科,空也。阴在内为空。木即空中者,上必枯槁。”

又:科,清《康熙字典》【午集下】【禾字部】云:“《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禾切,音窠。《说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徐曰》会意。 又《广韵》条也,本也,品也。《战国策》科条旣备。 又坎也。《孟子》盈科而后进。 又等也。《论语》为力不同科。 又科,断也。《释名》科,课也。课其不如法者,罪责之也。 又取人条格曰科第。《前汉·元帝纪》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郞从官。《注》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郞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后汉·徐防传》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注》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郞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又木中空也。《易·说卦》科上稿。 又科头。《史记·张仪传》跿跔科头。《注》谓不著兜鍪入敌。 又科斗,虾蟆子。一名活东,头圆大而尾细。古文书形似之。又科雉,兽名。《刘向·说苑》楚庄王猎于云梦,射科雉。 又地名。《水经注》汳水,又东迳科城北。 又《广韵》苦卧切,音课。滋生也。《正字通》植禾本也。”《说文解字》【卷七】【禾部】科云:“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苦禾切。”

再释“学”。

训例如:三国魏张揖《广雅》说:“学,识也。”汉辑《礼记·学记》中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礼记·中庸》还说:“好学近乎知。”《礼记·文王世子》也说:“念终始典于学。”汉伏胜《尚书大传》说:“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战国《庄子·庚桑楚》说:“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说:“远寻师学。”文圣孔子《论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国魏张揖《广雅》说:“学,教也。”《礼记·文王世子》说:“凡学世子及学士。”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说:“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广雅·释室》说:“学,官也。”孔子《论语》说:“君子学以致其道。”战国《孟子》说:“学则三代共之。”古《夏小正》说:“万用入学。”《礼记·王制》说:“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唐韩愈《进学解》说:“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说:“天子积学。”

用 “学”组成的词语亦很多。如:学而不厌、学贯中西、学富五车、学以致用、学风、学时、学究、学费、学分、学监、学界、学房、学艺、国学等。

科学,中国传统上将所有的知识统称“学问”,古代将关于自然物道理的学问称为“物理”因此古代的物理即是自然科学,数学学科独立于“物理”。而自明代时中国则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表示研究自然之物所得的学问。直至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出版的许多科学书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据《说文解字》,科,会意字:“从禾从斗,斗者量也”;故“科学”一词乃取“测量之学问”之义为名。从唐朝到近代以前,“科学”作为“科举之学”的略语,“科学”一词虽在汉语典籍中偶有出现,但大多指“科举之学”。最早使用“科学”一词之人似可溯及到唐末的罗衮。

“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在日本幕府末期到明治时期,“科学”是专门的“个别学问”,有的在以“分科的学问”的意义被使用着。明治元年,福泽谕吉执笔的日本最初的科学入门书《穷理图解》出版。同时,明治时代“science”这个语言进入了的时候,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译词。甲午海战以后,中国掀起了学习近代西方科技的高潮,清末主要通过近代化之路上走在前面的日本学习近代科学技术。许多人认为,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学者大概是康有为。他出版的《日本书目志》中就列举了《科学入门》、《科学之原理》等书目。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使用“科学”一词的频率逐渐增多,出现了“科学”与“格致”两词并存的局面。在中华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传播活动,“科学”一词才取代“格致”。在中国,教科书上一般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或称为理科)和社会科学(或称为文科)。而诸如心理学、哲学(有别于科学)在中国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概念被认为存在划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况。因而“科学”一词常被模糊地使用。工程学科称为工科,理科和工科合成理工科,而文科和理科又合称文理科。从准确、可验证性并能达到普遍公认的角度讲,科学一词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又包含了科技及社会科学。

中国古代将“科学”作为“格物致知”而论,一般说科学就是“科举”,后来演化。如:宋 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们必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有科学。”公刘《太阳的家乡》:“这种悲惨的情况,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根本问题是要办教育,叫人们接受科学。”曹禺《北京人》第二幕:“白吃,白喝,白住,研究科学,研究美术,研究文学,研究他们每个人所喜欢的,为中国,为人类谋幸福。”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不相信恋爱是如此的理智,如此的科学。”柯岩《奇异的书简·船长》:“多么精细,多么科学!完全是科学家的逻辑。”

     

     三

(一)关于“科学”的定义: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某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像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和罗蒂,可能会同意他的这种看法。

公元1888年,达尔文也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年),科学被解释:1,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2,合乎科学(精神、方法等)的。

《辞海》1979年版:“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百科全书》:“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二)关于科学特征的一些问题:

科学的特征: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科学局限性、无限认识、观察质疑和探究、假说、验证假说、理论与法则统一、可以进行交流、有科学态度、有客观性但其佐证文字资料要完整、不能有反例。已证实的为显科学,尚在萌芽中的为潜科学。

(三)科学原理方法前提:

不会相互违背。有意义的存在。我们观测的事物都是有特征的,而这些特征又是可以识别的。自然界发生的事情可普遍地进行描述。可以重复共同的特征。互为感知。不能因时空变化改变基本法则。科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非知识本身。科学方法是:通过组织一个经过严格验证被认定可信的方案来解决获取信息。科学的具体方法一般分归纳法、演绎法、抽象法、测量法。

(四)科学分类

一般地说,科学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或者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也有分自然科学、实验科学。有广义科学、狭义科学。科学可分为理论和应用科学多个层次。

具体说来,科学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三种。较细致的分法是:

自然科学有:空间科学(太空科学) ,考古天文学, 天体生物学, 太空化学 ,航天动力学 ,天体测量学 等。

社会科学有:人类学, 应用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 ,人口学  ,经济学 ,心理学 ,语言学 ,艺术学 等。

应用科学有: 计算机科学 ,计算理论 ,自动机械装置理论 ,多媒体 超媒体 ,工程学 ,航空工程 ,农业工程 ,生医工程 ,核工程 ,软件工程, 运输工程 ,工业工程  ,健康学 ,军事科学 ,体育科学 ,应用数学等。

最后,我们要重视发展科学,研究探讨科学,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一切现象,走科学文明之路,为中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梦。


                     世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相对论图(百度网)

 

        易律夫公元20221220日农历壬寅冬旬辑于中国百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