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王崧舟老师的一堂好课模仿的教学过程,而我们班因为课前收集资料这一块是短板,课外拓展资料都是我分享出来。总体感觉流程清晰,重难点突出,自认为借用名师的教学设计,这个教学目标方面落实的不错。)
一、出示课题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师“回忆”加三角形)。 2. 回忆谁?(李大钊)谁回忆?(李星华)李大钊和李星华是什么关系? 3. 对于对李大钊,你有什么了解? 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是怎么评价李大钊的? ![]()
二、借助资料,了解背景 1.“十六年前”是哪一年?(1927年)回忆“十六年前”的是哪一年?(1943年) 从1927年到1943年,过去了16年。 2. 对于1927年的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的事件,我们来交流。 (四一二革命政变、七一五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3. 从1927年到1943年,过去了整整16年,换做别人,别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六年前的回忆都可能会怎么样?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对16年前的回忆是记不清吗?是模糊吗?是什么?(记忆深刻,记忆犹新,无法磨灭,历历在目)
三、初读课文,抓关键信息 1.李星华清晰的记得那一年,有哪些时间节点,快速读课文,用双横线画出来,写在作业纸的表格中。(寻找时间词) 第1个时间节点是——,哪一段开始? 梳理四个时间节点。我们可以根据时间节点,把回忆的部分分为几大段? 2. 清晰的记忆,不仅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还在关键的事件上。请快速浏览课文,在4个时间节点上,李星华都记住了哪些关键事件?用李大钊开头,来记述关键事件。 交流: ![]()
同学们都抓住了关键信息,这些所有的关键信息,都在告诉我们,那年的形势已经非常()?面对严峻的形势,李大钊选择的是离开还是坚守?(重点分析第一个时间节点的关键事件)
看黑板,已经过去了整整16年了,但是李星华清晰的记得,那年春天,(李大钊坚守),4月6日,(李大钊被捕),十几天过去了,(李大钊被审),28日,(李大钊被害)。所有的这些都是(十六年前的回忆)。16年可以忘记多少人,忘记多少事,但是,李星华却清楚的记得。 3. 其实,对这16年前发生的一切,清晰记得的不仅是时间节点,不仅是关键事件,还有对李大钊的言行,对李大钊的外貌,对李大钊的神态的清晰的回忆。 再次快速的阅读课文,为什么过去了整整16年,李星华对时间节点、对关键事件、对李大钊的言行、外貌、举止,会记得那样清晰? 有人说,与那一年李大钊的反常表现密不可分。我们一起来看看1927年的李大钊的反常表现。 四、深入研讨李大钊的品质 刚才我们发现了大量1927年李大钊的反常表现。 1. 谁在第1个时间节点上发现了李大钊的反常表现? (1)学生读原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父亲一向是慈祥的?然而,这一次,父亲的神态,竟然是(含糊地回答了我), (3)一向慈祥的父亲,却含糊地回答我,从这一处反常的表现,你看出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体会到了他怎样的品质?从这处反常的表现,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4)再读这段神态 2. 谁在第2个时间节点上发现了李大钊的反常表现? (1)学生读原文 男生读李大钊的话,女生读李星华的话,老师读旁白,用心体会李大钊的反常表现。其实,当时的形势已经非常危险,你从哪儿看出当时的形势非常危险? (3)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形势: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就是一声微弱的喊叫,微弱的喊叫从哪里来?()你仿佛听到敌人在喊什么?当时,作为女儿的李星华来说,会感到(),这是一般人都会有的反应。但是,我们来看看李大钊的反应, 读李大钊说的话—— 读李大钊怎么做—— 一般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感到害怕、紧张,当时李大钊却不害怕、不紧张,这就是反常的言行。 (4)你看出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品质?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5)读父亲的反常的言行:一男生读李大钊,一女生读李星华,所有学生读旁白。 3.谁在第3个时间节点上找到了李大钊的反常表现? (1)齐读,看李大钊反常的外貌 (2)那是过去十几天之后,被捕了,作为女儿的李星华,又一次见到了父亲。在法庭上,见到了这样一位父亲,你难道就没有问题要问吗? (3)资料 为什么过去了十几天了,父亲仍然穿着那件旧棉袍,本来要戴眼镜的却也不戴眼镜了,头发还乱蓬蓬的。按照常态,父亲的脸会是怎样的? (补充资料:李大钊经历了哪些残酷审讯?) 十六年前,李星华在法庭上仍旧清晰地记得父亲的脸,读—— (4)又一次反常的外貌、神态,作为父亲的李大钊,身上有着什么?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身上有着什么?
五、练笔 李星华清晰的记得,在他父亲离开法庭之前,望了望他们,谁能在“望了望”前面加一个词语?就在李大钊深情地、心疼地望了望他家人的时候,我想,他一定有心里话想对女儿说,女儿看到父亲望了望她的时候,一定也有心里话想对父亲说。 拿起笔,请第一大组的同学走进李大钊的世界,写一写李大钊的心里话,第二三大组的同学,走进李星华的世界,写一写李星华的心里话。
六、升华 1.李大钊走的日子,就是1927年4月28日。当第一次读课文的时候,李星华为什么会请清楚楚的记得十六年前的事情,现在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在报纸上,他们看到丈夫、父亲永远的走了。所以,他们不会忘记那一天,那一天是(),那一天将和他们的生命永远的连接在一起,那一天将永远印刻在李星华的心里。
2.但是,同学们,作为李大钊,作为李星华,他只希望我们记住那一天吗?1927年4月28日。他们更希望我们记住的是什么呢?李大钊身上对革命的大无畏的、舍身忘死的革命精神。 3.革命精神不仅在李大钊一人身上体现出来,还有更多的人发扬革命精神。(赵一曼、刘胡兰、杨靖宇)这样的革命精神还会继续发扬光大,因为这样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