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教育》啃读记1

 艺之芳华 2022-12-21 发布于湖南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什么是教育》第一章学习感悟

童可依版的第一章题目是“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基本关系”。邹进版的第一章题目是“人类必需的文化环境”。都说国外著作的解读走向和翻译者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如果不同翻译的版本都一样的句子应该就是精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就是这样被我挑选出来的。

童版:要成为更好的人,完全取决于自身,取决于日常生活方式、生命的每一瞬间以及灵魂的每一次冲动。

邹版: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间和来自灵魂的每一次冲动。

完整的人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六个部分构成,它们是人成长的内环境。一对比,我也认为邹版翻译的更到位。“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自身的不断超越”具体体现了人的教育是一个慢过程,它应该是自己本身坚持对自己的一个不断超越的成长过程。我们日常生活的指向,也就是说我们如何过一天是会影响我们人类长期的教育;生命的某一瞬间,我的理解是生命的某一个关键时刻,比如我去年秋选择加入新网师,如今才会在下班后依然学习专业知识,才会明白承担即成长,成长需承担。灵魂的冲动通常是在阅读某一段文字后的顿悟,一种豁然开朗进而继续努力的感觉。比如说我看到新网师招募学术团队成员,明知自己年轻无知,但依然抵挡不住内心渴望成长的冲动。

教育就是人类自己感受生命的过程中自我不断超越,就是人类灵魂的塑造。

教育是人与自我对话的教育

——《什么是教育》第二章学习感悟

教育的三种基本类型用金字塔模式来描述的话,我认为经院式教育是最底层,师徒式教育是第二层,苏格拉底式教育是最顶层,也是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而感到自己对绝对真理竟一无所知。教师就是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这是苏格拉底的“催产式”的教育原则。也就是说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促使学生在探索中寻求自我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童版:对话是通向真理的途径。

邹版: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

苏格拉底主张,教育是人们携手走向自我。我的理解:教育是人与自我的对话的教育。

教育金字塔的最底层,通过阅读文字、摘抄笔记、旁批感悟等实现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第二层是师生之间真诚地相互交流、坚持不断追问的方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最顶层是人与自我的持续性对话,不断认识自我、勇于超越自我的状态。

苏格拉底从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去做结论。他让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无 知,并让他发现真知,因此人们从内心深处得到那些自以为还不知道,实际上都早已具有的知识。我认为这就是教育,这就是人与自我的对话。

对话是通向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

——《什么是教育》第三章学习收获

对话是通向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这是本书第二章第三节的一个主题,今日在读第三章的时候,我想到的依然是这句话。原因有三:

1.对不能说与不可说的东西,在对话中只能是间接传达出来,但是在毫不保留的对话方式中,这种方式在团体中时常发生,真理会一刹那在人群中突然亮起来,但这只能在生活交往中出现。

比如我们的网师线上啃读会,大家对《什么是教育》进行认真啃读,有不懂的及时在群里交流讨论。对话的唯一目标是对真理进行思考,一群有着共同愿景的人开诚布公地交流,每个人都对自我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2.通过教育从而获得反思和辩驳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是具有高尚人生境界的一种标记。

通过教育获得的反思和辩驳是经过了对话的检验,它是一个自我认识的升华,自我精神境界的一个提升。我们应该通过教育让更多人去获得反思和辩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受教育本身的一个意识形态问题。

3.作为完整自我的思考者将与所思考的真理一道,转入探索自我的内心世界。这种“认识你自己”的探索,正好表明了思考者是作为自由存在而存在着,因为他并不把真理作为一个全然与己无关的内容去外推和理解。

而这就是作者想推崇的“真理传达”。只有我们的思想深深地投入到所思考的真理中去,并随之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提升自己。我感觉似乎又回到了第一章节的重点——教育乃是人的灵魂教育。

在学习的时候,被自己灵魂接纳事物才能成为自己的财富;在思考的时候,被自己对话所传达的真理才是自己的财富;在践行的时候,被自己感化生命的体验才是自己的财富。

把握当下,做好自己

——《什么是教育》第四章学习笔记

1.生活在当下,不要在过去和将来中迷失。倘若过去和将来都无益于当下,那么它们便是毁掉了当下。

对明天最好的准备,就是把今天做到最好。我们在学校的生活更应该如此,今日事今日毕,尤其是对学生的批评,不要隔天。都说学生就是老师的影子,其实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眼中,有意无意的会去模仿。所以我们老师自己应该把握当下,做好自己。

2.真正的存在是将来,当下生活唯有服务于将来,才能获得自身的意义。

不怀念过去,也不担忧未来,做好今日之事,便是最好的成长。早起有计划,睡前有反思,持续以提升自己为主。我虽然是小学教师,但也应该努力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告诉学生:让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3.只要人们的所思所为能够自我传达,并以文本的形式保留下来,它们就能被我们理解。就能从遗忘中恢复并发挥其作用。

这应该就是教育写作的意义,也是一个加强自我认知的方式。首先不一定局限于如何写的多好,写出来才是最重要的,然后坚持的情况下,一定会让自己发现自我传达的魅力。我们人这一辈子,都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过程。

把握当下,做好自己。读《什么是教育》,做幸福教育生活的传播者!

教育是感受生命的美好

——《什么是教育》第五章学习笔记

1.生命是完整的,它有着年龄、自我实现、成熟和生命可能性等等形式,作为生命的自我存在也向往着成为完整的,只有通过对生命来说是合适的内在联系,生命才能是完整的。

生命的完整离不开教育,生命的需要教育来支撑。今日意外收看了“中国教师报”公众号直播胡晓虹老师我读《什么是教育》后,突然顿悟出“教育是感受生命的美好”念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名句在十年前就知晓,然而时至今日,才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为了我们能更好地生活,我们每日的生活则是生命长河里的一滴水。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那我们就能接受到教育。

2.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之中,我要达到现在的深度就必须装备历史的传承和学会如何记忆。我向往真实和美好的生活,从现在那里我寻找过去和未来的交往,向往团体的意志、帮助的知识,这种帮助是我所体验过的和自愿做的,这种意志和知识促使我全身心地投入现在之中,而不是脱离。

今天在读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时,有一段话我觉得也是解释了什么是教育。万老师说,这是他去西藏一位长者告诉他的答案。教育的目的有三点:

①教学生知识,让他们通过考试。

②教学生品格,使他们能够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

③教他们觉悟,让他们发现自我,实现超越。

这不就是发现自我,一起感受生命的美好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