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生百病!一个字来形容最近的天气,就是湿湿湿... 回南天伤不起啊,我家墙壁上都冒水珠了。 连带着人也湿气缠身,天天没精神、犯困、嘴里粘腻没胃口、脸泛油光+头发油、大便拉不太出来.... 你也深受湿气困扰吗?在这个湿漉漉的春天里,跟着我一起来'祛湿'吧。 
我推荐过不少祛湿的方法,但你是不是也疑惑: '明明吃了不少食养方,湿气重的表现,却一个也不落!' '是不是吃的量不够,或者是哪里出了问题了?' 为何一边祛湿,一边湿气反复呢?只因你忽视了1个关键原因:就是湿气分寒与热。 今天分享4个方法,帮你解决湿热和寒湿,唤醒年轻活力,重塑美丽健康。 当然,觉得文章不错的话,也欢迎你【分享】出去,为有需要的朋友解燃眉之急~ 
一朝湿热缠身,颜值受损,健康不再!可以是说,成为辣妈路上的'头号公敌'。 先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这5大症状:(文末领取礼物,别忘了) 早上起床打不起精神,感觉很累,没睡醒。身体就像穿了一件湿衣服,感觉粘粘的不舒服。中医有个词叫'上蒙清阳',简单来说就是,湿热抑制了阳气的升发,会导致头痛头昏,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体内有湿热,必然会伤害到脾胃。所以,从大便上也能看出你是不是有湿热?如果排便费力,大便粘马桶很难冲掉,味道很臭;或者想拉便便但是死活拉不出来。尤其夏天,分分钟都在感觉自己的脸在冒油,恨不得一天洗3次脸。而且脸发黄、发暗...照照镜子,妥妥的'黄脸婆'。'舌为脾之外候',舌苔、舌质的变化,最能反映脾胃的好坏。湿热体质的人,受热邪的影响,舌质偏红,舌尖偏红,舌苔黄厚。另外,湿热体质的人,早上起床会感觉嘴里发苦,还有口臭...脾被湿热所困的话,食欲和消化能力都会下降,这就是很多人天一热,没有胃口的原因之一。到了吃饭的点,却没有胃口,味同嚼蜡;感觉很饿,但是吃一点点东西,就吃不下了;说完了湿热的表现,接着说说寒湿,再给你讲讲调理方法。想直接看方法的,你也可以去下一段。 寒湿:简单来说就是寒+湿。(文末领取礼物,别忘了)平时你老说自己宫寒、体寒,有想过寒气是怎么悄无声息的,进入你身体的吗?比如,春天不注意防寒保暖、夏天空调饮料冰西瓜,洗冷水、头发不吹干...平时经常吃生冷寒凉的食物。都会让寒气堆积在体内,与湿气缠缠绵绵,伤害五脏六腑。比如:你经常手脚冰凉,怕冷,严重的加了衣服也得不到缓解。不容易出汗,尤其是夏天,出汗少但心里又很烦热。脸上容易油光满面、眼睛水肿、身上赘肉多。因为寒湿在肌肉的地方停久了,会把气血变成垃圾,堆积起来变成赘肉。像后背和大腿,因为经常暴露在空调下,赘肉会更多哦。寒主收引,湿邪重滞,就像一条结了冰的河水流不动,长期停在五脏六腑,就会伤害到阳气,阻碍经络的气血运行。像:痛经、白带异常、经常拉肚子、双腿容易没力气,隐约还感觉到酸酸麻麻。中医讲:'寒伤阳、湿难去',寒湿比湿热更伤身体,如果你是寒湿体质,可得引起重视,赶紧调理起来啦。对付湿热,给你推荐一个食养方+一个小动作,一学即会,跟着我做起来。(文末领取礼物,别忘了)四豆饮,出自《圆运动的古方中医》。四豆分别是:赤小豆、黑豆、绿豆、白扁豆。 赤小豆:健脾祛湿,且性平,不伤体质,适合大部分人 黑豆:补肾,二者合力,可补充津液,不至于祛湿太过度 绿豆:清肝火、和胃气,还清肺热 白扁豆:健脾燥湿,堪称一绝怎么做呢?食谱准备好啦~保存到手机,随时做起来吧。煮烂的豆子,可以不用吃,咱喝汤就行。一天喝3次,千万别过夜。坚持喝,你能感受到身体的变化。会发现人不犯困了,身体轻松了,找回年轻活力,带娃不累,工作也高效。髀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胯,这里暗藏祛湿热的秘密。髀窝,是人体内最大的十字路口,脾经和胃经都从这经过,整个盆腔的淋巴液也都聚集于此。经常拍打它,能促进盆腔淋巴循环和气血运行,来健脾养胃,和顽固湿热说拜拜~每天拍打2-3次,每次100下,你会感受到两胯之间,伴有微微的灼热和刺痛感,还会发痒。只是简单地拍打两胯,就能拍出清爽动人、拍出一身轻松,这好处真是数也数不清~祛寒湿,最好的方法就是艾灸!(文末领取礼物,别忘了) 一是,艾灸的温热作用于穴位、经脉,能抽丝剥茧般的从体内排寒+祛湿。 二是,艾为纯阳之物,能快速为人体补充阳气,调和全身气血。当我们身体被寒湿所困而生病时,证明阳气受损比较严重了。可以按顺序艾灸大椎穴、神阙穴、足三里、中脘穴、丰隆穴,来驱寒+健脾+燥湿。《素问·气府论》说:“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大椎穴,全身阳经汇聚在此处,称得上是'人体的小太阳'。艾灸大椎穴,就像我们冬日里戴围巾取暖一样,阻挡寒气从大椎进入体内。神阙,足三里、中脘,这3个穴位,都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的作用。阳气主要靠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脾胃强壮,阳气就有充足的来源和动力,抵挡寒湿。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曾说过:'痰多需向丰隆泻'。脾为生痰之源,湿气停留在体内久了,就会凝结成痰液。'肺为储痰之器',便会让你咳嗽、咳喘、咳痰...所以,我们要及时祛痰湿!丰隆穴,位置也很好找,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处。当然,也要注意:吃饭前后、洗澡前后半小时不要艾灸,晚上9点以后不要艾灸哦~你可能会问:'我不会艾灸怎么办?还有其他方法吗?'。不会艾灸,可以改为按揉这5个穴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排寒湿哦~最后,再介绍一个食养方给大家,艾叶红枣煮鸡蛋,你绝对能用上。你会发现:寒湿没了,脾胃变好,吃嘛嘛香!气血回来,面若桃花! 最后,再给你介绍1个超简单的祛湿法,也无需分寒热,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姐妹们,记住这些祛湿的方法了吗?我真诚希望,你看完以后实操起来,为自己的健康加“双重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