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复习的“6 1”原则

 李功随 2022-12-22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全文长 3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分钟

图片

本期的教学时间只剩下三周了。如何有效组织复习,以高效将疫情对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很关键。本文选自《语文快乐也轻松》一书,但愿对老师、对孩子们有帮助。尤其是用好“碎片时间”,建议从读完这篇文章开始。

培根说:“一切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记忆。”

记忆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性记忆。

瞬时记忆信息储存时间极为短暂,通常指保存时间在0.25秒至2秒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指信息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长时记忆信息持续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保持终生。保持终生的记忆,就是永久性记忆了。

对于学习者来说,知识的掌握必须达到长时记忆或者永久性记忆。长时记忆不是一蹴而就,是对短时记忆不断加工和重复的结果。即便是那些号称“过目不忘”的人,也不可能 “仅通过一次学习”就达到长时记忆和永久性记忆,只不过他们的记忆速度比一般人快而已。

因此,提高学业成绩,除了知识初学的生动和有趣之外,初学之后的练习和复习尤为关键。我们平时发现很多孩子接受能力强,课堂反应很活跃,但学的快也忘得快,就是“短时记忆”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的结果。从初学的“短时记忆”开始,实现对知识的“长时记忆”和“永久性记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01

及时性原则

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笔画简单的字,明明教师在教学中讲得很清楚,而且当时也做了练习,但是,在半期或期末的学业测试中却发生了班级大面积学生出错的现象。这种情况,就是教师对“记忆”、对经验建构规律的“常识性缺失”导致。也就是我们的教学“违背了常识”。我们以为只要教师讲过的,学生就一定会。相当于是默认所有的“短时记忆”都能成为“长时记忆”和“永久性记忆”。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知道,知识初学之后,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安排复习很重要。要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最好遵循“七步复习法”:1天、3天、7天、15天、30天、两个月、四个月。在这七个时间节点上安排不同形式的“学习者与知识见面”,一定会事半功倍。

“及时性复习原则”还有一个误区需要提醒:切莫今天学习就今天过关。今天学的生字今天听写过关,今天学的课文今天背诵,这不叫“及时性复习”,这样的安排完全违背了“人类经验建构”的规律。我们要深知:初学后在大脑中形成的“神经联系”需要后面“六步”来巩固,像一、二年级孩子学习生字,需要后面“六步”去强化。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成人受邀参加宴会,一下子介绍十个人给你认识,你能记住吗?你不能。教师违背规律做事,受伤的是孩子们,“听写不过关”、“背诵不过关”成为许多初入学儿童的“拦路虎”,甚至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

02

针对性原则

复习要有针对性。针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知识点的针对性。复习到底是针对哪个知识点,是针对知识点的哪个维度,教师在设计练习和复习时一定要清楚。比如,针对生字的字音和针对生字的字形,练习肯定不一样。

二是学生的针对性。教师安排的每一次练习,一定要目标明确,哪怕是一次生字抄写,你也要清楚,你为什么让孩子抄写,抄写要达到什么目的。坚决杜绝随心所欲的“作业布置”和没有针对性的“题单练习”。

03

重点突破原则

复习在关照整体的前提下,要确定重点,不要平均着力。对于平常学习中孩子已经掌握,或者易掌握的知识点,只需要遵循“及时性原则”,在该与学生见面的时候安排孩子们跟这些知识“打个招呼”即可。

比如生字的音序、音节、部首、除去部首的笔画数,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让学生完成的“生字课堂笔记”,就是复习。而那些易出错或者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则要每天练习。例如二年级的孩子在做“组句成段”练习的时候,常常容易出错。出错原因是因为二年级的孩子对十种段式结构组句成段的内在逻辑还未习得。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的最好方法就是每天练习。十种段式结构,每天练习一种,5-6个句子排序,最多3分钟就完成了。每天一种段式结构练习,每天3分钟,如此循环,一学期下来,所有孩子“组句成段”的能力都实现了突破。不仅“组句成段的排序”不会出错,你会发现孩子习作时,段落中的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了内在逻辑。

还有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阅读理解、美文欣赏和诗词鉴赏,也应该“重点突破”。结合阅读教学,每节课一个小练习,或者每周定期做2-3次小练习,花的时间不多,孩子们也不会觉得“难”,不知不觉间,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04

目标分层原则

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对知识的掌握一定存在差异。教师要对孩子的知识掌握和能力级次精准画像,为每一个孩子确定复习目标,并制定好目标达成的措施,切忌“一刀切”和“齐步走”。比如课标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生词,要求背诵的篇目,就必须人人过关。但是,知识运用的层级,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第四和第五层级。比如在阅读理解部分,哪些题型全班掌握,不能有任何失分,哪些题型可以允许哪些层次的学生出现一些差错,教师心里一定要清楚。教学要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不断引领学生去触摸“当下生命的最高”,并最终达成个体生命的“最优”和“最高”。

05

激励性原则

任何形式的复习,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必须考虑,一是知识本身,二是学习主体——学生。我们始终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东西,他不吸收,不接纳,任谁也没有办法。教育不像医疗,对于对抗性的拒绝者,一针镇静针剂,立马可以安静下来接受治疗,该输液输液,该手术手术。可教育不能。你首先要让他想学,乐学。如果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教师就是认认真真“做无效劳动”。

因此,每一个班在进行复习的时候,要设计激励和评价机制。机制的设置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让每一个孩子每一天都体验成功。

第二,让孩子每一天都得到认同。

第三,让孩子每一天都有憧憬,都信心满满。

那种把复习做成单调乏味的“日日重复”,那种把学生整得“灰头土脸”的做法,都是忽略了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存在”。

06

互助性原则

集中复习时,最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互助小组”。“互助小组”千万不要按照“成绩”进行分组。有些老师在集中复习时段会安排小组长,但小组长往往由成绩相对优秀的孩子担任。这种分法一是会助长成绩暂时优秀孩子的“骄傲情绪”,二是会伤害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将学生按照知识点掌握情况和能力差异分成不同的组别,尽量分得细一点,组别之间成员交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助人者”。

比如一个阅读理解力偏弱的孩子,很可能背诵方面是强项,你便可以让他担任背诵小组的组长;而一个成绩稍差但书写特别认真的孩子,你可以任命他做“书写提升组”的组长,哪怕成绩暂时比他好得多的同学也做了他的组员,他在与同小组伙伴的交流中,不仅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这样的互助,才是有价值的互助。让每一个孩子都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寻求突破,不断进步,成为那个“最优秀的自己”。

除以上六大原则外,我还建议大家在复习时“用好碎片时间”。比如班级晨诵之前的时间。虽然每天都有固定的上学时间,但是,绝不会有一天是所有的孩子都“齐刷刷”一起到达,即便所有孩子都不迟到,但也一定是有的早一点,有的晚一点。这集体上课之前的“早一点、晚一点”的时间,就是每天清晨的“碎片时间”。你可以每天安排一点“清晨小任务”:诵读一首古诗、认读十个易错的生字、复习三个重点句子……把“小任务”张贴到教室的门边,孩子陆续到达,到门边停留1分钟即可。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在那儿放一个小小的布袋,袋子里装着与学生人数相等的糖果,孩子练完之后,自行取一颗小糖果。诚实无需监督,在体会学习“甜蜜”的同时,更培养了生命的自主和自觉。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和老师怎么引导。“用好碎片时间”是很多优秀教师的“致胜法宝”,在我做校长时,我是建议全校、全科教师都这样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