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分实战派 | KPI管理中的数据魔力:KPI设计

 万里潮涌 2022-12-23 发布于浙江

“KPI”大家一定不陌生,甚至还有点小怕怕,这个让老板们“爱不释手”、让打工人“又爱又恨”的管理方法,在很多企业发挥了价值,但也有部分企业,因为KPI不合理、落地不足等原因,反而引发了更多问题。

KPI管理背后是数据驱动,因此常常是分析师的价值高地,数据如何在KPI管理中发挥价值,就让我们搬好小板凳,好好唠唠。

KPI管理要产生价值,刚才有提到,容易出现“不合理”、“难落地”的情况,所以我们将分“KPI设计”、“KPI数值制定”与“KPI过程管理”三篇讨论,分别解决“怎么设计”、“怎么确定数值”、“怎么数据管理”的问题,今天先说上篇“KPI设计”

KPI设计有三板大斧子:设计原则、战略指标选取和战术指标选取。

图片

KPI设计原则

KPI设计,需要管理者对企业战略、战术、成功要素等,有深刻的认知和判断,更侧重考验管理者的基本功,分析师在这部分,更多是学习和理解的要求,因此不做重点表述。首先来道简单的思考题,考察下大家的认知:

场景1:某电商公司在快速发展期,管理层需要设计一个销售额KPI,以下哪个KPI更靠谱呢?

A.销售额大幅上涨 

B.销售额涨100% 

C.22年销售额同比涨100%

- 1.5秒思考 -

KPI设计有个通用的原则,SMART原则,即Specific(明确的)、Measurable(可量化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和Time-bounded(有时限的),A选项和B选项有着没量化、不够明确(涨幅是跟什么比?)的问题,因此选项C相对更合理。

KPI设计还有些常用的TIPS分享给大家:

·  整体性 

KPI会按企业和部门层级,分层制定,必须保证自上而下的整体性、一致性;

·  聚焦性 

单层级的KPI项目,控制在5个以内,避免目标失焦;

·  灵活性 

KPI项目可分为增长型(越高越好)、底线型(越低越好)、约束型(约束达成质量,如毛利率)、OKR型(偏定性、不确定方向等),按需选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立加分、减分机制,放大KPI价值。

图片

KPI指标选取

KPI指标的选取,就开始考验分析师的功力,围绕企业的战略、战术,选择科学的量化指标,这是数据驱动目标/KPI管理的关键。

1、战略方向:指标选取

在企业设计战略或战略转型期,清晰了达成路径后,分析师就需要明确有效的KPI指标,以帮助企业战略落地。还是来个思考题,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知:

场景2:某品牌电商公司,在经历规模扩张后,战略方向转型为“健康的增长”,以下哪些指标更匹配该战略方向呢?

A. 销售额 

B. 毛利额 

C. 营销费用

- 有一点难度,4.5秒思考 -

A选项的销售额,是最常见的“增长”指标之一,但没有考虑“健康”;C选项的营销费用,是企业降本的核心路径之一,更契合“健康”这个方向;而B选项的毛利额(PS:毛利额=销售额*毛利率),客观需要企业在做好销售增长的同时,有效管控毛利情况,兼顾了“增长”与“健康”,因此更合适的指标可以选择B。

战略方向的指标选取,关键是要先确定落脚点和着力点,然后才能科学量化。比如某平台电商公司A,过往主打“低端低价”策略,未来希望往“品质化”方向延展,而“品质化”的打法有很多,如引入品牌商家、覆盖更多中高端消费人群、提高服务质量等,不同的策略方向对应不同的量化KPI。

再给大家留个思考题:哪些指标可以帮助品牌电商公司,实现“品类聚焦”战略呢?欢迎留言哦,下篇KPI管理内容中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确定好战略的打法方向后,还需要考虑企业经营阶段与资源情况,设定当前最合理的量化指标。还是这家平台电商公司A,让我们帮公司负责人做做选择:

场景3:管理层确定“品质化”战略的核心打法,“引入头部品牌商家”。通过内部盘点,发现平台目前活跃的头部品牌商家基本为0,市场部与商家运营部也暂无相关资源与经验。以下哪个KPI指标更合理呢? 

A. 新增头部品牌商家数 

B. 活跃头部品牌商家数

C. 头部品牌商家销售额占比

- 加一点难度,6.5秒思考 -

在场景描述中,我们发现关键信息是,该公司暂无头部商家侧的基础能力,为了落实战略执行,今年应逐步建立和夯实相关能力。

A选项仅要求新增,对负责商务谈判的市场部有涉及考核,但对负责后续对接、运营的商家运营部,未覆盖考核;B选项既要求引入、也要求活跃,考核更全面,但需要科学定义“活跃”,以保障战略执行质量;而C选项的销售额占比,既要求有足够数量的活跃商家,又要求商家产出足够贡献,在当前能力基本为0的情况下,会有“大跃进”的风险,公司整体资源和重心反而不够聚焦。因此B选项更合理。

2、战术方向-指标选取

战术相比战略来说,跟业务具体的经营策略更加相关,当然也更考验分析师对业务的认知和掌握深度。如品牌电商的爆品策略、降本策略、用户增长策略等,以爆品策略为例,再给大家来个思考题:

场景4:某品牌电商公司,已经打出多款爆品,供应链部门需要做好爆品保障,以下哪个KPI指标更适合呢?

A. 爆品有货率 

B. 爆品好评率 

C. 新增爆品数量

- 又加了点难度,7.5秒思考 -

B选项的爆品好评率,跟爆品的很多因素相关,但诸如商品价格、促销玩法等因素,并不受供应链部门管控,因此不太匹配;C选项的新增爆品数量,从商品设计、开发、品控等角度来说,与供应链相关,但打造新爆品更多还是看对市场需求的判断、销售端的人货匹配效率等,让供应链背这个KPI也是有些为难;A选项的爆品有货率,背后是爆品从销量计划到备货到货的有效保障,是供应链计划部门的核心职能,因此这个作为KPI指标更合适。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战术方向的指标选取,核心是梳理清楚战术策略逻辑,分清楚各部门的权、责、利,再通过KPI量化考核,方能真正实现KPI的目标管理价值。

KPI指标选取也有些常用的TIPS分享给大家:

·  以合适为原则 

没有通用的KPI,只有合适的KPI,需根据企业自身目标、策略、情况做选择;

·  关注数据基础 

KPI的选取,还要依赖企业的数据基建情况,比如虽然关注营销费用、履约费用等可以有效降本,但相关数据如果没有系统化、数据化,做KPI考核也为之过早;

·  清晰指标定义 

销售额是否含退款?毛利额是否含财务计提部分?库存是否指实物库存?指标定义不清晰,会导致监控、分析甚至考核出现问题,而清晰的指标定义,需要分析师掌握好数据逻辑、业务策略、历史情况,综合给出定义描述,再与管理层、考核方达成一致;

·  设计指标体系 

不仅要考虑单个KPI指标,还应根据关键要素,明确KPI实现和拆解逻辑,比如为保障爆品有货率,可以拆解出爆品销售计划准确率、到货及时率等过程指标。

图片

整个小结

回顾下KPI设计的方法:

·  KPI设计建议遵循SMART原则,同时关注KPI的整体性、聚焦性与灵活性;

·  战略指标的选取,要先确定打法方向,再结合企业经营阶段与资源情况,选择量化指标;

·  战术指标的选取,核心是厘清战术策略逻辑,厘清部门权责利,再做KPI选择;

·  KPI指标的选取,需综合考虑企业现状,包括经营阶段、资源情况、数据基础等,以“合适”为原则;需重点关注KPI相关的指标定义、指标体系。

在KPI设计中,分析师的价值,就是围绕商业决策的量化选择,这是对商业认知与数据能力的双重要求,也是分析师能力护城河的体现。相信很多分析师伙伴,对KPI设计有更多、更有价值的思考和经验,欢迎在留言区分享,咱们一起沟通学习。

对KPI的设计和选择有些感觉后,是不是很想问,如何确定KPI的值呢,难道只有拍脑袋这一条路吗,敬请期待下一篇《KPI里的数据魔力:KPI定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