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月考丨腊月初一,腊为祭祀,或始于神农炎帝伊耆氏

 一堂国学 2022-12-23 发布于山东

腊月初一,是进入农历十二月的第一天。民谚有“进了腊月门,转眼就是年”的说法。

腊月是中国农历中最后一个月,也是古人最重视的一个月份。“腊月”之所以用“腊”字,主要是因为传说这一个月是众神下凡的月份,跟“祭祀”祖先有很深的联系。先民此月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礼记》郊特牲记载: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腊月,又称“蜡月”,与古人年末祭祀众神的习俗有关。

传说始于伊耆氏。伊耆氏是个很神秘的历史人物,一说为神农炎帝,一说为尧帝,一说为大祭司。

《礼运》记载:伊耆氏,神农也。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也。

 陆德明 释文:“耆,巨夷反,或云即 帝尧 也。”

刘勰在 《文心雕龙·祝盟》:“昔伊耆 始蜡,以祭八神。” 

 《周礼·秋官·伊耆氏》记载:“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军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齿杖。”

又《竹书纪年》记载:“炎帝神农氏,起初国伊,又国耆,合而称之伊耆氏”。

《山西明贤辑要》“尧为黄帝五世孙,生长居出于伊耆二地,即今山西黎城”。

由此可见,伊耆氏至少有三种说法,但肯定是一位王者。

关于“腊祭”的考据,《礼传》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汉家火行衰于戌,故曰腊也。

由此可见,腊祭在夏朝又称“嘉平”,商朝称“清祀”,周朝叫“大蜡”,汉代改成“腊”即冬季狩猎,以猎取百兽祭祀祖先的意思。

“腊”还通“错”,有交错,交接,新旧交替的意思

道家有王侯腊,是冬至之后的第三个“戌日”。

为什么是“戌日”,因为“戌”是十二地支的狗,五行属土,但藏火,戌与寅午三合火局,所以戌为火之库,汉家五行为火,火行衰于戌,所以汉代的“腊”日为冬至月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统一规定为腊八,也就是腊月初八“王侯腊”。

关于腊祭还有一个记载很有意思:

《史记·始皇本纪》: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

上文已经说过,“嘉平”是个称呼源自夏朝,夏朝源自大禹和夏后启,秦始皇嬴政之所以把“腊”改为夏朝的称呼,再次说明了其对夏的尊崇,并以夏朝后人自居。

这是因为嬴姓的得姓始祖为伯益,伯益东夷人(山东潍坊寿光),伯益曾“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舜赐姓嬴氏”,伯益还是大禹治水的协作者,核心团队领袖之一,大禹曾禅让伯益,成为官方认定的夏朝继承人,后来伯益被大禹的儿子夏后启打败了。

始皇帝更名“腊”为夏朝的“嘉平”,或许有恢复其祖上荣光,或向天下昭示自己为华夏正统的意思。


伊耆氏蜡辞

先秦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关于腊月的历史典故,你还知道哪些?欢迎留言分享。

(一堂国学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