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步开方法学习笔记 12

 灵兰小草 2022-12-23 发布于山西

讲师:资深中医专家 张玉林

第12节

麻黄汤方阵(二)


四、麻黄汤原方+麻黄

38.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寒邪闭表,阳郁化热,热扰心神),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阳虚),筋惕肉瞷(气血不能濡润),此为逆也。

中风:应为伤寒。


39.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湿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没有脉微细、但欲寐),大青龙汤发之。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石膏(碎,如鸡子大一块)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身重、没精神,脉浮。 脉细多与沉相连。


五、麻黄汤原方+桂枝

40.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水邪犯胃),发热而咳(水邪射肺),或渴(水饮内停,不能气化为体液),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水邪流动犯各部所致),小青龙汤主之。

外有表寒,内有水饮。


41.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寒饮不能消水),服汤已,渴者(寒饮温化,津液短时不足),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斤,汤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六、麻黄汤原方+麻黄,去桂枝

63.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除外麻黄与小青龙证),无大热者(除外阳明里热),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用于温病。


162.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七、麻黄汤原方-麻黄,去桂枝

262.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 赤小豆(一升) 生梓白皮(一升) 杏仁(四十枚) 甘草(二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无根之水。)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连轺即连翘根,气味相近,今人不采,即以连翘代可)

瘀热在里,身必黄,用茵陈汤较好。

薏仁,适宜湿热体质。寒湿体质用之更重。


301.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里阳虚,鼓动无力)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麻黄(去节,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

右三味,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微细:气血不足,脉管充不起来。

麻黄协助细辛附子温阳。


302.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去节,二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此当少煮。)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得之二三日。

虚寒体质,感冒症状不重,时间却很长。市场上的多数感冒药药不起作用。


357.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二两半)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 黄芩 萎蕤(各十八铢) 白术 石膏 干姜 芍药 天冬 桂枝 茯苓 甘草(各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麻黄:

《神农本草经》“消癥瘕积聚”,用于结节和增生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