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年代年夜饭的习俗是现在基本上没有可比性了,现在什么都没了,都被一些所谓的专家忽悠没了。经历过的谁不怀念? 现如今年夜饭不怕你大鱼鲍虾,就怕那个年代的年夜饭弄不出来了。 先看看习俗吧: 一,敬神。 因为在年夜饭开始前,需要敬土地爷、宗族祖辈、灶王爷。 家里的人要沐浴更衣,点灯设蜡,端上早早煮好了的猪头肉、鸡鸭、酒茶去拜祭。当然免不了的磕头放鞭炮。 二、吃年夜饭。 80年代农村老百姓年夜饭普普通通一桌,要现在顶尖大厨都做不出来了。 就拿几个简单的菜,恐怕难为大家喽。 1、猪肉、鸡、鸭、鱼。 现在:大部分饲料猪、瘦肉猪。 以前:全部是草和糠。 特别是鸡:以前都是自己家里老母鸡孵化的小鸡仔长大,现在都是电灯泡孵化的。 以前养鸡除了一个被黄鼠狼惦记的鸡笼以外,啥都没有,一天到晚都在外面自己找吃的,现在市场上的鸡估计连太阳的面都没见过。 2、白菜、萝卜、酸辣椒。 现在的这些白菜萝卜又大又漂亮,就是不甜,一个虫子的眼都找不到。肥料施的足足的。 以前的白菜外面包裹着几层老掉的叶子,因为营养不足。现在一颗能有30斤。 还有用老瓷坛腌制的酸白菜、酸萝卜、酸辣椒。拿出来能酸香满屋。现在的这些充斥着一股醋酸味。 3、年糕、切糖、花生、瓜子。 现在,市面上这些不放在鼻子底下是闻不出香味来的。 放在以前,自己稻田里的糯米,软糯香甜。 年前几天,几家领居亲友就邀约一起打年糕,一大家人聚在一起乐乐呵呵的,憧憬着美好未来。 多的年糕也不像现在机器里出的,既要真空包装又要放在冰箱里。 那时候就是一口大水缸,把年糕粑粑放进去用井水泡着就行了,勤换水,能放着来年三、四月开春。 地瓜丸子也能吃到整个正月。现在市面上的买来两天不放冰柜,就能给你长出草来。 三、正式吃饭。 现在,上桌就开席,干完就是手机了。 以前,吃饭前必须的敬请列祖列宗,然后才能入席。 吃饭时,也是有讲究的,长辈先说一些吉利的祝福语,然后每一道菜都要尝一下,表示来年都会有。 吃完了,母亲会留下一碗年夜饭放在一边,预示着明年五谷丰收、年年有余。 最后,还有放上一挂鞭炮,热热闹闹的过大年。
*-***** 50年前的年夜饭听母亲说50年前也就是60年代末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没有年夜饭的说法的,基本就是过年了家里吃顿“团圆饭”。 因为当年平时都是以粗粮为主,只有过年这几天才能吃细粮,也就是大米、白面。母亲说当年即使再穷的人家,过年也要弄一瓢白面来包饺子。记得我小时候有一句童谣“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天天大米干饭炒鸡蛋”,所以50年前要是天天能够吃上大米干饭炒鸡蛋,这样的人家肯定是非富即贵的。 我母亲口中50年前的年夜饭,基本就是一顿饺子,而且饺子馅是以萝卜、白菜为主,那时候纯肉的饺子馅叫“一个肉丸”的,基本属于奢侈品。菜一般就是4个,猪肉炖粉条或干蘑菇是必备的,其它的就是咸鱼或冻鱼,那时候海鲜没有现在这么珍贵,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吃肉。不过那时候过年热闹,讲究左邻右舍互相串门拜年,而且亲戚走动也频繁。 10年前的年夜饭10年前的年夜饭我就有发言权了!因为家里开始由我掌灶,菜必须要做足12道,而且酒水和干果还有新鲜水果都必须要有。 基本上10年前的年夜饭,已经变成一家人自娱自乐的大舞台。但是从那时候开始感觉年夜饭的地位已经发生变化,因为过年吃的东西,基本平时也能吃到,对年夜饭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期盼了! 现在的年夜饭现在的年夜饭给我感觉跟10年前差别不大,只不过是感觉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 菜肯定还是要做12道,不管吃不吃的下!只不过现在基本年年都剩一大桌子菜,然后从初一几乎能吃到十五,冰箱里还有年夜饭剩的肉和鱼。感觉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而且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对吃已经提不起多大兴趣了。 现在的年夜饭,基本成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手机的年夜饭,只有老人还乐此不彼的喜欢张罗,喜欢“忙年”。 现在的年夜饭和10年前的年夜饭,给我感觉总体差别不大,50年前的年夜饭没有经历过,不过要论吃,跟现在比肯定是“天壤之别”。以下这些是家里近几年的年夜饭,以及亲戚朋友家的年夜饭,大家看后有哪些感想,欢迎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