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让儒家学说成为清朝统治基础的意义,神化了自己,和谐了社会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2-12-23 发布于湖北


清朝入关后,经过数十年努力,至康熙朝中期后,基本荡平了各个“反清复明”的势力,开始能完整有效的统治和治理整个国家了。

在当时,清朝属于异族政权取代中原王朝,如要有效治理国家,最大的困境莫过于满汉矛盾。

因此,如何消除从底层百姓到上层士人对清朝的抵制心理,是清朝统治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清军入关之初,从摄政王多尔衮到顺治皇帝,再到康熙朝初期,清朝上层统治者有过一些强硬手段,甚至激化了一些矛盾。

但等到康熙皇帝亲政后,开始逐步改变策略,并一举解决了这个最麻烦的问题,让清朝的统治基本得到全天下人的认可。

而康熙最大的手笔就是依靠德与礼来治理国家,让儒家学说成为清朝统治的基础,且把道统融合到治统中来,让自己既代表治统,又代表道统。


什么是道统?这是朱熹提出的理论,即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

什么是治统?即治理国家的一脉相传的统系。

道统是读书人坚持的理论和思想,也是绝大多数底层百姓遵从的一些社会生存规则,治统是皇帝和官僚依据前人经验总结的治理国家的理论和思想。

代表治统的皇帝和官僚加上代表道统的读书人,基本已经可以代表当时的全天下人了,至于底层百姓?当时的他们没有话语权。

把道统融合到治统中来,就是康熙代表清朝统治者承认当时读书人遵从的儒家学说,更具体来说是儒家学说延伸出来的理学倡导的治理国家及让全社会遵从执行的那一套规则。

而读书人在自己坚持的道统得到承认并变成治国之基础后,代表掌握民间话语权及生产力的士绅们和全天下百姓承认清朝的合法统治,不再视清朝统治者为异族。

双方一起联手,依据中原王朝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儒家理论思想和治国的规则,一起来治理国家。

简而言之,就是康熙代表清朝上层统治者跟汉族读书人、士绅们合流了,双方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利共赢。


这也是从康熙朝中期以后,清朝再发生的各种起义中,如“反清复明”“驱除鞑虏”之类的口号逐渐没了的原因,即使有也是极少,占据的比例很小。

因为大众对清朝统治的抵制心理在读书人配合的宣传下,基本已经消失,即使反抗,也是因为地方官员的贪腐导致,基于满汉矛盾的反抗已经不成气候了。

达到这个程度,清朝统治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全天下读书人的目的也达到了,且不再纠结跪拜的是汉人还是满人。

而对于康熙来说,他要的更多,前面讲了,他把道统融合到治统中来,让自己身上有两者合一的性质。

康熙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不管是道统还是治统,都是中原王朝的玩意,跟清朝统治者其实毫无关联。

清朝入关后,满人成为实际统治者,才依靠武力、权力跟治统搭上了边,要想让自己的治统得到永久承认,还需要进一步融合。

治统可以变,谁统治这个国家,谁就有治统,哪怕只是短暂统治。

道统虽然也在不停地变,可其主干却一直没变,从先秦传承到清朝,已经成了社会准则。


那么,康熙让道统融合进治统,让皇帝全都能代表了,清朝的统治根基也就彻底稳固了,皇帝成了道统,相当于跟孔夫子并列了,读书人还能不拥护?读书人不反抗了,所有麻烦自然就没了。

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当时的读书人的配合,且得到了他们的大力配合,因为实际上,当时的读书人非常希望道统和治统成为一体。

把自己学习的理论和思想变成治国的基础指导思想,是多少读书人一直坚持不懈的动力所在,康熙需要两者合一,他们也需要两者合一,他们哪能不极力配合康熙?

如康熙的老师、清初著名理学大家、名臣熊赐履就公然鼓吹:

帝王之道,以尧舜为极,孔孟之学,即尧舜之道也。

另一位康熙朝时期的理学名臣李光地也公开宣称:

自朱子以来,至我皇上又五百年,应王者之期,躬圣贤之学,天期殆将复启尧舜之运,而道与治统复合乎?伏惟皇上承天之命,任斯道之统,以升于几猷。

以熊赐履和李光地在当时的身份地位,他们说出的理论基本能得到大多数读书人的认可。

于是,大家一拥而上帮助完善道统和治统合一的理论,康熙也认可,他需要这种理论,让自己成为道统。


有以熊赐履和李光地为首的读书人的帮助,康熙轻松就完成了读书人对其代表道统的承认,所有读书人也衷心希望康熙能:

以道统为治统,以心法为治法,禀天纵之资,加日新之学。

康熙十六年时,他在为《日讲四书五义》一书作序时,就在其中公开声明:

朕为天生圣贤,作君作师,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

康熙能不能如此代表?这个话题太严肃,小编不多加评述,但康熙的宣称在当时是得到了几乎全天下读书人的承认的,对清朝得到全天下人的认可帮助极大。

康熙自己也是理学大家,崇尚和精通理学及相关儒学,这是他能以此宣称的基础所在,普通读书人要跟康熙聊儒学,不一定讲得赢他。

清朝统治中国276年,远超元朝,其统治基础并非全靠武力和强硬,康熙时期,把治统和道统合一,跟全天下崇尚儒学的读书人合流,互相承认了,才是清朝能延续这么长时间的最根本原因。


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洪秀全等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如日中天时,以曾国藩为首的读书人拼了命帮助清朝打太平军。

曾国藩们如此卖力,不就是因为清朝承认他们的道统且已经代表了治理国家的准则,而太平天国对所谓的理学道统不屑一顾。

如果不是因为鸦片战争让当时的国人睁眼看世界,让他们看到了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和世界强国的差距,看到了落后,促成了社会变革,把道统和治统合一的清朝估计还能长久继续统治下去。

这一切让清朝统治延续的根基,都是康熙皇帝在位时打下的,他让儒家学说成为统治的基础,让道统和治统合一,即神化了自己,也和谐了社会,并影响了清朝后续两百多年的统治。

参考文献:《康熙起居注》《康熙实录》《碑传集》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