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轮:周秦之变

 尚史 2022-12-24 发布于广西

        周秦之变指的是秦朝与西周相比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周秦之变从春秋礼崩乐坏开始,到战国商鞅变法剧烈变化,并以秦始皇建立帝制中国为终点。

    一、周制

   1.政治制度:建立包括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

      作用:巩固国土(形成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强化天子权威,周天子成为天下的大宗和政治上的共主,宗统与君统结合,族权与王权结合,家国同治;强化等级观念,形成贵族政治;有利于和谐社会关系。

    2.祭祀和宗庙制度:确立祭天、祭地、祭祖三大祭祀系统

      作用:形成敬天(德)保民、慎终追远的人本精神(儒学的渊源);维护宗族制度,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和远近;宗亲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3.婚姻制度:开始实行同姓不婚制度,以及一妻多妾制

    原因:从生理层面上,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从伦理层面上,认为有悖伦理道德;从政治层面上,客观上会促进与异姓之邦的联姻,从而扩大彼此的政治合作及军事联盟,达到扩充势力范围、统一天下的目的;满足了宗法政治的需要,使婚姻政治化。

    4.文化认同:形成统治者以德治国,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二、周秦之变的表现

(一)政治:

    1.政治共同体取代文化共同体。秦朝之前,中国只是一个文化层面的概念,夏商周形成的“华夏”“诸夏”的“文化共同体”的意识;然而到了秦朝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中华大地成为政治意义上的紧密共同体。

    2.政治理念由霸道取代王道。周朝的天子称王,周的政治理念是“王道”,也是后来儒家倾心的理想政治,周的王道政治对统治者有“德”的要求,即所谓“德政”;秦制取代周制,霸道的色彩明显,法家所言之法是统治之法,不限制君权,所以是“霸道”的理论。

    3.最高权力由天下共主变为君主专制。周朝政治有鲜明的贵族色彩,是“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朝统一后建立皇帝制度,形成君主“独制”的格局。

    4.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先秦实行宗法分世卿世禄制,是贵族政治;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官吏由皇帝任免,是官僚政治。

    5.地方分权变为中央集权。周朝实行分封制,依靠宗法制和礼乐制维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真正建立起中央集权。

(二)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耕作方式:石器锄耕变为铁犁牛耕。

    2.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

    3.经营方式:集体耕作变为个体小家庭生产(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4.赋税制度:征派田税、地租、徭役。

    5.商业:从工商食官到城市的兴起再到重农抑商。

(三)思想文化:

    1.思想:周礼→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提供社会转型的思想理论,出现多元性的文化格局,但文化专制倾向抬头→秦朝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2.教育:西周“学在官府”“官师合一”、贵族垄断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私学兴起→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